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务排课工作浅析

2020-10-19姜帆刘莹罗玉晶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校

姜帆 刘莹 罗玉晶

摘要:教务排课工作是高校教学运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前提。因此,探讨如何做好排课工作以保证教学平稳、有序运行,对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排课:教学运行

高校的教学管理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运行秩序和教学质量,而教务排课工作是高校教学运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保障,是稳定教学运行秩序的基础,是影响教学效果、落实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务排课工作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运行质量,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高校排课工作的原则

1.遵循教学规律。一是理论课与实验课要交叉分层次安排。二是同一门理论课尽量不要“背靠背”,即尽量避免两天连续上,不利于学生吸收和接纳课程内容。三是避免“四同”现象。即同一门课程同一教师同一授课对象同一天四节课连排的现象,以免教学效果不理想。四是体育等实践课尽量不安排在1-2节,专业课尽量不排7_8节、晚上或体育课之后。五是同一个大纲同一门课程尽量同时结课,以方便安排学生考试。

2.以人为本。排课工作要充分考虑教师需求和学生学习效果。适当考虑教师身体情况、上下班便利度、校區距离、课间教室距离、课程紧凑程度等因素,方便老师授课。对学生课程安排要张弛有度、文理穿插、专业课与公共课交替、课程有层递关系、有逻辑性,课程量适当、均衡,尽量劳逸结合。

3.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安排实验室及实验器材。实验仪器紧缺的,各班级穿插、轮流做实验,保证仪器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空闲,在教学效果和教学成本中寻找最优平衡;科学安排教师课程。由于高校扩招、教师进修、女教师休产假、教师资源流失等因素,造成教师紧缺,可以考虑紧凑排课、适当增加合班数、前后轮次等措施,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教室资源。按照相应的合班数合理安排教室,选修课可以适当宽松,尽量不要小班型大教室。

二、目前高校排课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两校区运行,教学距离的增加,排课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排课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从几年来工作实践看,目前排课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排课原则众多,有时互相矛盾。如排课原则与人性化排课互相矛盾;排课原则与教师、学生利益互相矛盾等。

2.教学资源紧张。师资、教室或实验教学资源紧张,导致课程难排。跨校区距离过远,分校区教学导致教师、教室资源受限,也给排课增加了难度。

3.课程特殊性、实验特殊性、教师特殊情况过多,互相之间难以妥协,排课优先因素过多,难以取舍。

4.教务管理系统引进时间过长,软件公司不能提供有效服务,教务管理系统功能不能全面发挥作用,维护不及时。

三、进一步做好排课工作的措施

1.严格执行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是经过专家论证、校长办公会议批准的高校人才培养最高纲领性文件,其执行情况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成败,必须严格执行,不能因为某些客观原因打折扣。在编制排课计划时,往往会遇到教学资源紧张等问题,排课人员切不可在人才培养计划上打主意,要积极协调,多方面想办法,科学高效利用现有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解决问题,避免人才培养计划的执行受到影响。

2.人性化排课,参考教师意见

已有排课原则往往难以体现人性化。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才能保证教学平稳有序运行。比如:有的教师家远、家里有需要照顾的老人或孩子、跨双城校区上课困难,可考虑将同一教师不同授课对象的课程四节连排,节省其往返时间;有的教师科研任务重、开会调研项目繁多,可适当将课程集中安排;有的教师喜欢早起,也有的搞科研喜欢晚睡,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适当照顾其课程时段,让教师们心情愉快地上课。另外,初排课表一定要给足够反馈时间,对不违反教学规律、不影响教学效果的修改意见,要尽量予以采纳,充分体现排课的人性化。

3.不断健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不断健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才能提升教学管理的科学性,确保教学运行稳定高效,促进教学管理工作不断上新台阶。要加大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定期调研其他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更新情况,不断完善自身系统,把系统应用扩展到教学全过程管理,实现教学管理各环节智能化和科学化。

4.制定健全的教学反馈制度

健全的教学反馈制度,是及时准确了解教学运行中存在问题的最便捷渠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运行中的主体,他们对教学效果最有发言权。让教师和学生有顺畅的通道来反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能更好地保证教学运行的平稳进行。应制定“教师教务管理工作反馈意见”制度,制定反馈意见表格样式、渠道、时间、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及采纳意见等流程,确保教师意见反馈及时、顺畅、通达。要坚持学生每学期随机抽取班级召开专门教学效果反馈检查会制度,还要坚持期末每一位学生必须参加的网上评教活动。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