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视角下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途径研究
2020-12-20严暄暄何清湖
丁 颖,严暄暄,何清湖*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
来华留学中医教育作为中医跨文化传播的一种特殊且具体的形式,旨在“通过人才培养来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1],其发展对彰显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提升中医在世界医学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深远的意义。
北京中医药大学自1957 年开始招收首批外国留学生,国内高等中医国际教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目前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都招收长期或者短期、学历或者非学历教育的留学生[2]。 目前来华留学生选择最多的10 个学科中,中医专业的留学生总数位居第二,仅次于汉语语言专业,来华接受自然科学教育的留学生人数中,中医专业留学生人数则稳居第一位。然而,中医来华留学生的招生人数基数较低,尤其是与美国或欧洲等留学大国相比,扩招的规模和空间还有很大的潜力。
运用社会网络关系理论研究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途径,理性分析中医来华留学生招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此为基础提出促进更多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策略,有利于扩大中医来华留学生生源,助推中医国际化教育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1 社会网络理论的相关研究
社会网络的定义,最早关注点聚集在有界群体内部成员的行为,是一个社会学结构概念。 社会网络理论经过了60 多年的发展,已经遍布各个研究领域。社会网络理论中以关系为视角有两种著名的理论,强关系社会网络理论和弱关系社会网络理论,对我们阐释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途径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GRANOVETTER M[3]提出以互动频率、感情力量、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等4 个维度为依据,将关系分为两类,即强关系和弱关系。 在社会中,人们形成了一种受限于传播范围稳定的社会认知,亲人、同学、朋友、同事是每个人接触最频繁的群体,即强关系;与此同时,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还有另一类传播广泛却相对变化的社会认知关系,即弱关系,人们通过他人作为媒介所交往到的其他个体属于弱关系网络。[4]在社交网络中,弱关系的分布范围要远远大于强关系,因此比强关系充当跨越社会界限的桥梁的可能性更大。
以边燕杰[5]为代表提出的强关系理论认为,人们很容易并经常从强关系网络获取信息,但信息的重复和无用率较高;较难从弱关系网络获取信息,但信息的异质性较高,更能带来信息上的拓宽。 在动态的层面上考虑,弱关系带来的信息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往往会将信息获取人带到更高和更广的平台和圈子;强关系则能巩固和稳定当前所在的平台地位。
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途径依靠的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网络关系,既包括强关系,也包括弱关系,探索和分析强关系和弱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存在的问题,能为今后吸引更多留学生来华学中医提供依据。
2 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途径调查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及访谈的研究方法,对来自不同高校, 中医相关专业的总计100 名本科留学生进行了网上和现场问卷调查, 主要调查他们是通过何人、何种关系和何种方式来华留学的,收回有效问卷82 份。对15 名本科留学生进行访谈,他们来自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美国、捷克。与此同时,也访谈了4 名相关的教学、招生以及管理老师,访谈时间和次数灵活,围绕“你是通过何种关系途径来华学中医的? ”为主题,人均访谈总时间至少超过1 个小时。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显示30%是基于接触关系非常亲密的人员,也即通过强关系网络来华学中医,70%是基于不太熟的关系,也即通过弱关系网络来华学中医,70%中有21%是通过“留学中国”等招生网站以及中国高校去来源国办招生会展的途径而来华学中医,其余63%人是通过中介而来。
2.1 通过强关系网络来华学中医
中医来华留学生群体中一支重要群体是家族从事中医相关事业的学生。家人或者亲戚有来华学中医的先例,并在他们的国家经营中医诊所或药店,希望他们能继承祖业。他们从小对中医耳濡目染,日常预防保健也是依靠中医,对家人或者亲戚非常信任,对中医认可度较高。他们来华学习中医的决定都得到了家庭主要成员的支持和肯定[6]。“我的爸爸认为我有学中医的基础,并且家里又是开中医诊所的,可以继承家业。 ”这部分学生因为家人从事与中医相关工作,其人际圈也包括了许多从事中医工作的华裔,因此对来华学中医的招生政策和流程相对熟悉。 他们由于处于来华学中医的强关系网络中,一直都有来华学中医的想法,基本都通过自己联系学校的招生网站或者招生人员等来华学中医。 对这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处于来华学中医的强关系网络顶端,较容易从强关系网络中获取信息,他们来华学中医的同时也巩固了强关系网络。
2.2 通过弱关系网络来华学中医
中医来华留学生群体的另外一支重要群体,尤其以在亚洲国家的居多,他们是通过中介来华学习中医。他们之前并没有来华学中医的想法,对中医的了解也非常少,由于各种原因,比如中文学校的老师、当地诊所的中医生、亲戚认识的中医生等有意或者无意地向他们谈起来中国学中医的事宜。他们部分之前便有学医的想法,部分喜欢中国文化或中医,部分苦于不能在来源国内学西医,便退而求其次来华学中医。这些“中介”绝大部分是以来源国已有的中医从业人员或者教中文的从业人员为主。 这些人员被中国的高校招生部门称之为“中介”,据招生部门的相关人员介绍,这部分中介并非来自正式中介中心或者代理中心,而是一群零散的来华中医留学生招收的兼职人员。这些“中介”与学生的关系在学生来华留学之前属于典型的弱关系,是“熟人的熟人”“亲戚的熟人”“中文学校的老师”等,大部分在学生面临升学的时候建立联系并成功介绍他们来华学中医。
不可忽视的是,这部分属于弱关系的招生“中介” 在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之后往往会转变成强关系。 他们一般会和学生建立比较稳固的沟通状态,学生普遍反映自己比较信任他们,在中国有学习和生活的困难也会和他们沟通。而且也有“中介”通过这种新的强关系介绍的弱关系学生来华学习中医。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处于来华学中医的强关系网络底端,他们的强关系网络为他们提供的信息有限,不能获得任何有关来华学中医的途径,他们借助弱关系网络提高了自身的信息获得量。
3 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途径存在的问题
3.1 强关系网络有待稳定化扩大化
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途径依赖的强关系网络与现代语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强关系网络的稳定和构建离不开现代语境的优化,只有拥有良性的语境,才能积蓄国外利于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社会强关系力量。尽管目前伴随全球化大潮,中医已经传播到世界183 个国家和地区,其防病治病的显著效果,且蕴含的普世价值观,也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认同。2019 年5 月25 日第72 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 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以及中医的文化体系,与世界其他文化体之间,特别是与欧美文化体之间,始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异文化语境中,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语言特征的中医药理论,在凸显其民族文化优势的同时, 其跨文化传播势必遭遇文化语境不匹配的困难, 东西方文化差异易造成文化空缺和文化误读[7]。 中医行业标准和规范化有待提高,其为中医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中医在各国的立法情况以及中医教育标准化、 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高。 优化国外发展中医的语境,现有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的强关系网络不仅可以更加稳固,而且在数量上强关系规模能够得到扩大,将更好地发挥其刺激和吸引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
3.2 弱关系网络有待专业化规模化
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途径依赖的弱关系网络绝大多数是招生的兼职人员,从数量上来讲,非常之少。调查发现,某学校的中医来华本科留学生几乎是由一个“中介”介绍而来的;从分布来看,具有随机性,他们并不是来自于特定的招生机构,而是在其他机构从事稳定或者非稳定的工作;从专业性而言,他们对于招生本身就是外行,对于招生的具体政策以及相关的专业、毕业等信息了解并不全面,以其中一个泰国的学生为例,泰国并不承认中国的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即使在中国获得了学位,也不能回国考取相应的中医执照,但是“中介”仍旧把学生介绍到了中西医结合专业;从动机而言,这部分人员的招生动机纷杂,据中国高校招生人员的介绍,不可否认这些“中介”对中医的跨文化传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平时交往发现他们也将经济利益视为非常重要的因素,会考虑学校给予他们介绍学生过来的经济报酬。较大比例留学生来华学中医通过的这部分弱关系缺乏规范化、规模化和专业化,他们的这些特点导致中医留学生招生工作的诸多问题,不利于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可持续发展。
4 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途径优化
4.1 稳固和扩大强关系网络
优化国外发展中医的语境,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强关系网络便能得到稳固和扩大。第一,须把握现代语境,在西医为主导的大环境下,保持中医本质特色,以此作为优化国外发展中医语境的基本原则[8]。第二,以提高国外民众对中医的文化认同为长期战略任务,完善中医跨文化传播的政策制度,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多部门协调,推动中医对外传播事业融入国家外交、卫生、科技、文化、贸易等发展战略中。第三,加大经费支持,鼓励多元渠道资金进入,对有利于促进中医跨文化传播的项目给予资助和支持。第四,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中医跨文化传播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做好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专家智库的建设工作。总之,强化总体部署,完善管理体系,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分工,将中医的跨文化传播行为落到实处,为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强关系网络保驾护航。
4.2 规范和拓宽弱关系网络
将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中介”专业化和规模化便可以使其弱关系网络拓宽,在前期可以挖掘现有的“中介”,对其进行适当的培训,允许其专职或兼职两种形式存在,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并且给予适当报酬。在前期发展成熟的前提下,主动培养新的弱关系网络,按照国别、地域、地区等合理布线,扩大弱关系网络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除此之外,加大中医的对外宣传力度,扩展网站、办会展等多种弱关系网络形式。并且,做好毕业回国的中医留学生的跟踪回访和感情投入,发挥他们对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强网络关系和弱网络关系并存的促进作用,实现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可持续发展。总之,推进留学生招生工作力量的规范化、规模化,发挥各级组织的力量,将相关政策、管理落到实处,加强留学生来华学中医弱关系网络的正规化和组织化。
留学生来华学中医是中医跨文化传播进程的重要一环,各个高校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途径类型虽有不同,亦有共性。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留学生来华学中医途径融汇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从社会网络关系的角度出发,稳固中医来华留学生招生的强关系网络并且有效地拓宽弱关系网络有助于发掘中医来华留学生的招生资源、扩大中医来华留学生的招生规模,有利于加速中医跨文化传播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