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当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预防策略

2020-10-19马秀娟宫鹏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5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留守儿童有效策略

马秀娟 宫鹏

【摘要】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同伴依恋和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方法:采用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以及父母和同伴依恋量表-修订版在4045名初中生中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精神病性体验与心理弹性和同伴依恋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同伴依恋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精神病性体验之间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同伴依恋水平的提高,心理弹性对精神病性体验的负向主效应会相应减弱。结论:提高同伴依恋水平可以降低低水平心理弹性带来的精神病性体验风险。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有效策略

【中圖分类号】R844.1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5-250-0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对象为随机抽样的4396名初中生。调查前由学校提前一周以书面通知形式告知学生及家长此次调查的目的与流程,并告知此次调查结果的保密性,以及调查结果与他们的成绩无关。获得学生及其监护人知情同意后,调查才予以实施。调查过程中,由两位接受专业培训的调查员在学校教室进行集体施测,学生在统一指导下完成问卷,并当场回收。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病史;②数据缺失>25%。4045名学生进入最终的数据统计,平均年龄是14.97±1.226岁,女生占52.9%。根据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分开生活,时间持续6个月及以上作为留守儿童的标准,筛选出1224名留守儿童,女生660人,占53.9%,男生564人,占46.1%,平均年龄为15.02±1.283岁[1]。

1.2工具

1.2.1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

CAPE共包含42项条目,用于评价阳性症状、抑郁情绪、阴性症状和整体精神病性体验的发生频率(1=从不,2=有时,3=经常,4=几乎总是)及痛苦程度(1=一点也不痛苦,2=有一点痛苦,3=相当痛苦,4=非常痛苦)。在本研究中,若被试的精神病性体验症状报告“从不”发生,则痛苦程度即为“一点也不痛苦”。发生频率和痛苦程度两个分量表上均表现出良好的内在一致性(Cronbachsalpha值分别为0.935和0.949)。

1.2.2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

RSCA由甘怡群等人编制,共包含27项条目,分别从五个维度评估个体心理弹性,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参与者根据自身情况在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的范围对每一项进行选择,总分越高表示心理弹性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alpha值为0.847[2]。

1.2.3父母和同伴依恋量表-修订版

IPPA-R共有三个分量表,用来考察儿童与父母和同伴的依恋关系,每一个分量表均包括25个条目,三个因子:沟通、信任和疏远。本研究只选取其中的同伴依恋量表,对疏远因子的条目进行反向计分后,计算三个因子的总体得分,总分越高,说明与同伴的依恋关系越紧密。同伴依恋分量表在本样本的Cronbachsalpha值为0.875。

1.3数据处理

采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3]。

2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留守儿童阳性症状、抑郁情绪、阴性症状及整体的精神病性体验在发生频率和痛苦程度方面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心理弹性和同伴依恋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见表1。

3讨论

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各维度的症状和整体精神病性体验的发生频率和痛苦程度均要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心理弹性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既往研究也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低水平的心理弹性尤其是积极认知、家庭支持方面。此外,留守儿童报告更低的同伴依恋,这可能与留守儿童更多的同伴拒绝,更少的同伴接纳有关。相关分析显示精神病性体验无论是发生频率还是痛苦程度,均与心理弹性和同伴依恋存在负相关,说明高频率的精神病性体验与低水平的心理弹性和同伴依恋有关。前人研究也发现,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较高水平的心理弹性和同伴依恋有关系[4]。

本研究还发现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和同伴依恋相关显著,心理弹性对精神病性体验发生频率和痛苦程度存在负向预测作用,低水平同伴依恋的个体可能经历更多的精神病性体验,此结论与前人大部分研究结果一致。Kumpfer提出的心理弹性模型认为保护性因素缓冲个体处于危险环境所带来的消极结果,因此,我们推测高水平的心理弹性和同伴依恋对留守儿童精神病性体验的出现具有缓冲作用,具备较高水平心理弹性的留守儿童可能拥有更多的同伴关怀和接纳,可以改善他们对负性刺激的强化,从而减少精神病性体验的产生。

调节效应显示,同伴依恋在心理弹性对留守儿童精神病性体验发生频率和痛苦程度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相对低水平的同伴依恋,高水平的同伴依恋的留守儿童可以更好的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弹性的积极影响,减少精神病性体验的出现,降低精神病性体验对自身带来的痛苦[5]。个体发展的生态理论指出个体环境的变化在儿童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如父母外出打工或早期的亲子分离。个体的发展会在这个过渡时期通过经历挑战,自我挑战,积极适应而获得,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心理适应结局可能受个体特征与家庭、同伴等不同系统的交互作用影响。

4结语

本研究认为留守儿童处于高水平的同伴依恋的环境(如获得更多的同伴关怀和接纳),可以削弱留守经历带来的不良影响,增强对负性生活事件,甚至是创伤性事件的适应调整能力(即心理弹性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情绪调控和社会认知能力,减少精神病性体验的出现或降低其带来的痛苦程度。

参考文献

[1]贺成山.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校园心理剧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96.

[2]江琳琳,王瑞.基于心理韧性理论下对留守儿童心理适应能力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9(25):196-197.

[3]赵熙娜.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思考及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24):106-107.

[4]唐文文.农牧区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矫正的实践探索[J].中国农村教育,2019(23):114-115.

[5]李梦龙,任玉嘉.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状况及其与心理资本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08):1182-1185+1189.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留守儿童有效策略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