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合并轻度尿道狭窄治疗
2020-10-19刘慧
刘慧
【中图分类号】R6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1
经道前列腺电切术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最常见的外科治疗方式。少数患者因前尿道相对偏小或轻度狭窄,带外鞘进镜困难,改开放手术,或带外鞘进镜至尿道球膜部处发现轻度狭窄,粗暴进镜而造成膜部黏膜撕脱或膜部损伤,以致术尿道狭窄发生率增加。作者采用去外鞘法等离子电切术,减少改开放手术率及避免暴力进镜可能造成的损伤。2015至20l9年,共完成该手术2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合并轻度尿道狭窄共26例,2例合并膀胱结石。年龄55—82岁,平均68岁。合并膀胱结石者,先行大力碎石钳碎石,将结石碎片冲出体外。
本组26例,其中前尿道轻度狭窄16例(尿道外口狭窄已除外,可顺利通过F24尿道扩张器,F26尿道扩张器推进困难,退出时扩张器与前尿道贴合紧),尿道球膜部交界处轻度狭窄10例(带外鞘电切镜直视下进镜阻力较大,可见尿道黏膜压向视野中央,部分尿道黏膜有漂浮或撕脱迹象)。26例患者均采用去电切镜外鞘盲视下进镜,顺利进入后尿道及膀胱,无黏膜撕脱及尿道球膜部损伤,观察前列腺增生情况及膀胱内黏膜改变,规等离子汽化电切前列腺增生组织,间歇性退出电切袢,放空膀胱内冲洗液,保证视野清晰。作者对其中12例前列腺腺体较大者,于电切开始前,行监视器下膀胱穿刺造瘘术,放置F15蕈状膀胱造瘘管,外接引流袋引流冲洗液,以减低膀胱内压,减少术中冲洗液的吸收,保证电切术野清晰,配合完成电切术。术后将前列腺组织冲出体外,再次进镜观察无残留组织碎片,前列腺窝止血彻底,无活动性出血,留置F20三腔硅胶尿管,持续膀胱冲洗,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26例前列腺电切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40—72min,平均50min,术中无一例输血,术后5—7d拔除尿管,膀胱造瘘管于术后3—5d尿液转清,确定尿管通畅、无血块堵塞后拔除;其中3例初次拔除尿管后不能自行排尿,重新留置尿管3—7d后拔除,排尿通畅。
3 讨论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外科方法。有学者报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比较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置导尿管时间等方面前者具有明显优越性,并有显著性差异。至今经道前列腺电切术仍是外科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标准术式。
作者发现,前列腺增生合并轻度尿道狭窄并非少见,可能原因有尿道炎症性狭窄或者阴茎偏小等;部分患者出现轻度前尿道狭窄,进镜困难,扩张或尿外口切开后仍不能满足带外鞘电切手术要求,因而改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增加了患者的手术创伤及痛苦。部分患者尿道扩张成功后,虽然可以进镜,但尿道与镜鞘间间隙小,部分术者选择旋转进镜,此时镜外鞘前端回流网眼会增加对尿道黏膜造成损伤;同时镜鞘压迫尿道过紧,不但影响术者操作手感,而且有导致术后尿道狭窄可能。
部分患者因球膜部轻度狭窄,进镜过程中可见尿道黏膜压向视野中央,部分尿道黏膜有漂浮或撕脱迹象,若此时术者仍选择直视下粗暴进镜,亦可能造成膜部黏膜撕脱或膜部损伤,是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原因之一。
对于上述可能情况,作者选择去电切镜外鞘等离前列腺电切术。即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轻度尿道狭窄的患者,先行尿道扩张至球膜部,加大尿道润滑性,此时若在直视下可顺利通过电切镜内鞘,即可行去外鞘等离子电切术。不但减少了开放手术率,也可避免粗暴进镜可能造成的损伤,以减少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
等离子电切镜外鞘带有筛状小孔供液体流出,内鞘前端镶有斜状陶瓷绝缘装置,组装时内鞘陶瓷先端稍超出外鞘前端,内鞘末端有入水接口,斜状陶瓷先端設计使光学视管有效灌流及耐用性增加,且可以防止漏电,内外鞘之间间隙小,可减少入水阻力,略微提高出水阻力,因而增加视野的开阔性。但陶瓷先端牢固性及稳定性均稍差,为镶嵌结构,去外鞘后陶瓷先端直接接触尿道,故作者强调在进镜前检查陶瓷有无松动及缺损情况,并在直视下进镜,若遇阻力大,则应放弃进镜,改开放手术,避免粗暴进镜造成陶瓷端破损或脱落。
尿道狭窄是前列腺电切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4%~29%”。有学者提出术后尿道狭窄形成原因是由于术中尿道黏膜损伤,导致尿外渗,引起尿道黏膜炎症反应,从而形成瘢痕狭窄”由于中国人的尿道相对偏小,若伴有轻度尿道狭窄或者小阴茎等情况,带外鞘电切镜过粗,旋转进镜以及粗暴进镜过程中回流网孔对粘膜的损伤,均有可能导致尿外渗,从而引起术后尿道狭窄可能,而去外鞘进镜中,镜鞘变细(内鞘为F24),前端无回流网孔,故术者在进镜过程中,可减少尿道粘膜的损伤,从而减少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
此外,前列腺电切术后,较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可能因为异物刺激、尿道黏膜炎症、损伤等因素,容易导致术后尿道狭窄。尤其是术前存在轻度狭窄或小阴茎情况,更容易造成术后尿道狭窄”。作者认为在去外鞘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选择尿管不宜过粗,留置时间不宜过长,以减少对尿道的压迫,从而减少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本组26例术后留置F20硅胶三腔尿管5~7d后拔除,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随访3~6个月,其中2例出现尿线变细,给予尿道扩张术后治愈。
另外,尿失禁是前列腺电切术后重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部分患者于术后12周内恢复,仅有少数患者成为永久性尿失禁”。前列腺电切术中粗暴进镜时造成的膜部损伤,是否与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有关,尚有待研究。由于去电切镜外鞘等离子电切术,术中因冲洗液无法回流,膀胱压力逐渐增加,术野较带外鞘回流通畅时差,故需常规间隙性放空膀胱,并及时止血,以保证术野清晰。对于前列腺较大,或者术者熟练程度较差者,可考虑在监视下充盈膀胱,行膀胱穿刺造瘘术,引流前列腺电切过程中的冲洗液,降低膀胱内压力,减少冲洗液吸收,避免造成患者循荷过重,并保证电切术野清晰,无须再间隙性放空膀胱。本组26例,中12例前列腺增生明显者,术中先充盈膀胱,监视下膀胱穿刺造瘘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无并发症出现;造瘘管外接引流袋可避免冲洗液湿手术台,可充分降低膀胱内压力,保证术野清晰,配合电切手术,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对于前列腺增生合并轻度尿道狭窄者,或者小阴茎、尿道偏小者,可考虑去外鞘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尿道狭窄。
参考文献
陆建军,王逸民.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诊治分析.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2):169.170
吴斌,赵虎,袁军.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中国医疗前沿2008;3(22):64
谢欣,邵远,周文龙,等.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后尿道狭窄治疗分析.中国男科学杂志2010;24(7):48.50
李传刚,潘柏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发症的防治.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2l(6):47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