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标本主要病原菌构成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探究
2020-10-19田玉冰
田玉冰
(河南省长垣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长垣453400)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症状,会进一步损伤肝脏功能,引发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等危急重症,增加病死率[1]。临床应及时明确SBP感染病原菌种类,并进行针对性抗菌治疗[2]。通过对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腹水标本进行病原菌种类检验,并分析其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可快速确定病原菌构成情况,针对性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3]。本研究选取我院肝硬化并发SBP患者91例,旨在探讨其腹水标本主要病原菌构成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发SBP患者91例,其中男62例,女29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49.69±6.21)岁;肝硬化类型:乙型肝炎性59例,丙型肝炎性20例,酒精性8例,原发性胆汁性3例,血吸虫病性1例。经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均伴有不同程度寒战、发热、腹部胀痛;均存在腹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炎症状;腹水白细胞值≥300×106/L、多形核中性粒细胞计数≥250×106/L。排除腹腔内原发病灶感染所致继发性腹膜炎;合并严重心、脑、肾疾病;合并恶性肿瘤、癌性或结核性腹水;1周前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或抗菌药物。
1.2 研究方法(1)采集腹水标本: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于床旁行腹腔穿刺抽取10 ml腹水,并立即送检。(2)病原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VITEK-2型COMPACT全自动病原菌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分析,并排除定植、污染、重复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测定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质控菌株采用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肺炎克雷伯菌ATCC1388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肺炎链球菌ATCC96919,结果判定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CLSI2012)。
1.3 观察指标 (1)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标本病原菌构成。(2)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标本对抗菌药物耐药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Excel2013录入与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行药物敏感率统计。
2 结果
2.1 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标本病原菌构成91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7株,革兰阳性菌29株,真菌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较高的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占比较高的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见表1。
表1 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标本病原菌构成
2.2 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标本对抗菌药物耐药性 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见表2、表3。
表2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表3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性分析
3 讨论
肝硬化并发SBP是无腹腔脏器穿孔而发生的腹膜急性细菌感染,会影响患者预后效果,增加病死率,临床应进行积极抗菌治疗[4]。
抗菌药物的准确合理使用能快速控制炎症反应,但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盲目使用,导致致病菌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加大[5]。本研究对91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进行致病菌检验,共检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7株,革兰阳性菌29株,真菌6株。肝硬化并发SBP致病菌种类繁多,临床应采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积极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6]。本研究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72.22%;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率为64.29%、50.00%、42.86%。对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应避免选择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耐药率较高的药物,并尽量选择克林霉素、亚胺培南等耐药性低的药物[7]。另外,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100.00%、91.67%、83.3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均为87.5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均为85.71%。对于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应避免对青霉素、红霉素等耐药率高的选择,并尽量采用万古霉素、莫西沙星等耐药性小的药物[8]。据此,临床可快速准确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药物使用盲目性,从而合理控制感染状态,提高治疗效果。综上所述,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标本经病原菌分析种类繁多,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一定差异,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