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图书馆新型知识服务体系研究

2020-10-15李琳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移动阅读大学图书馆

李琳琳

摘 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微信、QQ访谈等方式对学生的移动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学生的移动阅读行为特征及趋势,提出了新型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路和相关建议,以期推动移动阅读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9-0045-03

关键词:移动阅读;用户行为特征;知识服务体系;大学图书馆

1 背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呈现出数字化、移动化趋势,阅读目的不仅是简单地接收文化知识与信息,还是在高质量、高效率的碎片化阅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图书馆作为阅读的主要阵地与服务中心,如何满足用户的移动阅读需求,在移动阅读环境下为他们提供新的阅读体验,构建新型的知识服务体系,已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问题[1]。图书馆通过对用户的移动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能够更好地发现用户的移动阅读需求,激发他们的移动阅读热情,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移动阅读习惯,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移动阅读价值观[2]。笔者以如何将图书馆服务融入移动阅读的大环境中,掌握用户的移动阅读需求,优化知识服务体系,提高知识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图书馆服务与读者需求达到新平衡为目标,正视图书馆在移动阅读环境中开展知识服务面临的困境,及时调整、制定新的策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以期推动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职能[3]。

2 用户移动阅读现状

笔者于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通过问卷调查、微信或QQ访谈的方式,对黑龙江科技大学的747名学生(2016年256名、2017年233名、2018年258名)进行了调查,以期掌握他们的移动阅读现状,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及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

3 用户移动阅读行为特征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移动阅读的首选工具是手机,且比例也在逐年上升,相对而言,其他移动阅读工具的利用率较低;大多数学生通过搜索引擎、微信、微博、QQ进行移动阅读,移动阅读App的使用率相对较低;学生移动阅读的主要内容涉及各类小说、网络游戏、影视、新闻及专业文献等,其中专业文献所占比例较少;阅读时长一般在3小时以上,甚至5小时以上;阅读目的首先是娱乐消遣,其次是知识需求,即学生开展移动阅读主要是为了缓解无聊和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数字阅读时代已经来临,碎片化、社交化、个性化已成为人们移动阅读行为的主要特征。

3.1 碎片化

学生的阅读行为已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移动阅读更契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解决了以往纸质图书不能满足碎片化场景需求的问题,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具有快速性、及时性、交互性等特点,突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移动阅读[4]。手机作为典型的移动终端,由于屏幕较小、携带方便,且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已成为碎片化阅读的首选工具。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学生的移动阅读时间已经超过3小时,甚至在5小时以上,其中碎片化阅读占比已经超过50%。

3.2 社交化

移动阅读注重交流、互动和分享,逐渐呈现出社交化特征。大多数移动阅读平台设置了分享功能,用户在阅读过程中只要点击“分享”按钮,就可以将喜欢的内容分享到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此外,用户还可以与其他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用户进行互动,建立阅读社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有76.4%的学生通过手机进行微信、微博、QQ阅读。其中,微信阅读作为典型、普遍的移动阅读方式,已成为移动阅读社交化的发展趋势。

3.3 个性化

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更新换代,用户的兴趣爱好呈现出差异性特征,他们的阅读行为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移动阅读平台更注重个性化的精准推送服务,会根据用户的阅读兴趣、喜好向他们推送相关信息。

4 新型的圖书馆知识服务体系

4.1 知识服务的内涵

在移动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不再是为用户提供具体的文献或信息,而是为用户提供抽象问题的解决思路或方案,具有丰富性与个性化特征,服务方式也更加灵活、复杂。大学图书馆作为服务主体,是基于知识内容的知识服务平台。虽然影响学生使用图书馆的因素有很多,但知识服务一直是关键要素,充分展现了知识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因此,大学图书馆应确保知识服务体系来源数据的可靠性,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提升知识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在优化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同时,为师生营造快捷、便利、高效的服务环境,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知识服务。

4.2 新型服务新理念

在移动阅读环境下,知识服务正在从传统的知识获取转变为网络化、社交化的知识探索与知识创造。大学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交流中心,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创新知识服务模式,改变传统的以馆藏建设为主的被动服务模式,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进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4.2.1 提升人员素质,创新管理模式。随着知识服务模式不断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信息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大学图书馆应调整知识服务的方向和管理模式,结合目前学生移动阅读的现状及学科建设的特点,提升知识服务水平,以实现知识服务体系的重组与升级[5]。大学图书馆不仅要根据学校的建设现状,对现有馆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学科馆员的综合素养,还要招聘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信息宣传能力的情报专业高素质人才,以推动知识服务的持续开展。大学图书馆要创新管理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交流,明确岗位职责,构建考核奖罚机制,将制度管理中的理性约束与信息管理中的感性约束结合起来,激发馆员的服务热情,提高知识服务的水平,满足师生的多元化需求。

4.2.2 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馆藏文献资源,还是网络移动数据,都是零散的、具有碎片化特征的信息。大學图书馆要想精准、快速、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的信息需求,就要对这些零散的碎片化数据进行收集、分类、筛选、重组。大学图书馆还要通过调查师生移动阅读现状的方式,收集师生的基本信息、借阅信息,建立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掌握他们的信息行为及变化规律,划分服务群体,确定不同群体的需求方向,将隐性信息显性化,开展精准的个性化移动阅读知识服务。

4.2.3 整合资源,加强空间设计。在移动阅读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馆藏资源、数字资源的整合工作,重视空间环境改造,打造多功能、灵活舒适的学习空间,营造个性化的知识服务环境,激发师生的学习、阅读热情,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定制推送服务[6]。

4.2.4 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大学图书馆在开展移动阅读知识服务的过程中,应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移动阅读的新设备、新技术拓宽宣传渠道。此外,大学图书馆还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移动阅读平台等新媒体发布知识服务的相关信息,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交流,关注他们的需求变化,及时转变知识服务模式,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

5 结语

在移动阅读环境下,大学图书馆新型知识服务不仅能够提高服务质量、效率,使馆藏资源与服务更贴近师生的移动阅读习惯,还能够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推动自身的长足发展。大学图书馆只有不断完善管理模式,调整馆藏资源结构,关注师生的移动阅读行为,夯实基础建设工作,改善知识服务的环境,开展个性化的移动阅读知识服务,提升移动阅读知识服务的质量,才能推动新时期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工作的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 梁爽,卢章平,刘桂锋,等.面向大学生创新团队创新过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5):87-92.

[2] 谢环青.国内大学生移动阅读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2):86-88.

[3] 龙叶,王跃虎.我国移动阅读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7(1):112-115.

[4] 李君君,叶凤云,曹园园.移动数字阅读用户体验动态行为模型及实证研究[J].现代情报,2019(3):25-34.

[5] 杨溢.企业内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实现[J].情报科学,2003(10):1107-1109.

[6] 宋雪雁,管丹丹,张祥青,等.用户满意视角下政务微信知识服务能力评价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3):120-126.

(编校:孙新梅)

猜你喜欢

移动阅读大学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发展趋势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
“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图书馆发展研究高端论坛”综述
移动阅读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探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生读者移动阅读初探
引导研究性学习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浅论高职院校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
关于大学图书馆情报信息职能的解读
关于大学图书馆情报职能的滞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