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对斜视的临床治疗价值比较
2020-10-16福建省晋江市医院眼耳鼻喉科福建泉州362200
福建省晋江市医院眼耳鼻喉科 (福建 泉州 3622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在斜视患者治疗中应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的治疗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本院76例斜视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分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镜斜视矫正术方案治疗,同期对照组则运用传统斜视矫正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围术期治疗、手术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结膜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21.05%,且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84.21%,且P<0.05。结论:斜视患者治疗中采用显微镜辅助下斜视矫正术可取得满意疗效,有利于降低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加快术后结膜切口愈合。
斜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病,是指患者双眼无法同时对目标物进行注视,也是一种眼外肌疾病,临床中主要有共同性斜视以及麻痹性斜视两种。其中共同性斜视患者眼球并未见运动障碍,同时第一眼位与第二眼位的斜视度保持相等。而麻痹性斜视患者存在眼球运动受限以及复视等情况,多与外伤、全身性疾病等有关。以往对于斜视患者多运用传统矫正手术治疗,在直视下对患者进行矫正虽可获得治疗效果,然而缺点在于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多,同时容易诱发术后结膜囊肿等相关并发症,所以亟待寻求可靠且安全的手术方案来提升斜视患者的整体治疗价值。近年来显微镜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在显微镜辅助下进行斜视矫正术,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手术操作创伤,并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鉴于此,本文将探究在斜视患者治疗中采用显微镜下斜视矫治术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本院76例斜视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分组,即观察组:38例,男/女:19/19;年龄15~39岁,平均(21.5±0.3)岁;斜视病程1个月~7年,平均(2.4±0.3)年;斜视类型:共同性斜视患者22例,麻痹性斜视患者16例。对照组:38例,男/女:18/20;年龄15~37岁,平均(21.3±0.4)岁;斜视病程1个月~6年,平均(2.3±0.5)年;斜视类型:共同性斜视患者21例,麻痹性斜视患者17例。2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均于术前以三棱镜、遮盖法以及角膜映光法等完成斜视度的检查,并对患者裸眼视力、代偿头位、眼外肌功能与矫正视力水平等检查。术中均为常规全麻,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镜斜视矫正术方案治疗,操作方法如下:对显微镜的放大倍率进行合理调整,一般结合手术需求调节至5~10倍左右,在患者肌止端的后侧结膜穹窿处对结膜与筋膜进行剪开,之后探入斜视钩对眼外肌进行钩出,确保眼直肌能够得到充分显露。肌腱膜进行剪断,对眼外肌进行分离,同时尽可能保留患者肌鞘。依据之前所计算的手术量对于患者直肌实施后缩,应用8-0号可吸收线对结膜切口进行妥善缝合,并于术后应用典必殊眼膏进行。结膜囊治疗,对双眼进行包扎,于术后局部应用滴眼药进行治疗,同时术后1个月需再次回院接受复查。同期对照组则运用传统斜视矫正术进行治疗,患者术中操作均于直视下完成,未应用显微镜,相关手术操作同同期观察组。
1.3 评价标准
(1)统计2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以及术中失血量和术后结膜切口愈合时间等常规手术指标,并观察2组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结膜囊肿或过矫、欠矫等并发症情况;(2)对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评价和对比,分为显效:即术后的斜视度数≤±5°;有效:即术后斜视度数达到±5°~±10°;无效:即术后斜视度数仍≥±10°。
1.4 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以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以±s描述,组间数据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常规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结膜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P<0.05,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21.05%,且P<0.05,见表2。
2.3 手术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84.21%,且P<0.05,见表3。
3.讨论
斜视属于眼科临床的常见病,诱发患者眼睛斜视的原因多与双眼单视异常有关,除此以外由于控制眼球运动的相关神经肌肉出现异常改变,也会诱发斜视情况。该疾病的发生对于患者面部美观度也产生较大影响,除此以外还对患者正常视觉功能产生影响。现阶段,对于斜视患者治疗的常用和有效措施是外科手术,通过运用斜视矫正术治疗能够帮助改善患者的斜视症状。其原理在于收缩过强眼肌使其减弱,并对收缩能力较弱肌肉在外科手术中改善其收缩强度,从而促进眼部肌力的良好恢复达到矫正斜视的治疗目的,由于眼部结构十分复杂,所以对于矫正手术操作中的精准度具有极高要求。
手术医生需要掌握眼部结构和生理结构,并能够熟悉手术操作方法和流程。传统斜视矫正手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手术医生在直视下完成,然而在此种操作环境下无法对患者眼球病变处实现精准定位以及操作,导致术中的操作精细度较差,并且手术操作期间无法全面观察[2,3]。在进行机械操作的过程中以及切口缝合等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创伤并诱发术后结膜囊肿以及穿透巩膜等并发症,影响手术疗效。特别是穿透巩膜发生后将容易诱发术后眼内炎,甚至可能导致失明。近年来临床中显微技术快速发展,并且在临床手术中具有广泛应用,在斜视患者的治疗中在显微镜的辅助下进行矫正手术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应用效果。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通过采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治疗,与同期应用传统斜视矫正术的对照组相比总体疗效显著提升,并且手术用时、失血量以及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等常规围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有助于提高斜视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原因,在于与常规斜视矫正术相比,在显微镜的辅助下进行相关手术操作,能够对患者眼部细微结构进行充分全面的观察,并能够对病变部位进行精确定位,同时还可依据术中需求调节显微镜倍率,所以可确保手术视野的高清,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也能尽可能保留患者肌鞘。除此以外,于显微镜辅助下实施手术操作可确保手术的精细度,有利于防止术中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组织黏连、结膜囊肿和手术瘢痕等相关并发症,因此可取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4,5]。并且与传统的斜视矫正术相比,通过实现精确定位以及清晰视野观察,能够规避常规斜视矫正手术中的弊端,更有利于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6]。
表1.2组常规手术指标对比(±s)
表1.2组常规手术指标对比(±s)
分组 n 手术时长(min) 术中失血量(mL)结膜切口愈合时间(d)观察组 38 14.95±2.19 0.61±0.26 12.62±3.18对照组 38 21.06±2.86 2.95±1.03 15.97±5.29 t 6.295 5.295 5.097 P 0.019 0.021 0.030
表2.2组术后并发症率对比[n(%)]
表3.2组手术治疗效果对比[n(%)]
综上所述,斜视患者治疗中采用显微镜辅助下斜视矫正术可取得满意疗效,有利于降低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加快术后结膜切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