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乳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在Ⅰ、Ⅱ期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
2020-10-16林晓君
林晓君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外科手术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一直是乳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虽然效果确切,但创面较大及乳房缺失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创伤[1]。乳腺外科经过百年发展,手术方式由原先的“由小变大”,发展到目前的“由大变小”。如何减少手术范围及创伤,尽可能的保留乳房的形态外观更成为当今炙热的流行趋势,而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保留了患者的乳头乳晕及皮肤,有效的减少了患者因术后乳房外观产生的心灵创伤。因此,本文就保乳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6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保乳根治术分为试验组,改良根治术分为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8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67岁,平均(46.12±3.39)岁;肿瘤直径0.83~2.95 cm,平均(1.49±0.52)cm;TNM分期:Ⅰ期46例,Ⅱ期34例;肿瘤位置:左侧47例,右侧33例。试验组80例患者中,2例男性,78例女性;年龄28~66岁,平均(47.23±2.61)岁;肿瘤直径0.81~2.93 cm,平均(1.52±0.46)cm;TNM分期:Ⅰ期44例,Ⅱ期36例;肿瘤位置:左侧45例,右侧3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肿瘤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术后依据AJCC乳腺癌TNM分期标准,分期为Ⅰ、Ⅱ期乳腺癌;(2)肿瘤直径≤3 cm;(3)单发肿瘤;(4)无远处转移。
排除标准:(1)TNM分期为Ⅲ期及以上患者;(2)术前经新辅助放化疗的患者;(3)多发或远处转移者;(4)患有心、肝、肾、精神障碍等严重疾病者。
1.3 方法
试验组采用保乳根治术:术前确定患者肿瘤位置及大小;全麻后,完整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约1 cm正常乳腺组织,经冰冻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后,取“上、下、左、右、基底”切缘送检,均为阴性,应用亚甲蓝皮下注射,按摩10 min后,于第2肋间下缘腋前线处作一弧形切口,钝性分离脂肪组织,寻找蓝染的淋巴管,沿淋巴管找到蓝染的前哨淋巴结,对其切除并行病理冰冻切片检查。如前哨淋巴结无转移,结束手术;如前哨淋巴结转移,则扩大原腋窝切口,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进行冲洗、缝合、引流管置入、切口局部加压包扎等操作。
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术前准备与试验组一致,全麻后,以乳头为中心作一梭形切口,切除包括肿瘤的全乳腺组织,连同乳头乳晕在内的距离肿瘤>3 cm的皮肤,清扫腋窝淋巴结第1、2组,保留胸大肌和胸小肌。术后进行冲洗、缝合、引流管置入、切口局部加压包扎等操作。
两组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及分子分型行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试验组均于保乳术后或化疗结束后3周行放疗。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年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发情率进行观察与分析,并评估患者术后1年乳房美容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并发症包括上肢水肿、切口感染。乳房美容效果评估以健侧作为对照,与健侧对比,患侧乳房外观正常、皮肤与手感无明显差异为优;与侧键对比,患侧乳房皮肤颜色变浅或发亮、外观稍小为良;与健侧对比,患侧乳房皮肤粗糙且明显增厚,外观变形,两侧呈明显不对称即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予以(%)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如表1所示,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1年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发生情况比较
如表2所示,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年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发生率高于试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乳房美容效果对比
术后1年,两组患者乳房美容效果对比,试验组患者乳房美容优良率为88.75%,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通过对肿瘤病灶组织的切除,可有效控制病情,但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术式较多,易出现因术式不同而疗效不一的现象[2]。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 术后引流时间(d)试验组(n=80) 105.51±10.28 58.65±11.49 147.41±48.15 5.48±2.73对照组(n=80) 145.12±14.23 88.58±11.36 358.79±68.12 14.23±3.51 t值 11.28 6.24 12.67 9.84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1年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发生情况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乳房美容效果对比[例(%)]
19世纪末,Auchincloss对由William Halsted创立的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改良,此后改良根治术一直是乳腺癌的标准手术方式。Ⅰ、Ⅱ期乳腺癌主要表现为局部浸润及淋巴道转。血行转移常出现于肿瘤晚期,但最近有研究发现,在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中已出现血行转移,且淋巴转移并非仅在早期[3]。而改良根治术是在根治术的基础上进行完善的一种标准术式,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乳腺癌手术方式,其操作为切除乳房、清扫淋巴结,可完全清除机体肿瘤组织,其疗效较为理想。但该治疗方式切除患者乳房,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对女性的形体美造成严重影响,使患者在被病痛折磨的同时还承受着失去乳房的打击,对患者的身心影响较大[4]。伴随着医学的发展[5],对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和全乳切除后具有同样的生存率,从此保乳手术治疗成为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策略。在欧美国家,保乳率曾在上世纪末稳步增长。而近年来,随着女性对外在形象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切除范围较广,已无法满足现代女性对人体美的要求[6]。因此保留乳房外观显得愈发重要,而保乳手术恰好可弥补此不足,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与传统改良根治术相比,其优势在于保证肿瘤有效切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余正常乳腺组织,维持乳房外形,减轻了乳房切除后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有利于减少患者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本文研究中,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保乳根治术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与术后引流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液量,促进患者恢复。保乳根治术在切除乳房病变组织时,其范围较小,可有效避免因大范围切除而损伤周围组织,导致的因创面较大而引起的出血,且该术式可使乳房保持相对完整性[8-9]。为此,在本次研究结果中,试验组患者乳房美容优良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除此之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是因为保乳根治术缩小了切除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范围切除乳房内皮瓣、肌肉等组织的创伤性操作,从而减轻对乳房内病灶周围组织的干扰、损伤,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10-12]。而改良根治术中,虽保留了患者的胸大、小肌,但暴露病灶、切除乳房组织等创伤性操作,极易损伤乳房周围血管、神经等组织,使切口感染发生风险增加;同时,其在缝合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张力,因此增加了切缘皮瓣缺血出现的几率;而改良根治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可能伤及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不畅或阻塞,使患者出现上肢水肿。本研究结果显示,保乳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术后1年的肿瘤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更远期的治疗效果比较,仍需进一步随访跟踪。
综上所述,治疗I、Ⅱ期乳腺癌,保乳术比改良根治术更具优势,创伤小,安全性高,显著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术后恢复及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