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黄斑裂孔首诊的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例
2020-10-16郑杏杏王玉萍张文芳杨义
郑杏杏,王玉萍,张文芳,杨义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兰州 730030)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FEVR)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造成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此病例为以黄斑裂孔首诊的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国内尚少见专门报道。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4岁,2018年10月15日因“左眼视物不清50 d”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入院时裸眼视力:右眼0.15,左眼0.06;矫正视力:右眼-9.50 DS/-0.50 DC×45→0.4,左眼-8.50/-0.50×45→0.1,眼压:OD 11 mmHg(1 mmHg=0.133 kPa),OS 11 mmHg,双侧眼位正,眼球运动如常,眼表及眼前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底:双眼视盘边界清晰,色淡红,盘周近视弧,血管走行正常,视网膜在位,右眼黄斑部色素紊乱,颞侧周边网膜可见变性区,左眼黄斑部见一小圆形裂孔,颞侧周边网膜可见变性区。左眼黄斑OCT提示黄斑部神经上皮层反射中断,孔径388 μm(图1)。入院诊断:1)左眼黄斑裂孔;2)左眼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3)双眼高度近视。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于2018年10月17日在局部麻醉强化下行“左眼玻切+黄斑裂孔修复术”,术中切除玻璃体后可见黄斑区颞侧网膜前纵行增殖膜,与网膜粘连紧密,无法完全剥除,颞下方周边网膜血管中断,颞侧网膜面血管呈直线状,注入吲哚菁绿染色后剥除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将鼻侧黄斑中心凹处内界膜留蒂,翻转填塞于黄斑裂孔内,于黄斑区颞侧网膜面纵行增殖膜周边行视网膜光凝术,气液交换后空气填充,可见网膜在位,无活动性出血。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右眼0.15,左眼指数/20 cm,眼压:OD 12 mmHg,OS 15 mmHg,术眼眼前节未见特殊异常,玻璃体腔气体填充量约2/3,眼底网膜在位。术后第2天,患者病情平稳出院,向患者告知待玻璃体腔气体吸收后需行双眼FFA检查进一步明确眼底病情。
患者出院后2周来院复查,主诉左眼视物不清伴遮挡感1周,此次眼科查体:裸眼视力:右眼0.15,左眼0.06;矫正视力:右眼-9.50 DS/-0.50 DC×45→0.4,左眼-8.50/-0.50×45→0.08,眼压:OD 14 mmHg,OS 13 mmHg,双侧眼位、眼球运动、眼表及眼前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左眼颞侧及下方网膜隆起呈灰白色,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清,余情况同前。左眼黄斑OCT显示黄斑孔愈合可(图2)。眼底彩照见图3。入院诊断:1)左眼视网膜脱离;2)双眼高度近视。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于2018年11月7日在局部麻醉强化下行“左眼巩膜外垫压术”,颞侧巩膜外置入硅胶窄轮胎于12点至5点位赤道部环形垫压,术后手术嵴清晰,颞侧网膜变性区位于手术嵴上,下方及颞侧网膜浅脱,观察4 d后网膜仍未复位,未查及明确网膜裂孔,于2018年11月12日行“左眼玻璃体腔注气术(消毒空气0.4 mL)”,术后第2天网膜完全复位,周边网膜变性区行眼底激光光凝术。2018年11月15日行FFA检查,提示为双眼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FA显示右眼周边血管渗漏,封闭荧光素渗漏的新生血管(图4)。
图1 左眼术前OCT(2018年10月15日):黄斑裂孔,视网膜劈裂Figure 1 Preoperative OCT of the left eye (October 15,2018):macular hole,retinoschisis
图2 左眼术后OCT(2018年11月5日):黄斑裂孔愈合可Figure 2 Post-operation OCT of the left eye surgery (November 5,2018):macular hole healed satisfactorily
图3 双眼眼底彩照Figure 3 Fundus color photo of both eyes
图4 双眼眼底血管造影Figure 4 Binocular fundus angiograms
2 讨论
FEVR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造成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通常同时侵犯双眼,以周边部视网膜血管异常、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盘或黄斑被牵拉移位、视网膜脱离为主要特征。本病由Criswick和Schepens于1969年首次报道,国内于1992年和1995年有陆续报告[1-3]。
FEVR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型患者常无视力改变,可无临床症状,眼底改变仅表现为周边部视网膜小范围无血管区、动静脉吻合、血管分支异常增多或玻璃体视网膜异常粘连,常规检查容易误诊或漏诊;重型患者可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孔源性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或并发白内障等而失明,致盲率高达20%[4-5]。
根据患者病史、眼底表现及FFA,结合FEVR诊断及分期标准[4-7],本例患者明确诊断为双眼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右眼2期,左眼4期),患者因经济条件困难,婉拒基因检测,家族史不清,但FEVR家族史的主诉存在不可靠性[8],需进行眼底特别是FFA检查才能确诊,患者儿子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双眼眼底及FFA检查未提示异常,其余直系家属尚未能来院检查。该病例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首诊时诊断为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除+黄斑裂孔修复术中发现黄斑区颞侧网膜面纵行增殖膜,与网膜粘连紧密,无法完全剥除,颞下方周边网膜血管闭锁,颞侧网膜面血管呈直线状,术台考虑可能存在视网膜血管病变,遂于无血管区行光凝术,术后1周发生视网膜脱离,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患者自发性玻璃体后脱离过程中牵拉黄斑部形成全层黄斑裂孔,而FEVR周边无血管区的视网膜较薄,其光凝治疗应以封闭荧光素渗漏的新生血管为目的,而不针对无血管区,术中光凝易人为造成视网膜裂孔[9],加之玻切术后视网膜失去支撑,颞侧网膜前增殖膜牵拉作用,从而引发术后视网膜脱离。国内有报道FEVR伴发黄斑疾病的少量病例[10],但以黄斑裂孔不伴视网膜脱离为首诊的FEVR尚未见专门报道,国外也仅有少量此类病例报告[11-13]。2007年,Khwarg等[11]首次报道1例青少年FEVR患者合并全层黄斑裂孔,认为黄斑裂孔可能是继发于FEVR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及网膜增殖过程中形成的牵引力。本文病例为以黄斑裂孔首诊的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术前因颞侧网膜增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眼底检查,加之既往未接诊过FEVR合并黄斑裂孔的病例,导致首诊时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这一诊断漏诊。提示部分成人FEVR临床表现隐匿,尤其是合并高度近视时出现周边眼底改变容易漏诊,本病例患者首诊时左眼颞侧周边网膜增殖,应考虑其并非特发性黄斑裂孔,思考其继发因素,首诊时如进行FFA检查以明确诊断后再行手术治疗则更为合理。在临床上,当面对一份病例而心存疑惑时,应当细致检查仔细分析以明确诊断,对于眼底疾病,建议常规行广角眼底照相等检查,观察到异常改变时要多辨证论证而不能仅靠经验主义,同时应积极鼓励患者直系家属详细检查眼底,以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因FEVR致盲的可能性。
志谢
感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王玉萍老师对本文病例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