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对我国电视体育解说人才培养的影响
2020-10-15孟潇庆
摘 要:2022年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冬奥会对我国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电视体育解说是冬奥会体育赛事转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也受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影响。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我国体育解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及培养实践效果三方面,结合现阶段媒体融合技术发展的现实情况,分析其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大环境和媒介融合背景影响下所产生的变化,并对此进行研究,希望能对未来我国电视体育解说人才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冬奥会;体育解说;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9-0-03
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冬奥会)是冬季体育运动项目最高层次的国际综合性赛会,是国际奥林匹克的组成部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影响有目共睹,推动了我国冰雪运动的快速发展。体育解说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为冬奥会冰雪运动宣传和普及的责任,由于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办,大众开始广泛关注并且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媒体转播冰雪运动比赛的频率逐渐增多,对冬季冰雪项目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使得我国电视体育解说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电视体育解说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将研究在新的历史机遇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对我国体育解说人才培养产生的影响。
一、概述
冬季运动项目在我国起步较晚,与夏季运动项目相比关注度也较低,赛事转播也相对较少,整体的发展状况使得目前我国关于冬季运动项目的解说人才储备相对比较匮乏,从事冰雪运动项目电视体育解说工作的解说员大多为退役运动员和教练员、电视台主持人或者其他夏季项目解说员兼任。冬奥会的举办,让我国意识到培养和选拔冬奥会项目的优秀体育解说人才的重要性。
电视体育解说是体育赛事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广播电视词典》关于体育解说的定义为:在体育比赛中,对现场报道比赛进行实况播音的活动,使受众感受到有关比赛的具体情况。优秀的电视体育解说能够将体育比赛画面生动有趣地描述给受众,同时还能就比赛给予适当的评论,使受众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目前,国内关于冬季运动项目的优秀电视解说人才较少,就此情况部分高等院校纷纷加入冬奥会项目体育解说人才培养的行列中,努力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培养一批合格的、专业的冬季运动项目体育解说员。
二、北京2022年冬奥会对我国电视体育解说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一)培养模式分类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影响下,我国加快冬奥会项目电视体育解说人才培养的步伐,采取以下三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最大限度地挖掘体育解说人才,并将重点放在拥有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校联合培养模式上来。
1.选拔地方电视台优秀体育解说人才
这种模式是三种模式中培养成本最小的一种模式。从地方电视台推荐选拔已经具有一定实战经验的体育解说员进行培养,由于这部分解说员接受过专业的体育解说培训和锻炼,业务基本熟练,相对来说耗费的时间成本更小。通过选拔的解说员再组织系统学习冬奥会运动项目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进行冬奥会项目实地体验。但此模式无法培养大量后备人才,只能解决因冬奥会被广泛关注而带来的赛事转播解说人才暂时性缺乏的问题。
2.培养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
与第一种培养模式相同,都是在具有一定体育解说员基本素养的基础上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运动员和教练员自身对运动项目特点和规则非常了解,这是其他非运动员和教练员出身的解说员所不具备的优势。许多退役运动员和教练员也尝试从事解说工作,如短道速滑前国家队队员刘秋宏。但是刘秋宏并不是专业的体育解说员,一般以解说嘉宾的身份参与体育解说。就目前国内的体育解说员来看,很少有运动员能发展为职业体育解说员,究其原因是大多数运动员和教练员从小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普通话和播音语言技巧的学习,在播音技巧方面存在欠缺,并且其因长时间处于封闭训练状态,对外界信息获取的敏锐程度以及新兴媒体技术的了解并不深入,这种模式一般只适合培养和锻炼一批解说嘉宾,对培养专业的体育解说来说收效甚微。
3.体育、播音主持与外国语学校联合培养
此模式是受北京冬奥会影响最大一种培养模式,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契机下,三种专门类院校进行联合培养的模式得到了许多学校的认可,也是目前我国冬奥会体育解说人才培养主要采用的一种模式,能够实现在短时间内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知识素养的体育解说后备力量。目前,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等众多院校都采用此模式进行培养。有的是院校之间的合作,有的是学校内部相关院系之间的合作培养,目的是培养一批具有冬奥会体育专业知识、播音主持技巧以及较高外语水准的体育解说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和东三省的体育类院校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对体育解说人才的冬季运动体验十分重视,开设专门的冬季项目体验课程,在亲身体验后进行体育解说更具有真实性,更能引起观众共鸣。
(二)课程设置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影响下,体育解说人才的课程设置也在原来的体育基础知识课程的学习中加入了冬季运动项目的学习,解说实践课也主要以冬季运动项目解说实践练习为主,其中也要加入融媒体实务课程。
1.播音主持课程
播音主持课程是体育解说的基礎必修课程,在笔者采访统计的15所院校中,主要开设了普通话语音与发声、话语样式、即兴评述、播音创作基础、主持人形体训练、主持与配音、演讲与辩论等课程。课程内容多以理论+实践的模式开展。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对于体育解说课程的学习一般以16课时的理论基础知识和16课时的实践操练形式进行。
2.体育基础知识课程
体育基础知识课程主要有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部分学校还开设了运动生理学、运动人体科学等课程,帮助解说员了解运动员的运动行为特点,从更加专业化的角度解读运动员的动作技术特点。在冬奥会的大背景下,开设冬奥会项目的体育背景知识学习,也是大多数院校在为冬奥会培养解说人才专门开设的基础性课程。
3.新闻与传播理论课程
由于体育解说是新闻媒体工作的一部分,体育解说也被视为是一场特殊的现场体育比赛报道活动,所以体育解说员开设新闻与传播学课程也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解說班都开设的新闻与传播学课程包括体育新闻与传播、传播学、体育评论、体育采访与写作、体育史学、体育摄影等新闻传播与体育交叉结合的课程。
4.外语课程
冬奥会是世界范围内的盛会,所以对体育解说员的外语水平也提出较高的要求,部分学校开设专门的外语解说课程,对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能力给予高度重视。也有学校为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外语的环境,公派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学习国外的解说课程,同时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
5.融媒体实务课程
融媒体实务课程是近年来在网络新媒体环境影响下,适应整体社会变革产生的一门关于技术的课程。融媒体实务课程包含媒介操作使用、数据抓取收集以及内容精准分发等。电视体育解说员要足够了解冬奥会将在电视转播技术方面采用的5G+8K超高清电视转播技术,并且要拥有使用新兴媒体的技术传播的能力,如定期制作短视频节目推广解说项目。融媒体实务课程的开设,能够直接促进体育解说员实操能力的提升,力图通过这些实操练习,使得体育解说人才更好地为赛事服务。
三、北京2022年冬奥会对我国电视体育解说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承诺,要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作为展示冬奥会体育比赛重要窗口的体育解说员,自然也要具备极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承担冬奥会重要的解说任务。优秀的解说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解说员具备极强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新闻传播素质、体育素质、语言素质、思维素质、身心素质,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解说人才。
(一)政治素质
体育解说作为一项大众传播活动,解说员作为意见领袖和体育新闻信息的“把关人”,其思想政治素质不仅关系到自身和所在媒体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的舆论导向,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冬奥会作为全世界冬季项目最高级别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冬奥会电视体育解说员代表国家级媒体发声,其解说水平和言论代表了国家形象。这就要求体育解说员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首先,要坚守国家的政治立场,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必须把好关、把好度;熟悉国内外形势,能够在解说过程中不触犯各方权益,避免引起纷争。其次,在解说过程中不显露明显的倾向性。再次,解说要有责任感,向受众传递正能量,用正确的体育舆论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在解说中在重点服务成年受众的同时也要关注对青少年儿童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体育解说员还需要具有专注、认真的职业精神和基本的职业道德、行为
操守。
(二)文化素质
体育解说的文化素质是指:在实现体育解说过程中,解说员需要具备的文化知识和内涵。冬奥会体育解说员在培养文化素质方面的培养目标是: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和学历,具有语言学、美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和知识体系的优秀解说人才。除此之外,外语水平也是体育解说知识结构非常重要的一种要素。因为冬奥会作为国际体育赛事使用的官方语言文字都是英语,如裁判使用的语言、运动员姓名和国籍介绍、体育规则都是使用英文,有些也会使用英文缩写,所以外语水平是全球化体育转播中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求。
(三)新闻传播素质
体育解说是一种现场报道活动,属于新闻范畴,所以体育解说员作为新闻工作者中的一员,需要具备新闻传播素质。冬奥会体育解说新闻传播素养的培养目标包括新闻立场、信息抓取能力和及融媒体实务技术。首先,作为体育赛事报道者的体育解说员要遵循新闻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懂得媒介传播与受众心理才能做好体育赛事的解说报道工作。其次,电视体育解说员也要在大数据信息时代拥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搜索、存储和分析信息,以数据化分析服务电视观众,缩减与网络体育解说之间的信息资源差距。最后,作为电视赛事转播的一部分,电视体育解说员需要深入了解电视转播制作技术,并且快速适用融媒体技术对电视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对电视解说制作和播出流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解说任务。
(四)体育素质
冬奥会电视体育解说人才培养遇到的困境是了解冰雪运动的人太少,能够达到一位合格的冬季项目电视体育解说员要求的人更少。体育解说员一定要懂体育,体育解说员要通过语气的变化和语言节奏的快慢以及丰富的语料调动观众的情绪,传递自身的体育热情,吸引受众观看体育比赛,使观众身临其境。但是体育解说员的激情释放必须张弛有度,明确自身作为解说评论员而非体育迷的身份。大量的知识储备是体育解说员必须具备的,一方面是要有解说冬奥会体育项目知识:项目特点、比赛规则、技术难度、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另一方面是要了解基本体育原理知识,如运动常识、运动规律、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人体科学等
知识。
(五)语言素质
语言素养的培养目标主要从两方面实现:普通话水平和即兴评述能力。普通话是体育解说员的行业门槛和上岗标准。在电视体育解说过程中,首先要求解说员要口齿清楚、字正腔圆,吐字归音标准化,在语音、词汇、语法、语调、语流等各方面符合普通话的要求。体育解说员和国内大多数主持从业者一样也要加强音位学原理的学习,做到字头有力、字腹饱满、字尾归音到位;声音变化幅度不大但层次很丰富,同时词语的表达准确,接近口语的发声,这样解说才更容易让受众所接受。电视体育解说员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需要深入研究形成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技巧与语言表达习惯,并形成个人解说风格。冬季项目电视体育解说员目前还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解说风格,还需要在未来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其个性的培养。
(六)思维素质
冬奥会电视体育解说员思维素养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体育解说员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形象思维。首先,逻辑思维能够准确、精炼地将受众想知道的信息表达出来,使受众体验到赛事乐趣,感染受众。其次,赛前准备的大量资料以及多年来对于解说项目的知识积淀,能够在比赛进行过程中发散思维,多方面、多角度、多層级对比赛进行解说评论,及时地进行联想,但是这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再次,创新思维的运用过程可采用整体思维、换位思维和求异思维。最后,由于观众对冬奥会项目相对陌生,这就要求体育解说的形象感更强,体育解说员必须具有形象思维,这样才能激发受众想象力。
(七)身心素质
冬奥会由于比赛场馆温度较低,对电视体育解说员的身体素质要求非常高,能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中从事高强度的体育解说工作。体育解说的身心素质是经常被忽视的一项素质,身体素质是从事任何工作的基础,尤其体育解说对解说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更高。
电视体育解说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整个解说过程,全程即兴发挥的电视体育解说需要体育解说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比赛现场的各种情况。最突出的就表现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当解说出现重大失误时,要做到不失去解说信心;面对解说效果不佳、受众反应强烈时,能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冲击,不影响解说状态。心理素质在解说中以解说员的心理状态呈现出来,心理状态好的解说员能让受众有更好的观赛体验,呈现更加完美的赛事
解说。
四、北京2022年冬奥会对我国电视体育解说人才培养效果的影响
从2017年开始,全国已经有至少十所高校开设了冬奥会电视体育解说课程,目前已经培养了近二百人的冬奥会电视体育解说后备人才,实现了冬奥会体育运动项目解说全覆盖,从冬季运动项目解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到全项目、全覆盖的解说后备人才培养,力争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为观众提供精彩的体育解说服务。笔者对接受采访的15所高校的体育解说班进行统计,80%的学生表示:通过解说课程培训和部分项目的体验,他们增加了对冬季运动项目的了解,开始喜欢冬季项目,并且今后愿意从事相关项目的体育解说,冰雪运动应该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广。
五、结语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影响下,我国电视体育解说人才培养针对性更强,电视体育解说人才培养的模式、目标能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改变和调整,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现在呈现出的培养效果也得到了社会观众和专业体育解说的认可。未来还应继续加强冬奥会项目体育解说人才的培养,根据现阶段情况,不断调整培养目标和体系,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培养模式,让冬奥会体育解说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能达到冬奥会最高的标准和要求。
参考文献:
[1]赵玉明,等.广播电视词典[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德胜,李峰,姜晓红.体育解说评论的五大基本原则[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11).
[3]王春英.网络视野下的体育解说员的培养和实践[J].新闻知识,2015(2).
[4]孙世娇.新媒体形势下艺术院校培养体育解说人才的思路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9(1).
[5]赵琳娜.高校培养高水平体育解说评论员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
[6]姚静.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体育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我国四所高校为例[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11.
[7]柯佳.我国当代篮球解说员的现状与人才培养[D].广州:广州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17.
收稿日期:2020-3-3
作者简介:孟潇庆(1994—),女,山西朔州人,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主要从事体育新闻与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