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马山壮族会鼓艺术文化探究

2020-10-15曹梦琪

大观 2020年8期

曹梦琪

摘 要:广西马山壮族会鼓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境内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气势磅礴,形式丰富,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藝术表演形式,如今成为南宁市马山县的艺术文化品牌之一,重要的对外大型交流活动少不了它的身影。文章从马山壮族会鼓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两个方面介绍了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由来,从春节、嫁娶、赛鼓和添丁四个方面介绍了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使用场合,介绍了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制作方法、使用方法和演奏形式,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广西马山壮族会鼓艺术文化,让广西马山壮族会鼓艺术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广西马山壮族会鼓;艺术文化;使用场合;演奏形式

注:本文系广西民族大学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18MDSKQN02)研究成果。

广西马山壮族会鼓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的历史财富和文化瑰宝,马山县文化馆以及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壮族会鼓第二代传承人韦建廷先生为代表的传承人们近年来大力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极力推动和促进包括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在内的“马山三宝”艺术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的精神寄托,人们通过广西马山壮族会鼓表达着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一、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由来

(一)广西马山壮族会鼓产生的自然条件

马山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的一个县城,位于红水河中段南岸,大明山北麓。马山县是有名的山区县,县内东侧有很多大石山,西侧有很多丘陵。广西马山壮族会鼓主要集中在马山县县内的白山镇、白龙滩、古寨等地,覆盖县内150余个村屯。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在当地通过家传以及师传等方式历代传承,成为马山县最为著名的民间鼓乐,马山县更是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 “中国会鼓之乡”称号。

(二)广西马山壮族会鼓产生的人文条件

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马山县当地的人民,当地人民受会鼓的影响逐步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合作、开朗乐观的精神状态。在宋朝,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用于鼓舞士兵的士气,也是统领士兵的指挥棒,在战场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早些年,广西马山地区的人民通过会鼓团结一致、共抗敌寇。现如今,广西马山地区的人民通过会鼓进行比赛、表演,互相交流感情,增添生活乐趣。

在壮族的历史传说中,鼓作为战神的兵器,是战无不胜的象征,拥有鼓就拥有了征服自然的智慧,鼓还有驱魔、辟邪、祭天求神等功用。在新时代,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在流传过程中又增加了村落间竞赛和娱乐的功用,广西马山壮族会鼓鼓手们白天通常会忙于工作或者农活,他们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练习会鼓,会鼓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够帮助鼓手们消除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和烦恼。会鼓不仅是当地人民的兴趣爱好,更是当地人民对文化的传承、积极的生活态度的体现。

二、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使用场合

广西马山壮族会鼓最早用于驱除妖魔鬼怪,后来用于战场上指挥打仗、鼓舞士气,现在成为一种重要的民间娱乐活动。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表演使用场合非常多,其中比较普遍的使用场合包括春节、嫁娶、赛鼓和添丁等。下面将对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使用场合进行简单介绍。

(一)“守月鼓”

相传,会鼓来源于壮族“守月鼓”。每年的春节,广西马山壮族会鼓从正月初一敲到正月十五,每个村都有鼓手在村头擂鼓,用于驱鬼祈福。传说春节期间哪个村的鼓声小、擂鼓时间短,妖魔鬼怪就会跑到哪个村,所以当地的人们会在春节期间让鼓声洪亮、连绵不断,祈求未来一年风调雨顺,硕果满仓,期望国泰民安,村内百姓幸福安康。

(二)嫁娶

嫁娶是人生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用于嫁娶中的迎亲仪式。广西壮族人民嫁娶的迎亲仪式是非常隆重的,新娘被八抬大轿抬到新郎的家中。新娘被抬到新郎家的过程中,新郎官这边的迎亲队伍就会擂起广西马山壮族会鼓,这既是对嫁娶这种喜气氛围的渲染,也是对于新人的一种祝福。

(三)赛鼓

赛鼓是广西马山地区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活动。每年春节,当地的青年鼓手就会聚集在村外空旷的场地或以村落为单位在各村村口进行赛鼓。赛鼓的方式很简单,鼓声大、击鼓时间长的鼓手获得最后的胜利,输掉比赛的鼓手要准备好酒席招待获得胜利的鼓手。当地的农民运动会就有赛鼓项目,当地村民对于赛鼓项目通常都会积极报名参加。

(四)添丁

添丁场合擂鼓是广西马山地区比较特别的一种习俗。在农历正月十一的灯酒节,村里添丁的人家会准备好1头猪、1只公鸡、50斤酒和其他食物,在村里的祠堂招待村里的族老和当地的村民们。在这个过程中,鼓手们会敲响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全村欢天喜地,热闹非凡,鼓声会一直延续到晚上12点。此场合中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响起意味着对添丁人家的无限祝福,祈求孩子在以后的日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三、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制作和演奏方法

(一)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制作方法

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鼓身是截取樟木或桐木等木材其中的一段,将其芯挖空制作而成,原木厚度可以达到3厘米,高度为120厘米左右,鼓的内径为56厘米,鼓面外加牛皮之后的直径可以达到62厘米。广西马山壮族会鼓上下面都必须采用母牛牛皮(以母水牛皮为首选)来制作,以使其声音浑厚、洪亮。牛皮经过打磨、晾晒之后,利用经过加工的竹篾对其进行固定,确保鼓面可以绷紧。鼓槌的长度约为41厘米,一般是利用做鼓剩下来的木材制作而成。

(二)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使用方法

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古代的表演形式和现代的表演形式略有不同。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古代的表演形式为:鼓手将鼓放置在地上,用砖块等材料垫高,击鼓的一侧,然后利用自己的左脚固定鼓身,弯腰擂鼓。另外,古代人们是轮流交替击打一面鼓的。

经过历代传承人的不断传承与创新,现代人采用多面会鼓、锣、镲同时击奏的表演形式,广西马山壮族会鼓队伍中间会有一面至两面大鼓担任队伍的指挥,指挥鼓鼓手通过鼓点和动作来把控演奏乐曲的速度及力度等,镲和锣等乐器的演奏增添了磅礴的气势。传承人们制作出可水平移动的架子,由此,会鼓从古时的横击变成了放在架子上的竖击,其表演形式愈加丰富多彩。

(三)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演奏形式

广西马山壮族会鼓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由于传承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基本未形成鼓谱,随着老一辈艺人的离世,许多历史资料都已流失,近些年才有部分鼓谱出现并被保存下来,且都是采用“12 1212 12”(1代表右手,2代表左手)口述的方式进行记录。近年来各高校对于非遗展开研究,陆续有一些高校为传承人们谱曲,当代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非遗传承人们除了传承流传下来的经典的鼓谱外,也致力于创作新的广西马山壮族会鼓作品,或在表演中加入即兴演奏,这要求鼓手不但要具有娴熟的打鼓经验,还要注重团队的配合。至此,广西马山壮族会鼓从发展到演化,逐步形成了许多鼓譜曲牌,包括混鼓、狂欢鼓、舞龙鼓、庆丰收鼓和花灯鼓等。

四、结语

广西马山壮族会鼓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马山县最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广西马山壮族会鼓不仅传承着历史、文化,更是当地人民的精神财富,当地人民通过广西马山壮族会鼓表达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目前广西马山壮族会鼓仅活跃于广西马山地区,因此加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和促进广西马山壮族会鼓艺术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打造特色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丘大为,韦金亮.从市场化运作的角度谈广西马山壮族会鼓的转型发展[J].内江科技,2020(5):105-106,15.

[2]黄丹.壮族会鼓的文化艺术价值传承和发展[J].大众文艺,2019(3):38-39.

[3]张萍,王溯,杨海晨.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节事的发展:以广西马山县壮族会鼓文化节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8(11):156-160.

[4]玉妮,黄燕熙.构建民族文化产业品牌路径的探索:以广西马山弄拉民族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7(5):56-62.

[5]吴林隐,杨海晨,韦金亮.隔离抑或融合:民俗体育参与的性别变化研究:广西马山县壮族会鼓与打扁担的田野考察[J].体育科学,2017(8):29-36.

[6]谭宏亮.马山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7]蓝迅,黄丽君.马山县民间文化艺术熠熠生辉[J].当代广西,2009(19):52.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