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方法探析
——基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

2020-10-16王红悦茅宁莹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期权价值链科技成果

王红悦,茅宁莹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南京 211198)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广受关注,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医药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实施效果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存在转化率较低、应用程度和产业化规模不高、能发挥经济效益的占比不够等不足[1-2]。究其原因,缺乏科学有效的价值评估手段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科学准确地评估医药科技成果价值,从而得到公平合理的成果估值,不仅能有力保障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实施,而且有利于提升医药科研技术水平,推动医药产品产业化资本化,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

当前学术界对医药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已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并将资产评估中的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等应用于医药科技成果的价值判断上,其中收益法较其他方法而言更为适宜,最为常用[3]。然而医药行业存在其特殊性,现有价值评估方法由于未能把握医药价值创造的本质,不能与医药卫生成果特征相匹配而存在一定局限性,造成医药产出估算价值与实际价值偏离[4]。创新的本质是价值增值,是价值从产生到最终实现的过程,因此探索医药产出的价值生成,需要把医药创新过程这个“黑箱”打开、进行拆解,深刻剖析医药创新内部结构,以创新价值链的视角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地理解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全环节[5]。本文基于此,将在探究医药创新价值链构成的基础上深入讨论医药科技成果的特点,以此有针对性地优化现有评估方法的不足,为科学评估医药科技成果价值、提高技术转移转化效率提出建议。

2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医药科技成果特点分析

2.1 医药创新价值链的构成

创新价值链(innovation value chain)是技术创新理论在与价值链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理念,它根据产品的价值增值过程,把创新活动分解成自创新源开始,由若干相互独立、相互衔接的环节组成的递归链条式结构[6-7]。根据三阶段创新价值链理论[8-9],结合医药科技成果产出的过程,本文对医药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分析,构建出一条反映医药科技成果价值实现过程的医药创新价值链,即由技术开发、技术成果转化和产品商业化3 个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阶段组成的链条式结构,如图1 所示。其中:技术开发是技术创新的起源,对医药产业而言,药物发现与开发作为医药产品生命周期的起始点,也是医药产出的创意来源,是医药创新价值链的初始阶段。高校、科研院所和部分企业在研发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资金、物资设备,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产生了大量的专利、论文等知识性产出。技术成果转化阶段包含了医药产品从临床前实验到临床研究,经过小试、中试后直至产业化的全过程。企业作为技术转化的主体会补充资金和资源投入,对一次产出即知识性产出进行试验开发和生产制造,转化成为药品、医疗器械或生物制品等物质性产出,医药产品的临床和使用价值在该阶段得到增值。医药创新价值的最终实现需要产品化的医药科技成果在市场上的推广和销售,这是产品从生产端走向商业化的过程,是整个创新价值链的最后阶段,企业会追加在营销上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使产品能充分体现其经济价值,从而产生收入、利润等创新价值链的最终经济性产出。

图1 医药创新价值链

2.2 医药科技成果的特点

通过构建医药创新价值链来分析医药价值实现的全过程,可以发现与其他科技成果相比,医药科技成果的价值实现有着风险高、多环节多阶段、多主体参与的特点。

2.2.1 转化风险大,具有不确定性

在漫长的医药价值产出过程中,充斥着来自医药创新价值链各环节各方面的风险,医药科技成果能否成功带来收益充满了不确定性。首先在医药开发阶段,医药产品要经过多次化学物质的选取、设计、筛查和处理,技术难度大,失败率高。其次在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临床前和临床试验耗费时间长,对技术要求高,每一节点都存在试验失败和产品被淘汰的风险;在医药产品制造中,剂型剂量的不合理或产品包装方式的不当都会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最后,医药商业化阶段的市场环境复杂,具有一定的进入壁垒,且医药产品在与同类型产品进行市场竞争时,推广能力和营销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市场占有情况。

2.2.2 产出表现形式多样,价值具有阶段性

医药科技成果从实验室研发到上市推广具有三阶段性,这3 个阶段依次进行,不可跨越且不可缺少,每个阶段都在不断追加投入并创造新的产出,这使得医药科技成果产出在各环节表现为专利、新产品或收入等不同的成果形式。这种多投入多产出的创造过程使医药科技成果的价值实现也具有分阶段性。

2.2.3 转化过程涉及创新生态系统的多方主体

医药产出过程链条长、阶段多,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复杂,因此整个环节可能受到医药创新生态系统中政产学研用的各方影响。有的全程参与了医药产出的各环节价值创造,有的只参与其中的某些部分,在分阶段的活动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如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要在技术开发阶段提供知识创造;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全程参与了医药的开发、制造和商业化,小型企业参与到技术成果转化的某一环节的外包或共建工作;金融机构、风投机构等为技术转化提供资金支持;政府作为监管方需全程对医药创新各方面进行统筹监督和协调。

3 传统医药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方法及其局限性

3.1 传统医药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方法

目前学术界并未对医药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方法形成统一的认定。在实际评估过程中,由于科技成果属于无形资产中知识产权的范畴,因此多借鉴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手段,根据无形资产价值形成的时间(过去、现在、将来)建立了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和收益现值法3 种价值评估方法[3,10],并将它们运用于医药领域的价值分析实践中。

(1)重置成本法,也称替代成本法。根据资产替代理论,重置成本法需要以当前的技术条件估算重新建造与被评估成果具有相同用途与功效的科技成果所需的成本,并减去各项折旧贬值以得到估算价值。

(2)现行市价法,又称比较法或市场法,是在充分了解行业市场水平的前提上,广泛参考市场上其他相似科技成果的交易条件及价格,并针对被评估成果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以实施价值判定的一种方法。市场法因为其操作简便和能反映市场行情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药企业的研发项目评估过程。

(3)收益现值法,又简称为收益法,是通过预测科技成果在未来年限中的预期现金流收益情况,并以一定折现率换算成现值以评估成果价值。收益法按照以下的计算公式进行价值估算:

式(1)中:P为净现值;Pi为第i年的预期净收益;n为预期上市后可使用年限;r为折现率(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和资金风险报酬率之和)。

由于收益现值法从成果对持有者带来的收入出发来作出价值估计,真正关注于预期收益这个最终产出,更具理论依据,因此根据这一方法作出的价值评估最被认可,适用于医药价值创造后期、未来前景较为明确的项目,是实践中使用最多、最普遍的价值评估手段。

3.2 传统价值评估方法的局限性

虽然传统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在实践中运用广泛,但由于它们不具有针对性,不能与医药科技成果特点和医药产业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因而严重影响了医药产出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从医药创新价值链的视角来看,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具有以下3 点不足:

(1)低估了医药成果转化中的风险因素。医药科技成果充满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而传统方法未能衡量到这些技术转移过程的风险效应,往往造成风险因素的低估。如重置成本法以项目成本作为价值衡量的依据,但在现实中,技术改进和调整带来的风险难以预测,造成价值与成本的不对等,高研发投入不一定能带来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市场销售;市场法依靠相似成果的类比,但医药科技成果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和独特性,每一个医药产出所面临的风险大不相同,在类比时容易忽略被评估成果自身包含的各类风险因素;收益法在计算净现值时也同样存在忽略医药成果未来变动风险的缺点,导致计算出的净现值会因风险的存在而造成高估。

(2)忽略了各阶段决策对成果转化过程的影响。在医药创新的各环节中,专业化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面对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实时作出灵活性选择和改变,而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将产出过程看成一次性的刚性管理活动,这不适合运用于医药产出这种多阶段多决策的柔性医药创新活动。如重置成本法需要对成本进行充分计算,但医药成本投入多期多次,早期如技术开发阶段时无法掌握后两阶段的成本量;市场法中的产品类比或对比建立在医药成果高度相似的前提下,然而早期研发背景相似的两个产品在后期可能因为经受多次不同的战略调整而导致最终产出相差甚远;收益法中的折现率受到项目风险、通货膨胀情况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影响,而医药科技成果所处转化阶段的差异使项目承担的风险不同,不同阶段来自外部市场的压力和金融环境的影响也有所区别,使用固定不变的折现率显然不够合理。

(3)与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协同理念不相适宜。医药创新离不开整体创新生态系统的协调配合,而传统价值评估手段考虑范围则较为片面,不能将医药科技成果置于其所处的整体创新环境中以建立多因素、多维价值评估体系。如重置成本法重视投入阶段的各类成本和后期折旧,但除此以外不关注技术优劣和市场条件等其他影响价值高低的因素;市场法考虑了竞争环境和交易条件等市场行情的作用,却又难以照顾到时间、地域等外部环境及专利、知识背景等内部资源整合形式的差异性;收益法的折现率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医药产出的风险性和货币变动情况的影响,但是仍然不能全面考虑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综合作用。

4 优化医药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思路和原则

为了减小由于评估方法不当导致的医药产出价值评估时的偏差,准确对医药科技成果进行价值认定,需要结合医药产出的价值链结构,合理判断评估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对传统价值评估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优化和改进。

4.1 充分考虑医药产出周期长、高风险的特点

考虑到医药创新的内部技术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在对医药科技成果进行评估时需要严格计算医药产出的所有风险因素,分别严谨分析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特点、市场环境变化及竞争对手发展趋势,以降低医药科技成果风险因子对评估准确性的影响。

4.2 衡量好医药创新活动中决策的变动作用

为了适应医药创新管理活动的不确定性,在进行医药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时要谨记医药价值实现的柔性特征,做到不仅对当前的价值进行判断,还要把未来由选择权导致的价值变动放入价值预测体系中,综合考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决策的作用。

4.3 多结果综合分析医药产出价值

由于受到创新生态系统中多因素的影响,医药产出结果不唯一,因此要在进行医药科技成果评估时就把这种多结果出现的可能纳入考虑范围,适当分析由各方参与者影响带来的各种结果,综合探究这些结果的发生几率和价值,以提高价值评估的准确性。

5 医药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新方法探析

针对现有价值评估方法的局限性,按照上文对现有评估方法的优化思路,结合国内外学者提出的一些有别于传统价值评估的新评估手段,以下将分别简要介绍3 种新评估方法的基本理念及其在医药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中的运用。

5.1 基于技术风险修正的风险修正型现值收益法

为了改良传统收益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NPV)低估了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技术风险的缺点,芮国忠等[11]通过借鉴国际研究,在NPV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医药行业价值评估的风险修正型现值收益法(risk-adjusted net present value,rNPV)。rNPV 法基于医药科技成果高风险的特征,把技术风险独立出来,将医药产出全过程的风险因素拆解为研发和上市后两个阶段,分别以预期成本投入和预期经济收益作为两阶段价值计算依据。具体的评估计算公式如下:

式(2)中:P为净现值;Ii为研发阶段第i年的预期资金投入(Ii<0);m为预期研发阶段所耗年限;D为研发阶段风险修正系数(0 ≤D≤1);Ri为商业化阶段第i年的预期净收益(Ri>0);n为预期研发和商业化阶段总年限;M为商业化阶段风险修正系数(0 ≤M≤1);r为折现率(医药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和资金风险报酬率之和);LSLP 是技术利润分成率。

rNPV 法在进行医药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潘苏彦等[12]通过对北京市21家市属医院的14 项医药科技成果的实证分析,发现采用rNPV 法计算出的预测估值大致与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给出的价值区间吻合,说明rNPV 法能够科学地将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纳入修正体系,能客观地对医药产出作出合理价值预估。

5.2 基于决策动态性分析的实物期权法

为了弥补现有评估方法未能考虑到医药创新各阶段交替节点决策作用的缺陷,国内外学者提出将期权的理念引入到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中,产生了实物期权法评估医药产出的新思维。

5.2.1 实物期权法的概念及特点

实物期权(real options)是金融期权理论在实物投资领域的延伸,是基于实物项目在投资过程中受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变化,期权所有者采取行为(扩张、缩减、延迟、放弃等)的一种选择权。这种选择权使管理决策过程具有柔性而非刚性,理性客观地分析了项目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13]。

与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相比,实物期权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管理的柔性。期权所有者或管理者在项目发展中,能够根据项目的前期发展变化作出动态性决策,及时调整项目运营策略甚至改变其发展方向。(2)关注于项目的未来潜在价值。管理者越能在投资过程中作出明智决策,越能从行使期权中获利,就越能挖掘项目的潜在利润,提升项目的价值。(3)放弃期权可以有效减少损失。当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已经不适合继续投资发展时,管理者可以随时减少或放弃期权,及时止损。

5.2.2 实物期权法在医药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中的运用

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可以被视为一个大型且复杂的投资项目,其多阶段的链式创新价值链组成使其具备了实物期权的特征[14]。首先,医药创新中管理人员作出的调整决策可以被视为多次执行和放弃期权的过程,如新药研发的临床试验数据不达预期,管理者可以选择重新调整实验方案或制剂配比,追加对研发的投入进行再一轮试验尝试(行权);也可以在认定不具备研发成功可能性的情况下放弃此项试验,结束该项目投资(不行权)。其次,这种内部决策灵活性的存在和外部环境多变性的影响使医药产出价值充满弹性,某些时候,尽管研发项目当前盈利情况不容乐观,但若能顺利产出具有市场获利潜力的专利等无形资产,其医药产品在市场上会因有垄断优势而获得暴利,将会带来预期以外的超额利润和机会价值(期权价值)。

正因医药创新具备了实物期权决策灵活性及价值不确定性的特征,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扩张期权、收缩期权、增长期权及放弃期权等多种实物期权,因此在实物期权理论下,医药项目所创造的利润不仅包含了目前拥有的价值,还包括了未来投资机会(增长机会)带来的期权价值。采用实物期权法计算医药科技成果价值应遵循以下步骤:

(1)计算常规价值。计算不考虑项目的期权、成果所包含的内在固有价值,即使用收益现值法得到医药科技成果成功上市后的净现值(V1)。

(2)计算期权价值。将医药科技成果看成一项期权,分辨其标的资产并分析资产变动情况,采用合适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B-S 模型或二叉树模型)识别计算期权价值(V2)[15-16]。

(3)计算总价值。将传统的收益现值法和实物期权法相结合,用常规价值与期权价值相加即得到了医药科技成果的总价值:

从式(3)来看,由于期权价值的存在,采用实物期权法得到的价值会比采用NPV法得到的价值高。对医药科技成果价值的实证分析也验证了这一点,如倪亚飞[17]引用了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 脂质体”改良剂型的新药价值估算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该药品的价值创造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发现不考虑各阶段的选择权,即只使用NPV 法得到的该新药净现值为负394.67 万元,而若使用柔性管理思维下的实物期权法充分挖掘每个阶段决策中的潜在价值,其净现值为正12.87 万元,不仅比NPV 法的计算结果多出400 多万元,更是得到了完全相反的定性结论,使原本价值预判为负数不具备研发意义的药品得到了继续推进转化的理由。

5.3 基于多结果综合评价的情景分析法

为了改进传统评估手段忽略了除创新主体外其他参与者对价值创造影响的不足之处,让管理者在面对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可能出现的多种结果时做出合理价值判断,构建多种情景并综合其发生概率计算价值的情景分析法由此发展起来。

5.3.1 情景分析法的概念及特点

情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对可变因素较多的项目进行假设或推测,分析各影响因素发生的概率,构建出多种情景,提出各种可能结果以做出最优战略预测[18]。它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及政策规划,而后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近些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对医药科研成果预测的需要,定性和定量的情景分析法逐渐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中[19-20]。

情景分析法具有客观现实性,它综合考量了全环境要素给结果带来的影响,使估算价值更接近真实值,更有利于促进项目发展。同时,有了情景分析的基础,管理者在项目发展中能随时监测这些影响要素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改善,因而具有动态监测性。

5.3.2 情景分析法在医药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中的运用

由于拥有对发展不确定项目的情景预测和战略制定功能,因此情景分析法适用于项目周期长、调整战略所需投入大、风险高、过程充满不确定性且外部环境多变的产业,这与医药科研成果产出的特点所契合。如前文所述,医药转化结果多样,出现的概率也不尽相同,如在医药产品研发阶段,所合作的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研发水平越高,越有可能申请到更多的专利且提高研发的成功率,反之则可能延缓研发进度甚至研发失败;又如选择具备良好口碑且营销实力较强的代理商进行新产品市场推广,可以大力提升新科研成果在市场的推广量,而小型代理商因为缺乏市场经验,营销难度将明显更大。因此使用情景分析法进行多结果多情景综合评价以预测医药科技成果的价值具有适用性。

在情景分析法理念下,每种医药技术转化结果可视为一种情景,计算医药产出价值就需要对各种情景分别进行价值预估,再形成综合判断,其评估步骤大致可以包含以下几点:

(1)识别关键影响要素:识别一个医药创新项目的价值链构成和所处的创新生态系统,确定研发水平、生产规模、监管机构行为、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竞争者实力等要素组合对医药产出价值的影响程度,根据影响程度大小重点关注能决定成果价值的关键要素。

(2)情景分析和筛选:在对关键影响要素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围绕这些要素建立情景,用决策树模型进行影响要素组合分析。现实中,医药创新环境复杂,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情景多样,但这增加了采集信息和现金流预测的难度,因此在进行价值评估时,需要对多种情景进行筛选,但至少要筛选到最乐观、最悲观和最有可能发生3 种情景。

(3)计算各情景下的预期价值:使用传统医药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方法对每一种情景(用k表示总情景数)下的产出价值进行估算,得到对应预期价值(V1、V2、……Vk)。

(4)评估各情景发生概率:依据研发难度和以往市场经验对每种情景下发生的概率(P1、P2、……Pk)进行专业化的预估,所有情景应覆盖所有转化可能性,即概率总和为1(P1+P2+…+Pk=1)。

(5)计算总成果价值:用以下公式加权计算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期望价值:

医药科技成果总价值=情景1 预期价值(V1)×情景1发生概率(P1)+情景2 预期价值(V2)×情景2 发生概率(P2)+…+(4),情景k预期价值(Vk)×情景k发生概率(Pk)

在实例分析中,黄青青[21]使用情景分析的方法以长春莱普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治疗胃病的新药作为案例,在对该新药作出三阶段研发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10 种情景的决策树模型,分别对每一条路径即每一种转化结果的现金流值进行计算,各种结果下的预期价值差异巨大,最优情景下预期现金流能达到4.346 亿元而最差情景下预期现金流仅为负3.397 亿元,最终通过多情景综合评估后的价值为0.681 5 亿元,这个价值反映了所有的可能性,比单一考虑某种情景更科学更合理。

6 结论

对医药科技成果价值的正确评估不仅在医药技术转移过程必不可少,更重要的是能够推动医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本文关注于对医药科技成果进行价值评估时方法的选择,重点分析了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在医药行业应用中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优化思路,总结了3 种新兴的评估方法在医药领域的适用性:(1)风险修正型现值收益法针对医药技术转化充满多重风险的特点,对风险系数进行了修正;(2)实物期权法针对医药创新多阶段多选择的决策灵活性,引入了期权的理念以判断成果的期权价值;(3)情景分析法针对医药创造过程受整体环境的影响,把各类可能出现的结果列出进行综合情景分析。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总结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内涵和评估思路等,并未提供具体案例的实证分析计算过程,以对方法应用中的有效性进一步进行验证,将来有待进行进一步深入细致研究。

猜你喜欢

期权价值链科技成果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因时制宜发展外汇期权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人民币外汇期权择善而从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初探原油二元期权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