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方位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

2020-10-19王春晓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通气

王春晓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RICU郑州450016)

肺炎起病急骤,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易形成不可逆性损伤,增加病情严重程度,尤其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机体器官功能衰退,易引发呼吸障碍甚至呼吸衰竭[1~2]。临床针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主要采取机械通气、肺泡灌洗等对症治疗,机械通气虽可改善患者通气功能,但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并发症,整体效果欠佳。本研究对我院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全方位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72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018年5月~2019年2月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9年3~12月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的3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61~70岁,平均年龄(65.91±1.87)岁;病程1~10 d,平均病程(5.87±2.01)d;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17~28分,平均(22.05±2.04)分;体质量指数17~24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04±0.96)kg/m2。研究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61~70岁,平均年龄(66.28±1.46)岁;病程1~9 d,平均病程(6.13±1.27)d;APACHEⅡ评分17~28分,平均(21.89±2.10)分;体质量指数17~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31±1.06 )kg/m2。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组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3],且均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 Hg;(2)年龄>60岁;(3)病历资料完整;(4)肺部存在炎性浸润阴影;(5)存在不同程度呼吸困难;(6)无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2)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者;(3)入组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者;(4)存在原发性沟通障碍者;(5)既往有精神疾病史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机制、治疗方法等相关疾病知识;指导患者饮食,嘱患者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主;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及时上报医师并遵医嘱对症处理;遵医行机械通气、药物治疗。干预至患者出院。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1)体位和肠内营养干预。抬高床头30°~45°,并定时为患者更换体位;使用螺旋型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遵循少次多量原则。(2)口腔护理。使用0.1%聚维碘酮充分浸润纱布,进行口腔清洁,清洁部位包括口腔外侧面、内侧面及舌面等,并使用聚维碘酮进行口腔浸泡后刷牙。(3)机械通气护理。呼吸机管理,机械通气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机器功能、机械力学指标、呼吸机管路等情况,避免出现扭曲、堵塞、漏气等不良情况;氧气护理,密切监测血氧指标变化,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节氧浓度和气囊压力,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 cm H2O,在患者血氧饱和度>90%时停止吸氧;气道护理,密切观察有无痰液阻塞,若存在痰液阻塞则予以氧气雾化吸入稀释痰液,若患者无法自行排痰,则使用吸痰器帮助患者吸痰。(4)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在实施气道管理时,应严格规范洗手,使用快速手消毒剂严格手消毒;嘱患者保持头高位、半坐卧位防止误吸,且餐后不可马上使用呼吸机,必要时遵医嘱应用促胃动力药物。(5)肺功能锻炼。在患者体力允许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八段锦、五禽戏锻炼。干预至患者出院。

1.4 观察指标(1)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2)记录两组干预前后PaO2、PaCO2。(3)统计两组干预前后最大呼气流量(PEF)、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3)记录两组VAP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

2.2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PaO2、PaC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mm Hg,±s)

表2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mm Hg,±s)

?

2.3 两组肺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PEF、PEEP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PEF高于对照组,PEEPi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肺功能比较(±s)

?

2.4 两组VAP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2例发生VAP;对照组9例发生VAP。研究组VAP发生率为5.41%(2/37),低于对照组的25.71%(9/35)(χ2=5.731,P=0.017)。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针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主要采用机械通气等对症支持治疗,但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严重,且多累及其他器官,单独对症治疗易增加呼吸机依赖性,降低预后效果。常规护理内容单一,且护理工作具有机械性,无法满足临床护理需求[3~4]。

全方位护理干预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从多方面实施护理工作,有助于全面满足患者需求[5~7]。本研究针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可见该护理方案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从呼吸机管理、氧气护理、气道护理等方面实施机械通气护理,可保障呼吸机管路通畅、气道通畅,密切监测呼吸机机械力学指标等相关情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氧浓度、气囊压力可提高机械通气质量、效率,促使患者血气指标恢复,并可在改善呼吸功能基础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长时间机械通气风险,避免形成VAP[8]。体位护理可避免压疮和肺部淤血、喉梗阻,加强肠内营养干预能满足患者机体营养需求,促使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口腔清洁护理可防止出现口腔感染,而护理人员加强手清洁工作能避免患者气道感染,避免机体感染影响患者恢复。指导患者进行八段锦、五禽戏锻炼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PaO2、PEF较对照组高,PaCO2、PEEPi较对照组低,研究组VAP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全方位护理干预可改善血气指标、肺功能,降低VAP发生率。综上所述,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可缩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