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替洛尔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婴儿早期浅表生长期血管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0-16李云玲郑惠文

浙江医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瘤体外用皮质激素

李云玲 郑惠文

婴儿血管瘤仅40%会自然消退,且自然消退时约40%~50%会遗留毛细血管扩张、瘢痕、色素、残余多余皮肤、纤维脂肪组织残留等,影响患儿容貌美观度,甚至给患儿造成心理障碍[1-3]。临床上发现婴儿血管瘤在出生后3个月内处于最快速的生长期,且此时基本处于浅表,可以给予局部外用药物控制瘤体生长和促进消退[4-5]。因此,寻找能快速、有效控制早期血管瘤的外用药物意义重大。临床研究发现,局部外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血管瘤可以有较好的效果[6];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血管瘤比口服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更安全、依从性更高[7]。使用单一外用药物对控制瘤体生长可能无法达到最满意的疗效,所以对早期快速生长的血管瘤可给予外用药物联合治疗以增强临床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探讨β受体阻滞剂卡替洛尔与糖皮质激素制剂糠酸莫米松联合外用治疗婴儿早期浅表生长期血管瘤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早期浅表生长期血管瘤患儿200例。纳入标准:(1)年龄3~5周,男女不限;(2)瘤体表面无破溃、出血和感染;(3)瘤体未接受冷冻、激光、同位素及注射等其它治疗;(4)排除患哮喘、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的患儿。其中100例患儿采用卡替洛尔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为观察组;另100例患儿仅采用卡替洛尔治疗,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男 47 例,女 53 例;年龄 3~5(4.0±0.7)周;病程 7~35(16.9±5.6)d;血管瘤位于头部12例,面部10例,颈部8例,上肢20例,下肢18例,躯干部32例。对照组患儿男 43 例,女 57 例;年龄 3~5(4.0±0.7)周;病程 7~35(17.2±6.2)d;血管瘤位于头部9例,面部11例,颈部6例,上肢24例,下肢21例,躯干部29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血管瘤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观察组患儿给予卡替洛尔(商品名:美开朗,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浓度2%)联合糠酸莫米松[拜耳医药(上海)有限公司]治疗。使用方法:将盐酸卡替洛尔眼液滴至病变大小棉片上均匀浸湿,以棉片湿润而药液不溢出为度,敷于瘤体表面,外贴保鲜膜覆盖封包,再用胶布固定,每次1 h,2次/d,敷后外涂糠酸莫米松,1次/d。对照组患儿仅使用卡替洛尔治疗,同观察组方法封包外敷。

1.3 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观察 由皮肤科医生结合B超检查对血管瘤大小、颜色及质地变化进行综合评判,并记录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两组患儿治疗后第1、2个月随访,根据用药后瘤体缩小情况([治疗前体积-治疗后体积)/治疗前体积×100%]结合质地和颜色的变化评估疗效。(1)显效:瘤体缩小76%以上,质地变软,颜色变淡。(2)有效:瘤体缩小51%~75%,质地变软,颜色变淡。(3)进步:瘤体缩小 26%~50%,质地变软,颜色变淡。(3)无效:瘤体缩小<25%或继续增生。显效和有效视为总有效。通过体检、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观察组患儿治疗1、2个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两组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13例(13.0%),其中瘤体周围红斑3例,瘤体及瘤体周围干燥脱屑10例。对照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15例(15.0%),其中瘤体周围红斑3例,瘤体及瘤体周围干燥脱屑12例。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出现以上不良反应没有给予停药,考虑为保鲜膜刺激皮肤导致皮炎,叮嘱家长注意不要将保鲜膜直接接触皮肤,并同时给予保湿剂修复皮肤。经上述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消失。两组患儿中均未出现色素沉着、局部多毛、表皮萎缩、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喘息、气急等其它不良反应。

3 讨论

1岁内婴儿血管瘤的发病率可高达10%~12%,6个月龄内为快速生长期,6~12个月龄为稳定期,随后的l~5年进入缓慢的消退期[8-9]。颜面及颈部是血管瘤高发部位,自然消退化后可能遗留瘢痕等终生困绕患者,目前主张积极干预治疗。β受体阻断剂的应用是血管瘤治疗史上里程碑式的发现。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证实外用该类药物(如噻吗洛尔、普奈洛尔、卡替洛尔)对浅表血管瘤能控制其生长并促进消退[10-13]。外用β受体阻断剂仅在局部起作用,局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因子的合成与分泌,从而抑制新血管的形成,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14-16]。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皮肤血管瘤的重要和常用药物之一,糖皮质激素进入人体内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后,与靶基因中的激素反应元件相互作用,调节靶基因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阻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新生毛细血管的生成[17-19]。另外糖皮质激素可通过Fas/FasL信号通路介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抑制其增殖而促进血管瘤消退[6,7,20]。口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带来溃疡、库欣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免疫抑制、生长发育迟缓等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局部联合外用盐酸卡替洛尔与糠酸莫米松比单用卡替洛尔能更有效控制婴儿早期浅表性血管瘤的生长及促进消退,且不增加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的显著疗效以及患儿良好依从性使得过去接受保守观察而不愿接受治疗的患者得到了治疗。卡替洛尔联合糠酸莫米松是安全、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没有大型激光设备的医院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瘤体外用皮质激素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Nd:YAG激光在孕期妊娠性牙龈瘤治疗中的应用
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超高频超声与高频超声诊断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
含黄蜀葵花外用制剂的研究进展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