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与路径

2020-10-16皮方於

民族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村寨旅游业少数民族

钟 洁 皮方於

2005 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并积极实施“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重要方针政策,以此从实践层面上指导我国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2014 年9 月国家民委颁布《关于命名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指出:2009 年以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了一大批民居特色突出、产业支撑有力、民族文化浓郁、人居环境优美、民族关系和谐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正式命名340 个村寨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19 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的通知》,根据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保护较好、乡村民宿发展较好、旅游产品体系成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完善、就业致富带动效益明显等一系列评价标准,确立320 个乡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其中,我国西部贵州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处纳灰村,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腊镇曼龙代村委会曼龙代村等西部民族村寨,既是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又入选了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可以说,旅游业一直就是西部少数民族村寨脱贫致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产业,也必将长期伴随着民族村寨乡村振兴发展的整个进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9 月国务院又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1],具体部署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操作。 针对西部少数民族村寨当前面临的乡村衰落发展困境,如何借助乡村振兴战略方针指引,通过旅游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一、乡村振兴与乡村全面振兴

(一)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既是指重新彰显乡村“传统基因”的生命力、扭转继续凋敝的局面[2-3],又是指实现乡村内部在经济、人居、治理、农民生计等方面实现自给与繁荣[4]。 乡村衰退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迫切需要推进乡村振兴[5]。 实际上,国外发达国家历史上已经对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行过有益的实践尝试。 例如英国1947 年颁布《城乡规划法》要求通过合理的“集镇”规划解决传统土地占用矛盾;美国强调农村区域规划必须考虑满足民众生活、文化保护和乡村美化的综合需求;日本也采取了全国乡村发展战略。 国外研究者对于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的要素、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振兴的实践等内容。 例如Gladwin C H 等对北佛罗里达农村企业家的研究表明,农民创业精神是农村振兴的一个关键;Kawate T 分析了农村复兴和改革组织在日本农村振兴及当代日本农村发展的作用;Wood R E、Carr P J 等、Z Li、Miletic G M 等、Nonaka A 和Ono H 分别归纳总结了东亚地区、克罗地亚、日本等国家农村振兴发展的实践经验[6]。

国内研究者对乡村振兴的研究起源于对大城市郊区乡村衰落现象的观察[7-8],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乡村建设发展、乡村经济振兴、乡村社会秩序重构、乡村复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等几个方面[9-10]。 2017 年10 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了我国研究者的热情。 他们开始重点关注乡村振兴研究的意义内涵、覆盖领域、矛盾冲突、工作重点和实现路径。 对于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他们具体提出中国乡村转型与复兴的路径包括重振乡村产业活力、重塑乡村文化魅力、重组乡村治理结构、重构乡城平等互补格局以及重建乡村政策保障机制[11-14],乡村振兴依赖于社区自我发展[15],以及应当鼓励企业下乡和引导有志青年返乡创业[16]。 其中,乡村旅游业逐步被看作是一种能够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17]。 研究者们开始更加关注少数民族乡村旅游业如何与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实际问题产生联系,认为西部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适合通过发展特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18],旅游业发展对于促进民族地区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社区脱贫致富、乡风文明建设、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复兴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特殊的积极作用[19-22]。

(二)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 个字高度概括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的总要求。 2019年3 月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3]。 乡村全面振兴就是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这就具体要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就是要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人才数量、结构和质量能够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村风民俗和乡村道德建设,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用心留住文化记忆,让传统乡村成为让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精神家园;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就是要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打造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建设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让农村更像农村;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培养造就一批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建立更加有效、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机制[24]。

二、旅游业促进民族村寨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分析

(一)西部地区民族村寨发展面临的乡村衰落困境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乡村既是民族旅游开发的核心区域,又是大规模贫困或极端贫困农村人口的集中分布地,其乡村衰落作为一种极为突出的现象值得高度关注。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是相对于乡村衰落而言,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促进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乏力、乡村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20 世纪90 年代我国西部就开始大力推行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旅游业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导致大量民族村寨社会结构、价值取向、乡风民俗、人居环境等出现负面变化;很大一部分民族村寨由早期的旅游业快速成长转而遭遇游客增长停滞、经济效益下滑的严峻困境,甚至陷入“旅游扶贫、越扶越贫”的怪圈。 事实上,改革开放40 年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乡村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的进程中,西部少数民族乡村整体上仍然面临严重的产业经济停滞、现代农业发展乏力、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消亡、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乡村全面衰落危机。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如何有效实现西部民族村寨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振兴将直接关系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乃至成败。

(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特点

2018 年2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将旅游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域写入文件,凸显了旅游业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2017 年中国乡村旅游人次达25 亿,成为新时代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乡村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动力,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 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的长期调查发现,旅游业发展在国家新时代“三农”政策的影响下更是有望成为促进民族村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例如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开发十周年旅游扶贫效益显著,村民人均收入从2007 年不足2000 元/人增长到2017 年15000 元/人,直接带动周边村民2000 余人就业;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旅游开发促进当地339 户干栏式傣族民居保护、5 个傣族古村落文化传承,成就了一个西部傣族传统村落文化特色保存最完好、民族关系和谐稳定的景区典范;四川九寨沟景区与当地藏族社区形成了“景(区)社(区)一体”的绿色共享机制,成为全国知名的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西藏林芝地区结巴村藏族农牧民依托巴松措景区发展吃上了“生态旅游饭”,既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又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 可见,与其它产业脱贫振兴不同,旅游业是一种能够同时带动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振兴的有效方式,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特点。

(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道路

2017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对我国未来的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乡村旅游业已经被学术界较为普遍地认为能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但是旅游业促进西部民族地区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振兴的实现路径是什么? 如何科学地、准确地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三步走”等一系列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精神? 即如何分阶段、分步骤地解决乡村旅游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关的各项关键性问题,实现乡村旅游业和乡村振兴持续协调发展的长期目标,以及如何构建一套适合中国西部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地区的乡村全面振兴路径体系?这是实现西部民族村寨乡村全面振兴难以回避的问题。 当前无论前期研究成果或实践经验都难以获得直接借鉴,本文通过对西部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的长期田野观察,尝试性提出中国特色的、旅游业促进西部民族村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选择:与2017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7 条“之路”有机结合(见表1),相应地从7 大方面构建一套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体系,并按照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三步走”目标任务的指导,有针对性提供旅游业促进民族村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选择。

三、旅游业促进民族村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选择

(一)推进特色保护类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

推进特色保护类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是西部少数民族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实现路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分类推进乡村发展”,要求“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 该规划指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并将其单独列入“特色保护类村庄”。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全国5 个民族自治区均位于西部)。 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等我国西部旅游资源大省、民族文化大省,分布着涵盖藏族、羌族、苗族、侗族、瑶族、傣族、土族等大量特色民族村寨,例如: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甲居藏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桃坪羌寨、九寨沟藏族村寨社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黎平县肇兴侗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拉片村,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园景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梅里雪山雨崩村,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巴松措景区结巴村,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等,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域、资源和文化特征。 由此,选择这样一批旅游业发展较成功的、典型的西部少数民族乡村,切实保护村寨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尊重少数民族社区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自然与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寨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以直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1]。

(二)构建旅游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体系

2017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包括7 条“之路”: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由此,本文拟从7 大方面构建一套旅游业发展促进西部少数民族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体系,具体包括:乡村旅游业促进城乡融合路径、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民走上共同富裕路径、乡村旅游业拉动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优化路径、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自然环境优化路径、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文化复兴路径、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民主政治路径、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减贫路径(如表1 所示)。

表1 旅游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体系构建

(三)分“三步走”实现旅游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旅游业能够促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从时间安排上看,按照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三步走”的全面部署,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应该以2020 年、2035 年、2050 年为三个时间节点的分类型、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相应的措施实施。 具体而言,应该设定分“三步走”时间表:到2020 年,旅游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 年,旅游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50 年,旅游业促进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振兴目标实现。 从具体实施内容上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 个字高度概括的新时代农业农村全面发展总要求,必须明确“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关键支撑,应该将旅游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放在首要位置,充分挖掘和拓展“旅游业+”的多维功能,促进旅游业产业链条延伸以及旅游观光、文化创意与农业、工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村寨社区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在旅游产业兴旺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最终力争实现旅游业推动西部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振兴。

猜你喜欢

村寨旅游业少数民族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无蚊村寨丁屋岭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村寨——海坪彝寨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