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2020-10-19陈文海项敬国余建军甘怀玉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氟烷丙泊酚细胞因子

陈文海 项敬国 余建军 甘怀玉

细胞因子在机体细胞生长、组织修复、抗肿瘤、抗感染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受到细胞因子平衡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1-2]。肺癌患者麻醉、手术创伤共同改变了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但是以往相关医学研究只给予了疾病本身及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充分重视,并没有对麻醉的影响给予充分重视[3]。近年来,相关医学研究表明[4],肿瘤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受到麻醉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肺癌患者手术中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的应用及对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肺癌患者60例,研究组(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组,30例),对照组(七氟烷单独麻醉组,30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接受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②术前均具有基本正常的心肺功能;③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局部及远处无转移。排除标准:①术前接受过放化疗治疗;②有循环、免疫系统疾病;③服用过阿片类药物。

1.3 方法

术前30 min给予2组患者肌内注射0.1 mg/kg咪达唑仑+0.01 mg/kg盐酸戊乙奎醚,然后让对照组患者吸入6%~8%七氟烷,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0.1 mg/kg维库溴铵+4~6 μg/kg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之后让患者吸入1%~3%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给予研究组患者静脉输注2 mg/kg丙泊酚+0.1 mg/kg维库溴铵+4~6 μg/kg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之后给予患者持续静脉输注6~10 mg/kg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

1.4 观察指标

麻醉诱导前即刻(T0)、开始单肺通气前即刻(T1)、完成单肺通气前即刻(T2)、手术关胸后即刻(T3)、术后1 d(T4)分别抽取2组患者的静脉血,离心将血清分离出来,冷冻保存。应用深圳晶美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运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2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进行测定。同时,手术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总分0~30分,其中0~23分、24~30分分别评定为有认知功能障碍、无认知功能障碍[2]。此外,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细胞因子浓度变化情况比较

T1、T2时研究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T4时研究组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T2、T3时研究组患者的血清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T0、T3、T4时2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T0、T4时2组患者的血清IL-8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T0时2组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2组患者T1、T2、T3、T4时的血清IL-6、IL-8、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T0时(P<0.05)。见表2。

2.2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MMSE评分、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变化情况比较

2组患者手术后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手术前2组患者的MMSE评分、血清S100β蛋白含量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2.3 2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睁眼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语言应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2 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细胞因子浓度变化情况比较

表3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MMSE评分、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变化情况比较

表4 2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IL-6属于一种炎症介质,能够将手术应激引发的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反映出来[5-6]。相关医学研究表明[7-8],血清IL-6浓度升高将麻醉手术创伤刺激、操作程度直接反映了出来,麻醉方法不同,手术对机体就具有不同的刺激程度,丙泊酚可能能够对麻醉手术刺激引发的应激反应进行抑制。IL-8属于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可介导多种免疫反应,产生主体为肺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正常机体具有较低的表达水平[9-10]。相关医学学者认为[11],吸入性麻醉药会为肺泡巨噬细胞聚集的增加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同时为肺泡巨噬细胞IL-8mRNA表达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IL-10属于一种抗炎性细胞因子,是一种小分子多肽,产生主体为辅助性T细胞(Th2),能够抑制IL-6、IL-8等炎性因子,从而促进炎性反应强度的降低,对手术引发的过度炎症反应进行限制[12]。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13-14],机体有急性炎症反应发生的过程中,也会对细胞因子平衡进行维持,途径为将抗炎性因子同步生成。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T1、T2、T3、T4时的血清IL-6、IL-8、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T0时(P<0.05)。T1、T2时研究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时研究组患者的血清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T4时研究组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手术后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睁眼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语言应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和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为丙泊酚麻醉后能够促进胞质钙浓度的提升,途径可能是为细胞中储有钙释放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从而为IL-10分泌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15]。同时,丙泊酚麻醉后可能产生较多的IL-10,途径为增加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水平。

总之,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七氟烷单独麻醉好,能更有效地保持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氟烷丙泊酚细胞因子
丙泊酚减低EZH2对miR-34a抑制效应与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变化的研究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吸入用七氟烷药理毒理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