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10-15付静静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现状对策

付静静

摘 要:文旅融合发展是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推动全民阅读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山西省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融合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挥地方文献优势、打造图书馆文旅融合试点、宣传图书馆旅游功能等对策,试图探索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可行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9-0017-03

关键词:文旅融合;山西省公共图书馆;现状;对策

1 背景

自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文旅融合”一直是文化旅游领域的高频词。图书馆主动探索与旅游融合的模式、路径,是其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功能、推动全民阅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我国有关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图书馆的旅游文献藏书建设研究,到图书馆的旅游功能可行性、必要性研究,再到图书馆旅游特色馆藏资源及数据库建设研究,都为公共图书馆深入研究文旅融合提供了参考[1]。以山西省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结合现阶段图书馆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区域文旅发展重点等开展的研究尚属空白。笔者尝试因地制宜地探究山西省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着力点和可行性路径,以期为其他公共图书馆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2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政策和理论依据

2.1 政策依据

近年来,政府出台的文旅融合相关政策为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2]指出要深入挖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并公布了全国154家试点单位,山西省图书馆位列其中。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3]指出要坚持跨界融合,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等的深度融合。2019年,为推动文旅公共服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一批公共文化机构和旅游服务中心,开展机构功能融合试点,以期为文旅融合发展积累经验、探索路径[4]。2019年、2020年的《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5]指出,要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增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功能[6]。

2.2 理论依据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的《圖书馆学五定律》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指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图书馆的知识传播手段具有非恒定性和无限性等特征[7]。图情专家吴慰慈等[8]认为社会性是图书馆的一般属性,社会形态决定图书馆的形态。因此,图书馆能够也应该顺应特定的时代发展趋势。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积极开发、推广自身的旅游功能,实现与旅游的融合,已成为公共图书馆的职业使命[9]。

3 山西省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融合现状

3.1.1 图书馆建筑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公共图书馆迎来新馆建设和旧馆改扩建的热潮。很多公共图书馆在建设新馆的过程中融入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化设计理念,成为一座城市的地标。例如,山西省图书馆长风馆在设计方面融入具有深厚山西文化特色的汾河沉积岩与传统石窟两种元素,外观造型似层层书卷,象征着书籍是人类数千年的积累;太原市图书馆建筑外形犹如书架上互相靠拢的书本,又似沟壑起伏的黄土高坡地貌,寓意《四库全书》的厚重和历史文化的沉积,成为汾河畔文化新地标。

3.1.2 图书馆馆舍环境与旅游的融合。在馆舍环境布设方面,现代公共图书馆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市民“第三空间”[10]的建设目标,开辟了音乐视听室、咖啡吧等人文休闲空间,再造了专题性书屋、书房等。图书馆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审美内涵,已成为游客休闲娱乐的新去处。例如,朔州市图书馆不仅按照馆藏内容实行差异化的空间布设,还在天井设计了生态园;太原市图书馆的“马克思书房”“时代新人馆”及大同市图书馆的“学习书屋”等专题性“馆中馆”,已成为社会各界研学考察、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

3.1.3 图书馆读者服务与旅游的融合。山西省各级公共图书馆积极利用馆内报告厅、展厅等开展地方特色公益讲座、艺术展览、展演展示等活动,向游客传播三晋地域历史文化,展现了山西省的新形象。自2016年以来,山西省图书馆连续4年策划组织了“发现山西”专题讲座,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太原市图书馆、大同市图书馆、朔州市图书馆、晋中市图书馆、长治市图书馆等也利用各自的讲座品牌,积极推广当地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山西省图书馆还推出了各类本土题材艺术作品展,如山西省古籍保护成果展、馆藏石刻拓片展及大型地域实物展等,为游客了解山西省的文化艺术发展情况提供了平台。太原市图书馆发挥空间布局优势,举办了“图书馆内的交响音乐会”,丰富了文旅产品供给。

3.1.4 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与旅游的融合。公共图书馆应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利用馆藏资源开发文创产品,沉淀游客的旅行记忆。山西省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先后推出了《佛说北斗七星经》复制品、展览衍生品、吉祥物“图灵龙”系列文创产品;太原市图书馆推出了“马克思书房”系列文创产品。目前,山西省公共图书馆正在探索图书馆文创研发的山西方案。

3.2 存在的问题

3.2.1 图书馆文旅融合顶层设计不足。目前,我国有关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实施意见、推进办法等指导性文件缺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不足,学术的前沿引领作用也不明显。在缺乏政策指导和实操蓝本的情况下,山西省公共图书馆摸不准方向、把不准脉络,使图书馆与旅游的融合难以真正落地。

3.2.2 图书馆融入旅游的意识不强。近年来,山西省公共图书馆均将阅读推广、信息服务、资源建设、总分馆制建设等作为主要服务和工作内容,由于对旅游行业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对图书馆的旅游功能缺乏思考,致使其融入旅游的信心不足、主动性不强,难以找到融合工作的发力点。

3.2.3 图书馆旅游元素开发不深入。目前,图书馆与旅游融合多停留在宏观概念层面,“口号式融合”现象严重。山西省公共图书馆在馆藏地方旅游文献资源挖掘、旅游数字化资源建设、旅游专题信息服务、旅游宣传、文创产品研发等旅游属性方面的馆藏建设与服务有待深入,旅游资源开发能力也有待提升。

4 山西省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对策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要秉承“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工作思路,通过发挥资源优势、提升服务水平、优化产品供给、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等方式,参与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强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4.1 发挥地方文献优势,促进文旅融合释放大动能

4.1.1 建设地方旅游文献专题数据库,发挥旅游信息服务功能。地方文献是对特定地区自然、社会、人文诸般事物的历史与现状的全面综合记录,是一个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和核心优势。公共图书馆要按照当地的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注重自然与人文、主题性与综合性、大众化与专业化的结合[11],对地方文献进行深层次整合,建设地方旅游文献专题数据库,为政府决策者、文旅产业经营者、游客等提供服务。例如,山西省公共图书馆可结合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山西红色文化、石窟艺术、佛教文化、大院文化等山西文化精粹及“山西三宝”珐华器、推光漆、澄泥砚等古老技艺为主要内容,建设地方旅游文献专题数据库,充分发挥自身的旅游信息服务功能。

4.1.2 开辟山西文旅走廊,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旅体验。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借助多媒体、VR、3D环绕立体声等现代化技术,建设山西文化旅游走廊,向游客展示山西省的旅游景观和旅游景点[12],引导游客沉浸式地感知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4.1.3 整合優势资源,打造研学旅行基地。研学旅行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提升吸引力的手段之一,也是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方向,还是公共图书馆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形式[13]。山西省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信息服务功能,开展专题研究,加强二、三次文献资源的深度开发,及时、全面、准确地搜集、整理相关的文化旅游信息[14],提升研学游活动的文化品位。

4.2 打造图书馆文旅融合试点,延伸阵地服务半径

4.2.1 与旅游服务中心合作,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旅游景区(点)的服务中心人流量大,人群覆盖面广,与公共图书馆阵地的人流特征相似。公共图书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空间资源共享的方式在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分馆”是推动“诗和远方”有机结合、引领休闲生活新方式、推动全民阅读的有效途径。“分馆”要以文化志愿服务为纽带,以信息咨询、书刊阅读、数字化阅读、文化休闲等服务为手段,重点推介山西地方旅游文献、旅游专题数据库等内容。

4.2.2 与酒店等旅游经营性场所合作,探索阅读服务新样态。酒店、民宿等场所的游客具备深度阅读的时空条件。公共图书馆可在城市附近有条件的旅游景区(点)酒店开展“你选书,我买单”、网络约书、电子书阅读等服务,设立酒店还书点或配备自助还书设备,确保阅读服务链的完整。县级公共图书馆可对所在地旅游景区(点)民宿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结合2019年山西省评定的首批100家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择优选择试点,开展民宿图书馆建设,并发起社会捐赠[15],不断丰富民宿图书馆的藏书。

4.2.3 与旅游景区(点)合作,开发文创产品。公共图书馆可与旅游景区(点)合作研发文创产品,推出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体现山西地域特色,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高质量文创产品。合作双方应明确职责,由图书馆负责意识形态、创意理念、创意素材等,由旅游景区(点)负责生产营销,合作双方共同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合作双方还应把产品话语权交给游客、交给市场,根据市场反馈,确定产品的更迭升级方案。公共图书馆通过与旅游景区(点)的合作,能让静态的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4.3 宣传图书馆的旅游功能,提升图书馆文旅融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4.3.1 增强文旅融合意识。公共图书馆能否实现与旅游的真融合、深融合,关键在人。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可组织馆员开展图书馆文旅融合专题培训,在图书馆行业内部宣讲文旅融合的理论知识,拉近文旅融合与图书馆工作的距离,帮助馆员找到融合的切入点。公共图书馆还可组织馆员走出去,借鉴成功的经验,推动文旅融合的发展。

4.3.2 构建媒体宣传矩阵。公共图书馆可构建一个包括网站、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报纸、网媒等在内的媒体宣传矩阵,宣传推广图书馆的旅游资源和服务。公共图书馆也可在“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中国旅游日、中国传统节日、国家法定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图书馆专题旅游资源推介活动。

4.3.3 开展学术交流。山西省公共图书馆可举办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论坛,邀请省内外文旅行业的专家学者为图书馆文旅融合工作建言献策,共商发展大计。山西省公共图书馆也可开展图书馆文旅融合课题研究,形成一批专题学术成果,扩大图书馆在文旅融合实践和学术方面的行业影响力。

5 结语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山西省各级公共图书馆要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坚守“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不断解放思想,紧跟时代步伐,充分挖掘新时期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巩固现阶段图书馆在建筑、环境、服务等方面与旅游融合的成果,通过发挥地方文献资源优势、打造图书馆文旅融合试点、宣传图书馆旅游功能等方式,传承三晋文化,推动全民阅读,丰富游客的山西文化体验,实现图书馆与旅游的真融合、深融合。

参考文献:

[1] 程川,周凤飞,张春草.国内图书馆旅游休闲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1987—2016年)的文献分析[J].河北科技图苑,2017(5):80-86.

[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2020-07-1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16/content_5073722.htm.

[3]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EB/OL].[2020-07-16].https://www.mct.gov.cn/whzx/ggtz/201704/t20170420_695671.htm.

[4] 李静.2019,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暖人心[N].中国文化报,2020-01-23(06).

[5] 山西省人民政府.2019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EB/OL].[2020-07-16].http://www.shanxi.gov.cn/szf/zfgzbg/szfgzbg/201902/t20190203_517408.shtml.

[6] 山西省人民政府.2020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EB/OL].[2020-07-17].http://www.shanxi.gov.cn/szf/zfgzbg/szfgzbg/202001/t20200117_761390.shtml.

[7] 王宇.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及其现实意义[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91-94.

[8] 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56.

[9] 单红波.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9(3):136-139.

[10] 冯天宇.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表现与作用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9):96-99.

[11] 黄卫东.图书馆开发旅游信息资源的策略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1(1):28-30.

[12] 謝文稚.对公共图书馆兴办“旅游文苑”的探讨[J].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79-80.

[13] 曾敬.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9(4):131-136.

[14] 何松.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的策略思考:以贵州公共图书馆为例[J].贵图学刊,2012(3):6-8.

[15] 陈丽红.民宿图书馆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6(4):26-28.

(编校:孙新梅)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走,找对策去!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