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脂联素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

2020-10-19张海霞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脂联素抵抗内膜

程 娟 张海霞 薛 翔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原发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可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1-2]。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该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但是早期诊治与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依然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3-4]。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其高危因素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中脂肪组织作为一个代谢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后者可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与病情预测[5]。脂联素(adiponectin,APN)作为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蛋白质,是目前发现的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脂肪源性细胞因子,能促进脂肪酸氧化,降低脂质堆积,参与机体内蛋白质、糖代谢与脂类代谢;还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胰岛素抵抗、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6-9]。相关研究显示血清脂联素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仍不一致,也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10]。本文具体探讨与分析了血清脂联素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希望为临床治疗或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9月到2019年2月选择商洛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诊治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行手术病理确诊为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原发疾病且不合并其他肿瘤;年龄30~70岁;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近1年内未服用类固醇激素;术前都没有经历过任何治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妊娠与哺乳期妇女;临床资料缺乏者;不愿意纳入本研究者。

1.2 血清APN检测

所有患者均在检测前禁食8~10 h,于次日清晨在空腹状态下抽取肘正中静脉血,不进行抗凝,室温下静置30 min,2 000 r/min离心15 min,选择上层血清,保存在-80 ℃冰箱中,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APN含量。APN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 ℃冰箱保存,产品编号:bs-0795R。

1.3 观察指标

年龄、体重指数、产次、孕次等,记录患者的APN、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系数(HOMA-IR),了解观察组患者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对比方法为t检验与方差分析等;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对比

2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产次、孕次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对比

2.2 APN等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FBG、FINS、HOMA-IR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APN等指标对比

2.3 APN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在观察组78例患者中,随着分化程度降低、临床分期增加与淋巴结转移,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见表3。

表3 ANP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2.4 影响因素分析

在2组患者中,以子宫内膜癌发病作为因变量,以调查的资料作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APN、FINS、HOMA-IR为影响子宫内膜癌发病的主要因素(P<0.05)。见表4。

表4 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子宫内膜癌在我国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且发病年龄逐渐减小[11]。该病以雌激素依赖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最为多见,但是具体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子宫内膜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但是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晚期[12]。而晚期及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平均生存时间不到1年,即使给予辅助治疗,也很难提高中位生存时间[13-14],为此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并在早期进行干预具有重要价值。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有高血压、外源性雌激素、糖尿病、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特别是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水平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15]。脂联素是内分泌器官脂肪组织中的白色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16]。翻译后修饰为8种不同的同源蛋白。血清中脂联素主要以三聚体、多聚体、六聚体的形式存在,六聚体是其活性形式。研究表明脂联素受体在多种癌细胞均有表达,不过较正常组织及前列腺增生表达减少[17]。APN与脂肪组织量呈负相关,作为脂肪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其主要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能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且循环中低血清APN水平会引起胰岛素抵抗。APN也可通过抗炎、与受体结合激活AMPK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发挥其抗肿瘤作用[18-19]。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FBG、FINS、HOMA-IR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78例患者中,随着分化程度降低、临床分期增加与淋巴结转移,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表明子宫内膜癌患者伴随有血清APN水平降低,且与临床特征显著相关。从机制上分析,胰岛素水平增加能降低其他组织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合成,导致有生物活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增加,而刺激子宫内膜的生长[20]。APN可通过NF-ΚB途径抑制雌激素的合成,而胰岛素抵抗会促进子宫内膜局部芳香化酶p450活性增加,促进雄烯二酮转变为雌酮,有利于子宫内膜局部雌激素的合成。APN也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诱导细胞凋亡[21]。

APN具有增加脂肪酸氧化、提高葡萄糖摄取量、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肝糖原再生、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多种作用;APN水平与多种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发生呈负相关,包括胃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22-23]。本研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APN、FINS、HOMA-IR为影响子宫内膜癌发病的主要因素(P<0.05)。最近的研究表明APN可能在一些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抑制下游P1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进而抑制肿瘤形成[24];并且APN也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Akt和ERK的磷酸化,导致细胞周期G1-S进程阻断,最终导致细胞生长停滞[25]。不过本研究为小样本的研究,为进一步明确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多中心的研究。

总之,血清AP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显著下降,与肿瘤的病理特征相关,也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脂联素抵抗内膜
经腹彩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Changes in Ribose,AGEs and Transketolase in Female GK Rat,a Type 2 Diabetic Model
脂联素在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病变超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脂联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