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音乐形象与演唱分析
2020-10-19李玥蓉
李玥蓉
摘要:歌剧是诞生于欧洲的艺术形式,自传入我国以来受到了人民的广泛喜爱,我国的艺术工作者积极将西洋歌剧与我国的民族音乐相结合,促进二者的相互吸收,逐步形成了独具我国艺术风格的民族歌剧,《木兰诗篇》就是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歌颂了中华儿女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向世界展现了我国民族歌剧的独特魅力。我们现在再去审视《木兰诗篇》这一经典故事,看到的不仅是战场上的英雄形象,更有人性的赞誉,本文以花木兰的人物形象刻画入手,重点分析《马蹄踏踏划破夜的寂静》这一唱段中的音乐和演唱分析,通过对音乐和人物的分析来分析《木兰诗篇》中民族歌剧元素的运用,为该歌剧的演绎奠定基础。
关键词:《木兰诗篇》:《马蹄踏踏划破夜的寂静》:演唱:民族歌剧
一、《木兰诗篇》的音乐特征
1.歌剧与传统民族音乐的结合
《木兰诗篇》大量借鉴了豫剧剧目《花木兰》中的豫剧曲调元素,其中第一段“替父从军”唱段《马蹄踏踏划破夜的寂静》就是典型的河南豫剧曲调,粗犷的豫剧风格展现出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果断和豪情,戏曲的主旋律更是让曲段的演绎充满了民族特色,典型的豫剧戏曲调式将花木兰女儿形象内心深处的果敢和勇于承担展露无遗,尽显豫剧豪放粗犷的风格。
2.交响乐与情景的结合
情景是在一定固定的情景环境范围里设定,跟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还是会有情景上的差异。交响乐则是由大规模管弦乐为基础的演奏,气势磅礴。《木兰诗篇》将二者进行充分的融合,在“替父从军”、“巾帼英雄”、“塞上风云”等唱段中都充分展现了二者的结合,在这些唱段中以情景的灵动打破交响乐的沉闷,在舞台表演中单独划分演唱区域,使得情景交融更加突出,给了观众更加集中的视觉冲击。例如《马蹄踏踏划破夜的寂静》这一唱段中则是以长笛等乐器吹奏营造出马蹄哒哒的急促感,营造战场上的紧迫形势和替父从军的刻不容缓,再比如“和平赞歌”篇章中在舞台上是村庄和谐美好的祥和情景,配之交响乐的混声,以长号的悲凉引出对于和平的追求和向往,在冲突中展现主题。
二、《馬蹄踏踏划破夜的寂静》演唱分析
《木兰诗篇》中有七段咏叹调,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整个歌剧故事情节的描绘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重点分析的《马蹄踏踏划破夜的寂静》这一唱段是《木兰诗篇》“替父从军”中经典的唱段,描绘出花木兰在家织布转变到替父从军的心理过程,这一唱段的人物形象转变大,演唱技巧要求高,本文从人物形象、曲式结构和演出技巧加以阐述。
1.人物性格分析
作为受到古代封建礼教教育的花木兰,在其思想观念中保护家人是十分重要的,其用于挺身而出表现出其对家人的孝顺、对国家的忠贞。在这一乐段中《马蹄踏踏划破夜的寂静》是木兰首次亮相时的唱段,表现的是其忠贞善良的品格,担忧年迈的父亲夜不能寐,在“爹爹年迈,弟弟年幼”唱词中更是展现出木兰对家人的深厚情感,唱词中“啊,月亮,啊月亮”更是表现出花木兰的英勇和正义,为后文花木兰在战场的英勇善战埋下伏笔,人物形象丰富饱满。
2.曲式结构
《马蹄踏踏划破夜的寂静》的曲式结构是无再现单二部,调式为F徵五声,节奏为4/4拍,柔板,共有33个小节。这个唱段节奏相对较为舒缓,情感较为丰富,其中马蹄的急促、雁叫的绵长打破了夜空的寂静,在动静的对比下,为花木兰前面织布的娴静与出征的果敢对比做铺垫,戏剧的冲突感与情感上的冲击形成呼应。整个唱段的跳跃是较多的,大跨度的旋律回转为唱段反映出的内心情感服务,融入河南豫剧的唱腔,使得曲段的戏剧性元素更加明显,地方民族音乐的特征被很好的运用其中,对于花木兰担忧的内心活动是很好的烘托,父亲的年迈、弟弟的年幼导致花木兰毅然决定替父从军的无望内心,以低沉的音色演绎,旋律上反复,情感上递进,为主题的突出埋下伏笔,B段中“啊,月亮”三度到五度音的级进,更是彻底烘托出花木兰内心的起伏不安,将人物情感彻底暴露。
3.演唱分析
《马蹄踏踏划破夜的寂静》这一唱段除了有情绪上的把握外,最突出的特点还是浓郁的豫剧元素,在唱腔上对音段的分解更细致,兼具横向和声的分解效果。比如在曲段第二段的五六小节中都是以和弦分解的形式展开,将歌剧的浓郁色彩与戏曲的夸张表现力相融合,在分解和弦的帮助下,旋律优雅、有深度,引人入胜,对于河南豫剧的借鉴让作品中的民族特点更加鲜明,比如在唱段的第一部分中还有“啊,哥哥,我的好哥哥”的呼唤音调,除了音调平稳、柔和外,和声的节奏也相对较慢,不仅速度整个放缓,节奏重音也更加适中,使得旋律线条变得更加优美、流畅。在这首咏叹调的音乐旋律展开与和弦创作中,凸显了民族歌剧更为注重旋律性的风格特点,兼具民族和西洋歌剧的特色,使得整体更加凸显人物形象。
三、《木兰诗篇》的艺术价值
《木兰诗篇》将民族歌剧推向了高潮,世界歌剧艺术界开始关注到我国的民族歌剧,对于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在我国的歌剧创作中可以将典型的历史故事进行二度创作,以西洋歌剧的形式创作出具有新时期民族特点的艺术作品,尤其可以从戏曲作品中加以提炼和延伸,如京剧《贵妃醉酒》、豫剧《对花枪》、越剧《游园惊梦》等,逐步创造出具有鲜明文化符号价值的作品;另一方面,对于民族歌剧的创作还需要强化音乐的创作,无论是古代的诗乐歌,还是现代的流行歌,亦或是长期受到世界喜欢的戏曲,都应该被我国的民族歌剧音乐形式所采纳,经过不断的演化、吸收民间音乐之后发展壮大,融入西洋歌剧的壮丽恢弘,形成民族歌剧的气势磅礴,这也是民族歌剧学习和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