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科学情境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探讨

2020-10-19林美

家长·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精心设计科学素养

林美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前教育提出了需要教师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要求。因此,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以新颖的真实项目、多种感觉的表征、浸润性的物理环境等为前提,以幼儿的共同经验和认知特性为依据,创设出各种科学的教学情境,如科普游戏情境、科学体验情境、科学探究情境和科学故事情境等,这些情境都能够对幼儿的科学素养进行培养,从而达到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目的。

关键词:精心设计;科学情境;科学素养

幼儿时期,是幼儿对世界产生好奇心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会对自己周围的生活以及环境中常见的事物等进行关注,也会在这种关注中探索科学知识。为了能够在幼儿时期对幼儿的科学素养进行培养,幼儿教师需要以幼儿身边的事物为基础,对幼儿进行科学引导,在将幼儿的探究热情激发出来的情况下,实现幼儿对科学经验的有效获取,从而达到有效增强幼儿探究能力和科学经验的目的。

一、设计科学情境的基本原则

幼儿教师在对科学情境进行设计时,应当遵循两种基本原则。一是教师需要对设计的新颖性给予重视,并在这种重视中,对相关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创造。这种创造,需要教师将幼儿感兴趣的真实项目提供出来,并在将多种感觉表征的可能,利用游戏、活动、神话和传奇等多种手段提供给幼儿时,为幼儿关联性经验的形成提供帮助,从而达到幼儿对社会关系和共同体归属感的有效形成。二是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要以幼儿的共同经验为前提,以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对相关情境素材的选择为依据,将新『日知识的结合点寻找出来。这样就可以让幼儿在自己认知和思维的发展区中,对问题当中的认知冲突进行感受,从而在调动幼儿兴趣和好奇心时,实现对幼儿生活的有效贴近,进而达到对幼儿科学素养的有力培养。

二、科学情境的精心设计策略

(一)科学游戏情境

皮亚杰认为,2~7岁的儿童处在前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儿童的直觉思维支配着儿童的判断。而与此阶段年龄发展水平最适合的活动莫过于游戏。在游戏中融入科学素养教育,就能够在有效发展幼儿智力的情况下实现对幼儿认知经验的丰富。基于此,在幼儿的科学素养教育当中,教师应该以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为依据,以幼儿的探索精神和认知能力为出发点,从生活中将相关的科学游戏情境创设出来,这样在对事物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联系、关系进行表现时,达到对幼儿新『日经验冲突的有效体现。然后教师需要在这种游戏情境当中,引导幼儿对情境当中的科学因素进行发现、感知和参与,并在参与中对科学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当然,在幼儿的发现、判断、推理和参与中,教师需要利用各种创新的教学方式,适时地对幼儿进行点拨和启发,然后在支持和帮助幼儿的探索时,加强幼儿对科学发现路径的思考。如此就可以加强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科学体验情境

夸美纽斯认为,儿童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行走、奔跑和谈话的,而在这种模仿当中,是没有任何对幼儿来说艰难的活动的。虽然说在实际的学习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只是依靠规则就对语言或者艺术进行精通,但是如果通过实践,哪怕没有教诲,却也有可能精通语言或者艺术的。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幼儿教师能够对科学的体验情境进行创设,并在这样的情境当中实现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而在这种实践的体验课堂当中,有一个最直观、最生动的课堂,那就是大自然。让幼儿进入大自然中,可以将一种新颖安全而具有科学教育作用的田园体验活动为幼儿展开出来,让幼儿能够在这种大自然环境中,展开自由自在而又快乐的思维,进而能够在活动中加强幼儿的观察力时,达到对幼儿科学素养的高效培养。

(三)科学探究情境

能够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的活动就是科学探究活动。在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特定问题探究情境的创设,以此促进对幼儿思维的激活。而这种激活过程,其实就是对幼儿思维的起点进行设置。其次,教师就需要引导幼儿,尝试着摸索科学问题的答案,以此促进对幼儿思维的有效展开。接着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跟踪起幼儿的思维过程,并在跟踪的过程中,点拨和调整幼儿的思维方向,从而实现对幼儿思维操作的规范。最后教师就要对“再创造”的教学目标进行逼近,以此完成对幼儿思维障碍的有效突破。由这一系列过程可以看出,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可以加大幼儿的思维强度和密度,能够在加强幼儿思维过程中创造性和探索性的同时,实现幼儿思维“似真性”的增强。基于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一些问题情境和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情境、机会等为幼儿有意地创造出来,以此在促进幼儿知识到生活技能的有效转化时,加强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体验,从而在提升学生对科学发现的感悟时,达到幼儿科学经验和科学素养的有效获取和提高。

(四)科学故事情境

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能够将幼儿的注意力有效吸引过来。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与科学有关的故事情境创设出来,在将幼儿的心理平衡进行打破时,实现对幼儿科学探究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而在加强幼儿对故事问题的探究程度时,达到幼儿对各种知识之间联系的有效建立。

科学故事情境的设计应该包含了“主题——故事元——基本故事情节情境——讲述故事情境”等一系列与故事有关的递进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是由确定转换为不确定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还能够加强幼儿对故事当中的探究兴趣。当然,在故事情境当中,教师不仅需要以真实生活为立足点,还需要以事实科学为依据,通过幼儿具体的学习情况以及故事的科学性,对故事进行讲述。如此方能在增强故事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时,实现幼儿科学素养的提高。

三、结语

总之,能够对幼儿的科学素养进行培养的活动有很多种。而因为幼儿的年龄不同,幼儿的接受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以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认知特点为出发点,以幼儿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基础,以幼儿园的实际条件为依据.通过对学前教育规律的结合,展开对幼儿的科学素养教育。如此就能够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从而为幼儿将来的有效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卢迎新.幼儿科学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7).

[2]張娅.探究如何培养幼儿科学素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5).

(责编 侯芳)

猜你喜欢

精心设计科学素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精心 激趣 提问 评价
有效探究源于精心的设计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现路径研究
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研究
科学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