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点分析
2020-10-19安慧慧
安慧慧
【摘 要】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心脏超声诊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3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3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心脏超声诊断,比较两组超声临床特点。结果:比较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左室后壁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左房内径及E/A数值高,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心脏超声诊断显示,具有左房内径与E/A数值升高等特点,說明机体血压升高后心脏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关键词】高血压;阵发性房颤;心脏超声;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045-02
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高血压,具有体内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特点,中老年群体内发病率较高,诱因是遗传、饮食不规律及环境等,患病后具有头晕、头痛及疲劳等表现,阵发性房颤是本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表现为心悸、气短及忧虑等症状,病情加重则发生昏厥或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谢香梅[1]学者认为,及时诊断并治疗疾病是稳定病情的关键,目前诊断方法以心脏超声检查为主,其对患者心脏的生理改变能清晰显示,分析超声临床特点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便于改善预后效果。本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心脏超声诊断的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时段是2017.6-2019.5,根据疾病差异性分两组,观察组:男女比例16:14,年龄42-75岁,均值是(56.71±5.47)岁;病程1-10年,均值是(5.54±2.19)年;对照组:男女比例17:13,年龄43-76岁,均值是(56.84±5.36)岁;病程1-12年,均值是(5.65±2.22)年。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①纳入标准:研究对象检查确诊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病程≤15年;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②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系统异常者;伴有冠心病心绞痛者;电解质紊乱者;精神障碍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研究对象均接受心脏超声检查,所用仪器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厂家:美国GE公司,型号:VIVID7型),设置频率3.5MHz,调整扫描速度50mm/s,参考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方式开展检查流程,扫描位置是患者胸骨侧的左心室长轴,同时行M型扫描操作,对其心尖四腔部位扫描,仔细观察心脏二尖瓣的血液流动情况,测定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内径及室间隔/左室后壁,最后对E/A数值计算。结束检查后由两名临床经验较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分析影像学及检查工作[3]。
1.3 观察指标
晨间空腹状态下抽取研究对象的肘部静脉血3ml,行血常规及血生验检查,测定二尖瓣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A)。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心脏超声指标)(x±s)t检验。计数资料[n/(%)],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脏超声指标
比较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左室后壁的数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房内径及E/A数值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中老年群体发病率高,早期患病后具有心悸或头痛等表现,病因是遗传、年龄、环境及生活不规律等,机体长期呈高血压状态则严重损害重要器官功能,诱导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等并发症,其发病突然且难治愈,与患者生理学改变及形态学改变有直接联系,血压升高则导致左心房发生生理性改变,具有心房活动受限及心房肌细胞收缩等表现,甚至导致心脏结构发生变化危及生命。
有研究报道[4],心脏超声诊断该病症患者具有可行性,探头从心底部扫查到心尖部,血流显色重叠在M型心动图上对血液动力学异常及心脏结构异常清晰的显示,本研究比较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左室后壁的数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房内径指标较对照组高,说明心脏超声检查显示,病情严重程度与左心房扩大有直接联系,左心房扩大造成心房活动发生异常,不定期收缩肌细胞使得心房传导延缓,空间弥散程度发生改变造成机体发生心房颤动;E/A数值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意义),说明心脏超声检查显示,血压升高造成心脏形态学重构,原因是机体全身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促进心肌间质胶原生成,心肌发生纤维化现象导致心脏形态重构,对血液动力学变化造成影响,影响病情康复,说明研究与曾小萍等[5]文献报道结果基本接近。
综上所述:心脏超声诊断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现,疾病发病率与血压的高低有直接联系,选择左房内径与E/A数值为预测疾病的因素,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具有可推广性。
参考文献
[1]谢香梅,李红伟.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脏超声临床特征[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4):155-156.
[2]王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2):138-139.
[3]李春英,雷好杰.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脏超声临床观察[J].影像技术,2017,29(01):8-10.
[4]陈燕娜,曾秀芳,卢敏儿.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脏超声临床特点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8):45-47.
[5]曾小萍,张幸慰,孙贤等.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点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04):729-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