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奖获奖作品《第一书记晒丰收》创作谈
2020-10-15赵洪潭
摘 要:2019年,江西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策划的《第一书记晒丰收》系列报道获得江西新闻奖。评委们认为这组新闻报道在生产模式、表现手法和传播形态上均有所创新,是一组在题材、内容、呈现和反馈、互动等方面升级的融合报道。本文将从生产模式、表现手法、传播形态这三方面,介绍这组系列报道策划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生产模式;表现手法;传播形态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9-00-02
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时刻,江西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新闻频道)抓住丰收的关键时间节点,围绕脱贫攻坚重大主题,精心策划,创新技术和表达形态,推出“第一书记晒丰收”融媒体采访行动。在全省11个地市,每个地市选择一位第一书记,用自拍视频网络日志Vlog的方式,晒贫困村产业发展态势,晒扶贫干部倾心帮扶成果成效,塑造了多个第一书记鲜明的人物形象,用新闻宣传助力脱贫攻坚。
这组系列报道在生产模式、表现手法和传播效果上均有较大突破:以短视频为主导的创作模式;第一人称叙事角度,场景化内容生产的表现手法;一次拍摄、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开创了节目在电视、PC端、移动端等大小屏间互动传播,“多屏共振”的传播态势。节目被江西省扶贫办官网和公众号、学习强国平台、各个地市融媒体中心广泛转载,每个短视频累计点击量均超过了300万次,总点击量超过
4 000万次,成为融媒体报道的现象级产品。
一、生产模式创新:以短视频为主导的创作思路
“优质内容自带流量,好的创意吸粉能力强。”媒体融合不仅是一种形式,更主要是以内容为主导,延伸到对渠道的运用。2019年11月27日开始,《江西新闻联播》开设“第一书记晒丰收”专栏,播出《南丰县荷塘村:小蜜桔造就“甜蜜”新生活》《余江区洪桥村:熊革进卖红薯 为贫困户增收》和《芦溪县紫溪村:有一种美味叫家乡菜》为代表的十几期节目。
与以往电视节目新闻策划不同的是,这组报道不仅是叙事角度、语态等方面的创新,还在媒介融合、渠道融合以及表现手段融合等方面有突破。以往的全媒体产品,大多要做不同版本、不同语态,要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决定在哪类门户渠道输出。而这组报道以短视频融媒体产品为导向,派出多路记者,用融媒视角一次拍摄、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发挥新闻矩阵力量,制作出来的产品在“网、端、微、视”等大小屏联动播放,最终实现了传播力、影响力裂变式放大。
比如,样片《寻乌县团红村:赖玮的甜蜜事业》制作过程就是完全按照短视频的制作模式来拍摄的。寻乌县团红村的脐橙和百香果丰收了,第一书记在两个产业基地晒丰收。村民“采摘大军”坐着拖拉机出发采摘百香果,赖玮在采摘过程中讲述扶贫干部是如何抵御20年一遇的雨季,驻村工作队员的小孩做开颅手术也没时间陪伴小孩,正是由于扶贫干部合力救灾,百香果成功挂果,村民迎来丰收的喜悦。全片没有一句解说,都是热火朝天的采摘现场,村民们忙碌采摘的现场声,村民们装箱上货的忙碌,节奏紧凑、好看。
短视频为主导的创作思路,打破了传统电视节目“解说+同期”的报道模式,短视频轻松的语态表达,因其独特的呈现方式和内容表现力被纳入传统新闻报道中。这种融合表达和呈现方式使整个报道新颖、灵活、丰富、奇特、接地气、鲜活。每个第一书记都有各自鲜明的个人特质,塑造了多个第一书记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同时,这次报道从思想上打通、推动团队整体转型升级,推动新闻报道创优提质,也为重大主题报道打开了新思路、创造了新纪录,更增强了融合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表现手法创新:第一人称叙事、场景化内容生产
第一人称叙事。节目以第一书记自述的视角,所有的现场声都是第一书记的本色表达,带有鲜明的人物风格,无旁白模式,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渲感染力。节目有“自叙传”的色彩,扶贫干部、贫困户和村民等扶贫事业的直接参与者,轮番“现身说法”,亲历者的叙述非常接地气,让人更加信服也更有温度,充分展现了赣鄱各地“脱贫攻坚战正酣”的火热态势、干部倾心帮扶的动人情怀,丰收的喜悦,以及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节目叙事角度的创新,让程式化的扶贫宣传活了起来,成功打造了“爆款产品”。
场景化生产。系列报道由一个个短视频组成,通过场景化生产、无缝切换转场,一镜到底,制作流畅,形式新颖。例如,在节目《余江区洪桥村:熊革进卖红薯 为贫困户做主》中,从收红薯的场景进入,第一书记晒机械化收割红薯,尝刚收割的红薯,介绍产业的科学发展之路;然后进入深加工生产线场景,省级贫困村干部集体参观调研红薯粉丝加工厂,清洗、粉碎、除沙、蒸熟、成型,整个生产线热闹非凡;最后大家品尝红薯粉丝,大学生村官边吃边说“很有嚼劲”,第一书记也为村庄产业“吆喝”了一把,希望大家都能吃上他们村的“老家红薯”品牌,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
画面极富冲击力。航拍壮观,灵眸拍摄角度新颖。大量的运动镜头和第一视角等特殊镜头的运用,增强了视频的张力和感染力。
三、传播形态创新: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
当下,受众已经不再不满足于以往传统的视听阅读体验,转而寻求一种更为个性化、临场化的接收体验,实现新闻内容的场景化报道、沉浸式传播成为当前新闻报道的新潮流。而移动社交媒体具有实时关注力、场景塑造力、情景感染力、深度交互力,这使得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再造功能得到极大发挥。这组系列报道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用融媒视角一次拍摄、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发挥新闻矩阵力量,大小屏联动,最终实现了传播力、影响力裂变式放大。
这是一次融合报道的探索创新,是一次媒介与技术的融合,报道方式与叙事风格的融合的创新尝试。节目是用活泼新颖叙事风格和语态,用网民喜闻乐见的词汇与语言风格,进行的一次融合报道尝试。这种融合报道的场景化生产所到来的目击式呈现、体验式呈现、参与式呈现、自拍为主的主导式呈现等新的报道方式应用,第一书记完全沉浸其中“带看”,以参与者的视角,看贫困村产业的发展态势,看贫困户火热的生活状态,新闻的情景化传播,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沉浸式、交互式的受众体验。
此外,融合报道所产生的影响和发生的变革,延伸到了舆情、舆论等深层次领域。第一书记和村民接地气、鲜活的自述,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党的扶贫政策带给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巨大变化。
四、结语
对于传统电视媒体来说,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当下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各种新浪潮的冲击中,如何既能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又能找准定位、实现突围,打造“爆款”。这组系列报道围绕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在短视频平台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格局下,精心策划,找准角度,深入挖掘,创新生产模式、表现手法、传播形态,进行了一次传统媒体与短视频平台合作共生、颇为有益的探索尝试。
参考文献:
[1]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评选办法[EB/OL].http://www.pingjiang.zgjx.cn/zxdt/762.htm.2018-5-11.
[2]雷跃捷.“融合报道”的概念、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基于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融合报道”作品的比较分析[J].新闻战线,2018.
[3]龚瀛琦,张志安.融合报道的特征及生产机制[J].新闻界,2011(3).
[4]曾祥敏.稳中求变 深度探索——第29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评述兼论内容融合创新[J].新闻与写作,2019(11).
收稿日期:2020-3-2
作者简介:赵洪潭(1988—),女,河北石家庄人,中级记者,硕士,主要从事新闻与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