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预习教学的方式

2020-10-15马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3期
关键词:预习初中语文

马玲

【内容摘要】近年来,教育行业发展快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革新,教师开始加强了语文教学中预习过程的重视,并且对学生加以引导。从目前的语文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忽略预习阶段对语文学习的影响,认为学生主要学习时间仍然是课堂上,缺少预习意识,这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预习教学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及问题,然后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预习教学的方式,为现代理论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学 预习

引言

随着现代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渐改进了教学的模式,并且形成新的教学目标,推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

生对于母语的感觉是比较亲切的,也是因为如此,认为语文学习比较简单,很容易出现马虎轻视的现象。语文这门学科博大精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语言,很多知识都是学生所没有接触到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并不是十分简单的,学生理解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文言文,不仅仅要求学生进行熟练的背诵,同时对其翻译与表达的思想也应该掌握,而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水平一般,最终的掌握效果也处于低等水平。由此可见,对于语文的教学应该引起广泛的重视,不断的提升教学的方式。近年来,研究学者与教育者发现预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开始加强了预习教学的引进与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预习教学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在语文教材人教版中增加了“预习提示”模块内容,形成三位一体式的教学方式,这样能够使学生利用预习的方式进行独立的学习,能够有效的拓宽课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应用中,新课改的目标主要加强了对教学内容及方式的革新,同时也开始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预习是关键的一个阶段,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加强重视。强化预习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能够提高学生對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有助于学生对学生学前状态的了解,适当改变教学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二、预习教学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预习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教师对预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可有可无,并且预习也流于形式,甚至很多学生彻底越过了这个过程,这样就很难发挥出预习的作用。这说明教师和学生对预习的意识不足,而且很多教师认为语文知识比较容易理解,不需要提前预习,主要工作仍然应该放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口口相传为主,这并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也不能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除此之外,学生对语文预习方式的掌握效果比较差,说明教师对预习的指导缺失,只针对文中的作者、生词以及主旨等内容进行简单的熟悉,这样的预习方式效果并不明显,很难体现出预习的价值,从而导致教学质量提升比较缓慢,所以,仍然需要对预习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

1.学生缺少预习意识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预习的认识不足,缺少重视,认为预习是可有可无的学习环节,更喜欢听从教师课堂中的讲解,被动性比较明显。学生缺少预习意识主要原因是教师尚未认识到学生进行预习的重要性,没有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实际调研能够发现,经过课下预习的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负担比没有经过复习的学生少很多,而且学校效果却很好,这就说明,预习意识与习惯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目前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的目标。

2.学生的学习缺少自主性

在语文的学习中,初中生具有很强依赖性,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尤其是预习,学生的积极性较差。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任务安排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正确弓导学生独立的完成预习任务,尤其是预期安排方面应该为学生设立相应的目标,这是目前教师需要加强的重要面。教师需要通过正确的指导,进行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进一步培养。

3.学生预习方法单一化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基本都是阅读语文课文,简单熟悉一下需要掌握的生词、语句以及中心思想等等,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以往,学生会对该方式产生厌倦的心理,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并不会十分明显。除此之外,如果只是简单的阅读学习,学生对课文的掌握也会停留在表面上,使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很难发现在学习冲遇到的问题,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羽式是影响预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需要学生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的预习,加强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想象的能力提升。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预习教学的方式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意识和习惯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预习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个过程,只有做好预习,最终的学习效果才能够更加明显。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意识,对于语文每节课学习都需要安排预习的任务,然后进行预习指导,这样能够使学生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激发预习的兴趣,从而端正语文学习的态度。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安排学生进行三次课文的阅读,第一次,主要是为了熟悉文章主旨与内容,对文章有了简单的了解,并且对文章中不懂的字、词、句进行标注;第二次,学生根据预习教案中的相关内容,独立的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安排,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解读和理解;第三次,主要是对重点语段进行质疑和思考分析,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学生.能够借助三次阅读,对语言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有助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预习习惯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通过自主预习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需要组织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与研究。在课堂知识传授中,教师应该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对知识加以巩固,从而深化课程所学习到的新内容。所以,在实际的预习冲,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对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结合自身所积累的知识点,发现问题,并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提出问题,这样能够使学生形成问题发掘意识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的完善语文体系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加强学生预习方法的培养

学生预习能力能够体现出实际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使学生能够发现和有效使用更加适合自己的预习方式。一是朗读,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精读、速读、浏览等朗读的方式,采取合适的阅读方式,并且对相关的字词进行标注;二C是积累,学生需要对作者的背景与情况进行初步的掌握,通过网络查询以及现有资料,获取重要的信息,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后续的学习;三是思考,借助文本阅读,结合关键的语句,理清整篇文章的思路和结构,这样才能够充分了解写作的特色以及句子的深刻含义;四是质疑,鼓励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提出大胆的质疑,并且对所遇的问题进行记录,这样就能够在课堂中与同学和老师展开讨论。

总结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老师逐渐加强教学方式的改进,为了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加强了对学生预习阶段的重视,尤其是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预先进行熟悉文章,发现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中与教师进行交流。语文课堂是学生发挥主体地位的重要场所,应该发散思维,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发现,预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过程,教师应该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助于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潭县回民中学)

猜你喜欢

预习初中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