APP下载

改良钻孔引流术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效果分析

2020-10-19阿地力肉孜买日丹牙生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0期

阿地力?肉孜 买日丹?牙生

【摘 要】目的:探讨改良钻孔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所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5例,予以改良钻孔引流术;对照组65例,采用传统引流术。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拔管时间为(2.1±0.5)d、残留引流液为(12.1±2.6)ml、住院天数为(9.5±1.3)d,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8%,与对照组的16.92%相比较,(P<0.01)。结论:改良钻孔引流术可有效减少脑组织二次损伤,且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改良钻孔引流术;慢性硬膜下血肿;传统引流术

【中图分类号】R4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257-01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常见颅脑损伤类型之一,以老年患者多见,可见头痛、颅内压升高、视物模糊等症状。研究指出[1],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0%。在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钻孔引流术疗效肯定、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质量。因此,应进一步改良术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所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以评估改良钻孔引流术。以下为研究过程回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所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5例,男39例,女26例,平均年龄(63.15±5.28)岁,单侧血肿42例,双侧血肿23例;对照组65例,男40例,女25例,平均年龄(63.26±5.51)岁,单侧血肿45例,双侧血肿20例。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病例纳入标准[2]:(1)均明确头部外伤史;(2)血肿腔厚度>10mm;(3)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类型颅脑损伤者;(2)合并精神疾患者;(3)严重心肝肾脏疾病者;(4)合并手术禁忌症;(5)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前进行CT检查,确定血肿发生位置及范围,在全麻下,对血肿所在位置进行钻孔;使用穿刺针穿刺脑膜,并利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将引流管置入血肿腔中心;置入12号硅胶引流管,修剪至适宜尺寸置入血肿腔;确认引流有效后,在引流管内注满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至颜色转清,固定引流管并与引流袋连接,以持续引流。

1.2.2 研究组 前期及后期操作同上,置入14-16号T型引流管,将引流管裁剪至适宜尺寸以置入血肿腔内,并适当提拉T型管,使其两短臂紧压硬脑膜,避免其他损伤发生。

1.3 判断标准[3]

比较两组临床表现指标差异。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P<0.05表明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指标比较

由表1可知,研究组拔管时间为(2.1±0.5)d、残留引流液为(12.1±2.6)ml、住院天数为(9.5±1.3)d,均低于对照组(P<0.01)。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由表2可知,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8%,与对照组的16.92%相比较,(P<0.01)。

3 讨论

在临床上,钻孔引流术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首选术式。但是,传统钻孔引流术术后并发症较多,除手术操作、人为因素之外,引流管类型和放置方法是促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4]。除不断精进操作水平、更新设备外,还应对引流管进行改良,以改善患者预后。研究指出[5-6],T型引流管一方面可起到悬吊硬脑膜的作用,减少术中损伤,另一方面可更好排出颅内积气与积液,可显著提升血肿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拔管时间为(2.1±0.5)d、残留引流液为(12.1±2.6)ml、住院天数为(9.5±1.3)d,均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改良术式临床表现更好。另一组数据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8%,与对照组的16.92%相比較,(P<0.01)。提示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更少,这可能与改良后术中损伤更小、血肿清除更有效等因素相关。

综上所述,改良钻孔引流术可有效减少脑组织二次损伤,且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爱军,陈鑫.改良引流途径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治疗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5(19):3176-3178.

[2]陈小忠, 王培, 王玉玉,等. 神经内镜下脑池改良术与传统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比较[J]. 中华创伤杂志, 2016, 32(11).

[3]奚少东, 刘民, 周勤伟.改良免接触钻孔引流术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21):83-84.

[4]孙涛,韩易,姜之全,等.改良护脑双腔引流管在慢性硬膜下血肿外引流术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45):405-406.

[5]陈小忠,王培,王玉玉,等.神经内镜下脑池改良术与传统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11):1019-1020.

[6]肖爵贤,沈亚徐,余建荣,等.2种改良术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7,16(6)61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