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原因探究及预防策略分析

2020-10-19高金凤王怀松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5期
关键词:预防策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高金凤 王怀松

【摘要】目的:探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原因,采用相应的预防策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148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并针对上述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148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VAP34例,发生率为23.13%,其中,有3例死亡,死亡率为8.82%,2例患者放弃治疗。结论:针对行机械通气患者应注重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找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较强的预防策略,可提升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原因分析;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5-235-02

呼吸機相关肺炎是一种肺炎,是行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并发症。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则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要注重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中的预防性护理工作,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行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要分析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众多影响因素,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治疗过程中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148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性别: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69例。年龄:46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57.68±3.34)岁。类型:109例气管插管,39例气管切开。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48h后患者肺部出现炎症,表现症状:体温>38.3℃,肺部有湿啰音,白细胞增多。从患者呼吸道内吸出的痰液为脓性分泌物,可检测出病原菌。经过X线胸片检查,可发现肺部有进展性侵润病灶。

1.2方法

在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时,应将痰液进行细菌培养,针对患者使用恰当合适的抗生素,避免出现抗生素滥用现象,影响治疗效果。另外,要加强呼吸机使用相关护理措施的运用,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并针对上述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

2结果

148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VAP34例,发生率为23.13%。12例鲍曼不动杆菌,10例肺炎克雷伯菌,8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其中,有29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好转。而有3例死亡,死亡率为8.82%,2例患者放弃治疗。

3讨论

3.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原因

3.1.1年龄越大,免疫力较低;插管时间越长,感染率增加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疗水平较高。而老龄化进程严重,高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患有VAP的风险增加。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持续低下,而行呼吸机通气治疗,会对老年患者造成一定消耗性损伤,患者发生感染,增加VAP的风险[2]。

3.1.2口咽部细菌定值

在发生VAP疾病时,导致该种疾病发病的原因在于误吸口咽部定值细菌。患者长期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插管时间过长,促使气道分泌物通过间隙流入肺组织,细菌则会在肺组织上植入,导致患者肺部出现感染症状,诱发VAP疾病。

3.1.3胃内容物反流导致误吸

机械通气患者常常留置胃管为患者补充胃肠内的营养物质。而导致VAP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进入到患者的肺部,从而导致肺部出现感染症状,诱发VAP疾病[3]。

3.1.4交叉感染

长期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其所需的医疗仪器、设备等众多,患者与患者之间设备混用,若是医疗仪器、设备等物品得不到充分的消毒,则会增加患者肺部感染。另外,护理人员不戴手套以及护理人员不严格遵守个人卫生清洁要求等都会导致病原菌在患者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上循环使用,进而增加患者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诱发VAP疾病[4]。

3.2预防策略

3.2.1加强置管评估

管床医生每日评估置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气管插管,缩短置管时间。

3.2.2加强口腔护理

护理人员要加强口腔护理,利用洗必泰溶液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洗,时间间隔为4-6h。可以有效预防口咽部的细菌向呼吸道转移,诱发VAP疾病。

3.2.3避免胃内容物反流

应严格掌握营养液注入量,控制营养液的滴速、温度等,并且持续匀速的将营业液泵入到胃肠道内,实现对营养液的控制,其可以减少患者发生胃内容物反流情况的发生。因此营养液的滴速控制在100-150ML/h,加强患者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吸入性VAP疾病的发生。

3.2.4防止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知识,同时培养医护人员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知识的掌握程度,且培育患者掌握专业技术。逐渐增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医护人员要做好自身的个人卫生工作,在接触患者后,应及时清洁手部。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对患者所用仪器、药物、物品等进行消毒。针对行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人员应向家属明确探视时间,控制探视人员数量,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现象。此外,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穿戴好一次性隔离衣物,口罩等物品,进而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4]。

3.2.5按需吸痰

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患者肺部痰鸣音、啰音作为判断标准,及时、按需吸痰。若是患者呼吸机高峰值报警,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及时为患者吸痰,改善患者的呼吸环境,促使患者护理质量提升。可以采用密闭式吸痰系统,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发生。在气管插管时,应冲洗气管插管,有效降低致病微生物的浓度,预防VAP疾病的发生[5]。

参考文献

[1]周琳,许莉莉.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集束化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06):8-11.

[2]经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9):150-151.

[3]柯雪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采用预防护理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2):2273.

[4]孔媛,王玉生.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2):2201.

[5]李丽萍.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估[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02):41-43.

猜你喜欢

预防策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带式输送机胶带跑偏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案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对比观察与分析
ICU护士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现状因素探讨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状况分析
选择性口咽部去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