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心脏超声序列切面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2020-10-19郑宝林
郑宝林
【摘 要】目的:分析心脏超声序列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检查的产妇的临床资料,抽取其中接受心脏超声序列切面(四腔心切面、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检查的心脏异常胎儿68例,分析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超声诊断状况与不同序列切面检查的畸形检出状况。结果:68例受检胎儿中,超声诊断显示11.76%单心室,13.24%房间隔缺损,13.24%室间隔缺损,11.76%法洛四联症,8.82%心内膜垫不全,16.18%右心室发育不全,13.24%大动脉转位,11.76%三尖瓣位置偏下,引产胎儿的解剖结果与超声诊断一致;四腔心切面的畸形检出率最高,而后依次为右室流出道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结论:心脏超声序列切面能有效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且畸形多出现于四腔心切面。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心脏超声序列切面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1
先天性心脏病为新生儿常见病,病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发育不全,心脏存在缺陷[1]。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会给患儿家庭造成巨大负担[2]。临床上对于患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应及时引产,尽可能减小该病对产妇及其家庭带来的伤害。目前,心脏超声序列切面是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方式,但关于其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心脏超声序列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效果,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检查的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30.10±3.56)岁;孕周20-26周,平均孕周(23.10±2.16)周。抽取其中接受心脏超声序列切面(四腔心切面、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检查的胎儿68例。
1.2 方法
选用GELOGIQE9型多普勒超声仪(美国通用公司)进行检查。确定胎儿胎位,行心脏超声序列切面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心脏形态、大小、位置、纵横径比、心房比值、心室比值、尖瓣、卵圆孔与动脉瓣开合位置等。
(1)四腔心切面检查:探头置于母体腹部,确定胎儿左房位置,而后按四腔室顺序进行探查,观察四腔室形态、大小、位置、房室间隔连续性、二尖瓣、三尖瓣。
(2)三血管切面检查:探查主动脉、上腔静脉及肺主动脉的形态、位置,若三血管切面多次显示模糊,则可初步认定为血管畸形。
(3)主动脉弓长轴切面检查:探查主动脉方向、管径大小及有无夹层,注意主动脉缩窄、上腔静脉与动脉导管有无异常。
(4)右室流出道切面检查:着重探查到升主动脉,注意观察主肺动脉、动脉导管、右肺动脉、右心室心房、三尖瓣及相互间关系。
(5)左室流出道切面检查:着重探查到升主动脉,该动脉前壁与室间隔相连,后壁与二尖瓣相连。心脏超声序列切面检查后,心脏异常胎儿接受引产或被正常娩出,对接受引产的胎儿进行尸解。
2 结果
2.1 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状况
68例受检胎儿中,8例(11.76%)超声诊断为单心室,后接受引产;9例(13.24%)超声诊断为房间隔缺损,后被正常娩出;9例(13.24%)超声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后被正常娩出;8例(11.76%)超声诊断为法洛四联症,后接受引产;6例(8.82%)超声诊断为心内膜垫不全,后接受引产;11例(16.18%)超声诊断为右心室发育不全,后接受引产;9例(13.24%)超声诊断为大动脉转位,后接受引产;8例(11.76%)超声诊断为三尖瓣位置偏下,接受引产。引产胎儿的解剖结果与超声诊断一致。
2.2 不同序列切面检查的畸形检出状况
四腔心切面的畸形检出率最高,而后依次为右室流出道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见表1。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目前已成为导致我国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先天性心脏病与遗传因素、妊娠期感染、环境因素等具有密切关联[3]。该病为先天性畸形疾病,不仅会给产妇及其家庭造成巨大负担,还可能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上应注重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以期尽快诊治,减轻产妇及其家庭受到的伤害。
本研究结果显示:引产胎儿的解剖结果与超声诊断一致,提示心脏超声序列切面能准确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主要表现包括单心室、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心内膜垫不全、右心室发育不全、大动脉转位、三尖瓣位置偏下。四腔心切面的畸形检出率最高,而后依次为右室流出道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这与岳国栋等[4]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心脏畸形多出现于四腔心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的畸形则较为罕见。此外,本研究筛选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临床资料,最终选出孕20-26周的68例胎儿,主要原因在于胎龄较小的胎儿,其心脏发育远不够成熟,超声检查难以探测到清晰的解剖结构,且此时胎儿活动较为频繁,超声检查难以准确定位;胎龄过大的胎儿,其超声检查结果又易受到羊水、胎盘的影响,而孕20-26周的胎儿,其心脏各切面的超声影响较为清晰,利于临床诊断[5-6]。
综上所述,心脏超声序列切面能有效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且畸形多出现于四腔心切面。
参考文献
李烁琳,黄国英.综合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6):472-475.
程峰,光雪峰,戴海龙.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8,16(1):1-4.
麦艳红,韦春玲,潘洁,等.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5,23(3):76-78.
岳国栋,孙东艳,董明华.胎儿心脏超声序列切面检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4):218-220.
赖彩芹,王晨虹,杨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检查的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5,23(1):1-3.
刘淑军,陈小珠,康文慧.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4):2720-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