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升路径
——基于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的解读与分析

2020-10-16吴敬涛

泰山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稿源总览办刊

吴敬涛

(济南大学《中国粉体技术》编辑部,山东 济南 250022)

一、核心期刊的作用和意义

2019年8月,中科协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我国虽然已成为期刊大国,但缺乏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对提高期刊影响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当前中文期刊的办刊人,面对着大量优质稿源向国外流失的状况,无时无刻不在谋划着如何留住稿源,提升期刊影响力。核心期刊面临数据下滑、随时出局的危险,非核心期刊则更关心如何提升相关指标和标准,争取早日进入核心期刊的行列。

1934年,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提出文献聚散定律,之后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核心期刊研究工作。核心期刊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集中性,为数不多的核心期刊集中了该学科大部分的高质量和高水平论文,数量一般在20%左右[2]。核心期刊应具备较大的学术影响力,且能受到本学科或专业领域的读者重视,刊载的论文是所在学科或专业领域具有创新性的、前沿性的文章,其被引率、文摘率、流通率等使用率均较高[3]。核心期刊之所以被称为“核心”,是以数据和实力为依据的,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期刊影响力。

当前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性、客观上的局限性、评价标准和指标的优劣性等原因,核心期刊评价体系还不能用来全面评价期刊的优劣和质量,更不能简单地作为学术评价的标准。但核心期刊的实践意义在于,能够根据论文的相关信息及其在期刊中的分布状况来推演某一时间段内的期刊情况,并且核心期刊的研制是为特定用户如信息管理者、出版与传播者等提供参考[4],所以,核心期刊对学术成果的评价功能和作用仍不可忽视。在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代表该学科最新的科学研究水平及发展方向,这决定了它对学术成果具有很强的评价意义。核心期刊的研制利大于弊,核心期刊的研制对于指导期刊人提高办刊水平、提升期刊质量,对于引导办刊思路、规划期刊发展目标等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

国内各大核心期刊统计源中,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很有代表性、权威性、指导性,也是国内较早进行中文期刊量化计量、对核心期刊进行筛选的研究项目。最新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以下简称《总览2017》)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作为学科分类的依据,共设置78个学科类目,分属7个大编。所选学科类目较为成熟,有一定数量的期刊群,从中选择约20%的期刊作为核心期刊,方便读者、管理者使用和管理。在中文刊物数量庞大且办刊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总览2017》方便了读者和作者检索和查阅,帮助其在海量信息中有的放矢[5]。《总览2017》所有学科类目的量化评价指标包括摘要被摘量、全文被摘量、摘要被摘率、全文被摘率、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5年他引影响因子、被引量、期刊他引量、博士论文被引量、会议论文被引量、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分值、论文被引指数、互引指数、Web下载量、3年Web下载率、基金论文比、获奖或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等指标。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弥补了定量评价的不足。征聘评审专家进行定性评价,有权调整核心期刊排序、核心期刊表,增补优秀期刊、修改核心期刊数量等[6]。

本文对《总览2017》的量化评价指标进行解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中文期刊影响力的实践途径和方法,为期刊办刊人熟悉并利用《总览2017》有针对性地办刊,将评价指标融于出版流程的每个节点,最终为提升办刊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并为我国学术期刊全面提升影响力,早日创办世界一流期刊做出积极努力。

二、《总览2017》主要评价指标的特点

(一)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类评价指标不同

《总览2017》中社科类(前3种)评价指标比自然科学类(后4种)多4个,即摘要被摘量、全文被摘量、摘要被摘率、全文被摘率等,用以衡量论文全文转载的次数和文摘摘录的次数,以及它们占统计年发表论文的比率,权重分别为1%、2%、2%、5%,累计占到10%。其统计源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人民出版社的《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9个。

(二)影响因子权重最大

《总览2017》涉及的影响因子有4个,其中影响因子和他引影响因子是衡量统计年前2年的论文数据;5年影响因子和5年他引影响因子则是衡量统计年前5年的情况。4种影响因子在7大类中所占权重各不相同(见表1),其中综合人文等和哲学等为第1大类,合计均为40%。

表1 4种影响因子在7大篇中所占权重

(三)强调被引量

被引量用来说明期刊创刊以来全部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被引分为自引和他引2种情况。《总览2017》中,社科类的被引量和自然科学类的所占权重分别为9%和8%,对应的他引量权重分别为15%和14%;对于博士论文被引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权重分别为3%和5%;会议论文的被引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权重是相同的,为1%。

(四)综合评价指标期刊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分值

为了综合评价引文数量与价值,提出了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分值的概念。特征因子利用期刊论文前5年的他引情况,构建期刊他引矩阵,迭代计算期刊权重影响值,是一种期刊影响分值。论文影响分值则是将特征因子再除以前5年的论文总数得出的比值。两者所占权重在7大类中分别是1%和5%,是各指标中数值最大的。

(五)强调论文是否被引用过

为更好地强调某刊发表的论文是否被引用,引入了论文被引指数这个指标,凸显被引论文和零被引论文的区别。利用在统计当年前5年论文中被引用次数≥1的篇数,除以前5年论文总数。这个指标的权重在社会科学类的前3类中为5%,在自然科学类的后4类中高达6%。

(六)避免期刊之间互相引用

为了克服期刊间的互引现象,提出互引指数。它是利用在3年统计时间内,某刊被其他期刊引用频次的相关数据的偏斜值大小来说明问题的。该值越大,说明期刊间的互引行为越严重,相反,该值越小互引指数的值就会越小。互引指数的权重在7大类中均是1%。

(七)网络下载不容忽视

期刊数据多数以网络形式下载使用,《总览2017》中利用2个指标加以衡量,即Web下载量和Web下载率。统计源分别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Web下载量是统计当年创刊以来的全部论文被全文下载的次数,社科类的权重为1%,自然科学类的权重为2%。Web下载率则是前3年论文被全文下载次数和前3年上网论文数的比值,社会科学类的权重为2%,自然科学类的权重为3%。

(八)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越来越受重视

《总览2017》将基金论文比作为评价指标之一,是利用基金支持的论文数除以统计年发表总论文数来计算的。国家级基金支持论文和省部级基金支持论文二者权重不同。国家级社会科学类基金论文比所占权重是2%,自然科学类是其2倍。省部级基金论文支撑的论文,无论社科还是自然科学均是1%。

(九)获奖或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将期刊按获奖或检索系统的重要程度,赋予相应的分值,累加分值,如SCI、SSCI计3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北京大学图书馆遴选的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统计源期刊、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等记2分,其他统计源计1分。社会科学类权重为4%,自然科学类为5%。

三、提高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实践路径

通过对《总览2017》量化评价体系的解读与分析,可以总结出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提高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实践路径。

(一)充分选择利用学科分类

《总览2017》提到学科类目的设置原则,一般是学科成熟、学科间界限比较清晰的类目,这些类目往往形成一定的期刊群,这种设置方法对小学科、边缘性学科、交叉性学科的期刊造成很大困扰。如《中国粉体技术》,先后在2008、2011、2014版进入核心区,但2017年被排除在外了。究其原因,应该是学科归属上属于小学科、边缘性学科。

从该刊的国内出版物号上看,属于TU建筑科学类,但实际上该刊的发文已涉及诸多学科,如化学、环境、食品、中药等与粉体或颗粒相关的学科,属于小综合类目。随着学科分类越来越细,交叉性越来越强,边缘性和交叉性新兴学科的论文,以其创新性、前瞻性、新颖性等得以录用和发表。该刊在《总览》核心区时一直被列于TB4工程通用技术与设备类进行数据测量,虽然比在TU类目下有优势,但从发文的现状和原则上看,这种学科优势已越来越不明显了。从最新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年版》(简称《年报2019》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的数据能够看出,该刊从2016年开始在TQ化学工程类中出现排名(之前只在TB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类出现),且排名顺序逐年上升,2016年175种刊物中排名51,属Q2区;2017年在172种刊物中排名46,属Q2区;2018年在171种刊物中排名37,进入Q1区[7]。由此分析可以设想,尝试将该刊列入《总览2017》的TQ类目,必定会更有优势,至少在学科分类这个评价指标下是这样的。

(二)增强办刊目标的连续性

刊物的办刊水平和质量往往受到主要办刊人的水平和思路制约,但中文刊物往往会出现频繁更替负责人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编辑部应制订一个稳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前景,坚决地贯彻执行下去,几届办刊人保持发展的连续性。首先,《总览》使用的论文数据有一定滞后性,2018年发布的《总览2017》中使用的是2013、2014、2015三年的论文数据(个别指标除外),而核心期刊的应用年限为2018、2019、2020年。换句话说,发表在2018年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被认为是核心论文,而该期刊是利用2015年前的数据而被认定的,多少有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意思。其次,有几个期刊的评价指标要参考连续几年的数据,如5年影响因子,使用的是统计年前5年的论文数据,虽然计算的是在统计年的被引情况,但完全是由前5年的论文质量和水平决定的。即使是影响因子,也是统计年前2年的论文数据。再如论文被引指数、期刊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分值等,也是使用统计年前5年的数据。互引指数的统计时间年限为3年,相同的,Web下载率也是前3年的数据。Web下载量、被引量、他引量等指标统计的均是创刊以来的全部论文下载或引用的总次数。所以,连续的办刊理念很重要。

(三)克服论文被引误区

《总览2017》中关于被引的各种评价指标占权重的85%,所以提高期刊论文的被引显得至关重要。对于期刊来说,如果稿源学术质量高,编校也科学规范,就易于传播,利于被引。稿件质量是关键,所以作为编辑,应该注重跑稿源。研究者、研究机构、课题组等都是决定稿源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有了高水平的稿源,被引率也自然而然会上升。有的办刊人针对这种情况,想出一些奇招甚至歪招,如增加自引甚至互引等,结果却是有的指标上去了,其他指标受到了影响,因为评价方法有针对策略,如《总览2017》20项评价指标中他引评价指标有7个是用来制约这种情况的。

涉及他引的评价指标权重,社会科学类的4类均为50%,自然科学类的自然科学类为53%,其他3类均为54%。他引类指标在引用类指标中占比较大,约为61.6%,在所有指标中占比平均为52.3%。无论是指标数还是权重,都说明引用中的他引的重要性。当然还有一个互引指数的评价指标,权重占比虽为1%,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并解决了互引这一现象带来的问题。

(四)重视评价指标的全面性

量化评价指标共涉及20项,不能偏颇。往往大家仅仅认为“被引”才是硬道理,只做与被引相关的文章,其实权重占到15%的其他指标也不容忽视。如,下载的问题、收录的问题、基金论文比的问题等。有的指标是可以“人为干预”的。像基金论文比,可以在对稿件初审时作为一个门槛来设置,现在多数的核心期刊越来越注重这个问题。对于不是核心期刊的刊物来说,由于稿源数量的制约,可能在这方面选择的余地不大,只能尽力而为。再如,鼓励编辑们积极搞期刊研究,争取各类基金支持,特别是国家基金的支持,既为提升办刊水平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进入核心期刊创造条件。又如,在做好刊物的同时,一定注重期刊收录工作的信息,积极研究不同统计源的相关指标、要求,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进行应对。至少期刊编辑部负责人(或之一)应该始终崩紧这根弦。

(五)提前优先出版

对于多数核心期刊来说,提前出版是正常的事。无论月刊、双月刊、季刊等,经常会提前一个周期出版,如双月刊提前2个月出版等。不仅是中文核心,国际上的大刊,如被SCI或SSCCI收录的刊物,也会提前出版,这在行业里已被默认为正常操作了。所以对于非核心刊物,一定尽力解决稿源不足等情况,争取提前出版。核心与非核心的最大区别就是,越是核心越能吸引投稿,并且稿件质量越高;越是普通刊物,则越不会受到作者青睐,导致稿源越来越匮乏。如果刊物稿源充足,仍按时按点、按部就班地出版,显得太得不偿失了,不利于作者成果的传播。

提前出版的原因,一是行业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早出版,早见效益”。学术期刊更注重传播效益,早出版(网络优先出版或数字出版)就会早被下载,早被引用,这样会增强传播效益。与按时按点出版相比,产生一个时间差,被引会提升很多。二是提前出版会给作者的论文一个尽早面世的机会,研究成果注重时效性,提前出版就意味着这个科研成果早日被肯定和认可,早日得到传播。因此,无论从期刊论文影响力角度,还是从作者的角度,都应尽可能提前出版。当然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提前出版而忽略稿件质量,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否则可能事与愿违。

四、结语

核心期刊的出现为图书情报行业、出版行业评价期刊提供了方便和依据,但受诸多条件制约,也存在不足甚至不科学的地方。对于出版行业,特别是办刊人来说,掌握《总览2017》的量化评价方法、相关指标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出版工作。对这些特点把握的越准确,在日常业务活动中越能融会贯通。编辑出版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应围绕这些特点开展,这对提升期刊影响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稿源总览办刊
声明《西藏医药》征稿函通知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声 明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地域性文化刊物编辑办刊思想与具备的能力
以工匠精神打造专业媒体——《浙商》杂志办刊14年垂直领域耕耘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