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膝骨关节炎外用方用药规律

2020-10-17邓依兰刘晓蒙娄媛媛薛明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海桐皮透骨草川乌

邓依兰,刘晓蒙,娄媛媛,周 帅,薛明新*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210029)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因膝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引起的以关节软骨破坏、 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等病理改变为主的骨性疾病[1]。临床表现以膝关节的疼痛肿胀伴屈伸障碍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有研究者预测至2020 年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将成为引起人类致残的4 大疾病之一[2],OA 主要影响膝关节、髋关节、手关节面和脚关节,但膝关节OA 占OA 总负担的83%。因此,寻求有效治疗KOA 的方法仍是当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KOA 的临床治疗已从药物、手术治疗逐渐过渡到药物协同针灸、推拿、功能锻炼、中药内服外用等综合治疗阶段,其中中药外用因简便且疗效可靠,广泛应用于临床。 研究显示,中药外用治疗KOA 可改善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应用前景良好,已逐渐成为治疗本病的优选方式[3]。 鉴于此,本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从中药类别、性味归经、中药剂量等方面对中药外用治疗KOA 进行频数、聚类、关联分析,以期为临床中药外用治疗KOA 提供思路。

1 方法

1.1 文献检索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以“膝骨性关节炎”“膝骨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药熏洗”“中药熏蒸”“中药外用”等为主题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对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 年12 月9 日发表的中药外用治疗KOA 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文献类型:所有研究均为中药外用治疗KOA 的临床研究报道,有明确的KOA 诊断标准;(2)治疗方法:对照组不包括中药外用,治疗组以中药外用为主或结合其他治疗(针灸、推拿、西药等);(3)研究类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随机分组,即认为临床RCT。

排除标准:(1)不符合KOA 诊断标准的其他疾病的文献;(2)相同内容发表在不同期刊或更改名称后重复发表的文献,仅纳入其中最早发表的1 篇;(3)中药处方没有具体剂量的文献;(4)实验研究类,会议论文,个案、验案报道类,综述类,护理类文献;(5)未能获得全文的文献。

1.3 文献筛选

两位独立评价者依据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分别对文献进行初筛、全文阅读、文献核实、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对有分歧而难以确定其是否纳入的通过讨论,必要时或由第3 位评价者决定是否纳入。

1.4 检索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临床RCT 文章155 篇,主要涉及7 个干预措施,包括单纯使用中药外用28 篇,联合玻璃酸钠36 篇,联合针灸16 篇,联合关节镜18 篇,联合药物内服19 篇,联合推拿手法或功能锻炼19 篇,联合臭氧2 篇,其余17 篇。文献检索纳入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检索纳入流程图

1.5 数据预处理

将155 张外用方所涉及中药153 味,用药频次2 007 次及其剂量准确录入Excel 2007,建立中药及剂量数据库,参照2015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和《中药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5]:(1)统一中药名称,如:玄胡、元胡、延胡索统称为延胡索,银花藤、忍冬藤统称为忍冬藤;(2)药物炮制前后无较大差异的统计为一种药物,如酒当归、当归统一为当归,反之分开统计,如生川乌与制川乌。 纵坐标对方名进行编码(如方1、方2),横坐标为中药名称,以二分类变量的形式录入中药信息,即中药出现一次则在相应单元格录入“1”,未出现录入“0”,录入过程由双人进行交叉核对,以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 对所建立的数据库进行频次、频数统计,并选用系统聚类,以欧式平方距离作为度量和聚类方法,数据结果由树状图展示。 使用IBM SPSS Modeler 14.1 中的Apriori 算法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Apriori 算法将关联规则指标中的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作为参考标准,将置信度和提升度作为评判标准,其中支持度反映该规则的普遍程度;置信度反映规则预测的准确程度;提升度反映后项受到前项的影响程度,当提升度>1 时,可认为前项对后项是具有正向影响,而提升度越大,规则的相关性越强[6-7]。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分析

首先统计每首处方的药味,用SPSS 21.0 对药味进行频次统计,结果155 首处方中用药频率在20%以上的见表1。出现频率高于70%的药物有透骨草;位于60%~70%之间的有伸筋草、红花;50%~60%的有当归;40%~50%的有怀牛膝、没药、乳香、威灵仙;30%~40%的有川芎、桂枝、艾叶、海桐皮、独活;20%~30%的有羌活、木瓜、鸡血藤、花椒、生草乌、生川乌、防风。

2.2 药物剂量分析

对表1 药物的剂量进行频率分析,各处方中剂量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透骨草30 g,红花15 g,伸筋草30 g,当归15 g,威灵仙30 g,乳香15 g,没药15 g,怀牛膝15 g,独活20 g,海桐皮30 g,艾叶20 g,桂枝10 g,川芎15 g,防风15 g,生川乌10/30 g,生草乌20 g,花椒10 g,鸡血藤30 g,木瓜15 g,羌活20 g。 见表2。

表1 药物频率分析

表2 药物剂量分析

2.3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153 味药的属性中,四气中以性温的药居多,占64.49%;五味中以辛、苦药最多,分别占42.42%,32.18%;归肝、脾、心、肾经的药最多,分别占31.71%、16.69%、14.12%、18.3%。 见表3。

表3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2.4 聚类分析

对表1 中的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按下图结果可将20 味中药分为5 个有效聚类群。Ⅰ类:生川乌、生草乌;Ⅱ类:木瓜、羌活、鸡血藤、川芎;Ⅲ类:海桐皮、花椒、艾叶;Ⅳ类:伸筋草、透骨草、红花;Ⅴ:乳香、没药。 见图2。

图2 KOA 外用方树状图

2.5 关联性分析

支持度为10%时能全面展示用药情况;支持度为20%时能清晰显示组方规律;支持度升高到30%时能明确核心药物组合[8]。 设置支持度为20%,置信度为90%,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9 个:3 个药物的组合13 个,4 个药物组合的6 个,见表4。 设置支持度为30%,置信度为90%,将药物组合按提升度以降序排列,得出4 条核心药物组合,见表5。并进行网络图展示,见图3。

表4 KOA 外用方处方规律(支持度>20%,置信度>90%)

表5 KOA 外用方核心组合(支持度>30%,置信度>90%)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KOA 属于“痹症”“膝痛”“骨痹”等范畴,相关病名还有“历节病”“白虎病”“鹤膝风”[9]等。 古今医家大多认为KOA 是由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10],以致风寒湿侵袭,气滞血瘀痰凝而发病。KOA不仅是骨病,又是筋病,而其发病与痰有着密切关系[9],正如《嵩崖尊生全书》云:“膝属脾肝肾,膝痛皆三阴亏损之症”[10]。 根据CNKI 和WanFang Data 的文献统计,目前我国KOA 的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依次为:中药、玻璃酸钠、关节镜术、针灸、针刀、关节置换术、推拿按摩、截骨术、关节冲洗、理疗等。 可见中医药仍然是国内治疗KOA 的主要手段[11]。中药外用主要包括薰洗、薰蒸、敷贴、热熨和离子导入等,具有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且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管咏梅等[12]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004 年至2015年中药外用治疗KOA 的文献进行频率、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高频药味及外用处方治则。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临床所用中药处方复杂的缺陷。 截至目前的有关研究[12-14],发现文献统计的年限有限,且未能对中药外用的疗效进行限定。本文纳入标准中治疗方法的设定确保了中药外用的有效性,且扩大了文献统计的年限。 另外有关KOA 中药外治的临床文献中,中药剂量范围波动较大,本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高频药物及其剂量,并挖掘高频药物间的相关性,得出中药外治处方规律,旨在为临床中药外用治疗KOA 提供依据。

频次统计可见,中药外用治疗KOA 以祛风湿药(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活血化瘀药(红花、乳香、没药)、解表药(桂枝、防风)、补虚药(当归)等为主,治法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主。从性味归经看,性温、味苦辛、归肝脾肾经的药物最多。 这与KOA 的证候特点(痰湿、瘀血)及病机特征(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相符。 《张氏医通》论述:“膝者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袭之。 ”[15]肾主骨,肝主筋,肾虚则髓海不充,骨骼失养,肝血不足则诸筋失养;肾为先天之本,肾虚则五脏俱虚,影响至脾则运化失司,痰浊内生,气血生化乏源,终致痰瘀互结,发为本病[16]。 KOA 以肝肾亏虚为发病基础,而筋络瘀滞为病机关键,结合药物剂量、药味频次统计,祛风湿类药味最多,用量最大,其次为活血化瘀类药。故中药外用治疗本病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主,用药首选祛风湿类、活血化瘀类药物而非补益类药物。 活血化瘀类药物首选红花(106);其二乳香(67),《日华子本草》:“助筋骨,益血脉[17],乳香调气活血,抑菌镇痛”;其三没药(63),《医学入门》云:“此药推陈致新,故能破宿血,消肿止痛”[18]。 祛风湿类药物以透骨草(109)、伸筋草(105)、威灵仙(73)、独活(59)、海桐皮(52)、生川乌(38)、生草乌(37)、木瓜(34)使用频率较高。《本草拾遗》:“久患风痹,脚膝疼冷,透骨草活血化瘀,通经透骨[19]”;伸筋草,性味苦、微辛、温,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特点;独活、威灵仙皆入肝肾二经,驱散肝肾之风寒湿邪,独活“专治下焦风湿”;海桐皮、伸筋草、透骨草乃骨科之要药,共奏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之功效;川乌及草乌辛、苦、大热,《本草纲目》云:“主大风顽痹”[20],搜风胜湿;木瓜味酸性温,《日用本草》:“治脚气上攻,腿膝疼痛……[21]”。 解表类、补虚类药物分别以桂枝(51)、当归(86)为主,《本草汇言》:“桂枝……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气味虽不离乎辛热,但体属枝条,仅可发散皮毛肌腠之间,游行臂膝肢节之处[22]”。《本草正》:“当归,故专能补血,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 ”[23]当归为血中之圣药,补血养肝又活血止痛。以上高频用药中体现了良多古训,结合临床与经典,中药外用治疗KOA 旨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急止痛。

聚类分析所得5 类药物,大都以祛风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Ⅲ类:海桐皮、花椒、艾叶;Ⅳ类:伸筋草、透骨草、红花;Ⅴ:乳香、没药。通过观察发现,其中6 种药物为海桐皮汤组成部分,结合用药剂量分析,海桐皮汤为中药外用治疗KOA 的核心方。 此方始载于《医宗金鉴》:“……瘀聚凝结,肿硬筋胀,……并外洗海桐皮汤。 ”[24]海桐皮、透骨草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乳香、没药、红花活血化瘀,《本经逢原》:“秦椒,味辛气烈,其温中去痹,除风邪气……[25]”,诸药合用,体现了KOA 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治则。Ⅰ类药物生川乌、生草乌,川乌辛热,可散诸风之寒邪,破诸积之冷痛;草乌辛苦大热,力能开顽痹以化痰,搜风毒以胜湿。两药合用共奏祛风胜湿之效。Ⅱ类药物木瓜、羌活、鸡血藤、川芎,木瓜性温,归肝、脾经,《别录》记载:“主湿痹邪气……[26]”;羌活辛苦,性温,《品汇精要》言其“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27]”;鸡血藤活血舒筋,《本草纲目拾遗》言其“活血,暖腰膝,已风瘫[28]”,《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29]”;川芎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本经》言其“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30]”。Ⅱ类药物集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一体,体现了KOA 中药外用处方的缩影。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可看出,当支持度>30%,置信度>90%时,得出4 条核心药物组合,所有规则的提升度均>1,故视为有效规则。所使用的中药均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类药相配伍,与KOA 的治则相契合。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了中药外用临床治疗KOA 的用药规律和常用中药的剂量,为中医药治疗KOA 的用药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但是由于纳入的文献数量有限,且质量评价标准不一,单纯从数据挖掘角度分析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还需大量临床实验验证研究,进一步深入挖掘中药外用治疗KOA 的用药规律,并阐述其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海桐皮透骨草川乌
关节不适,自制热敷包
海桐皮基原的本草再考证*
宁海“川乌”待君来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复方透骨草溶液质量标准的研究
川乌覆膜打孔播种轻简栽培新技术
中药透骨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探究
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透骨草提取物对H22细胞β-catenin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