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提升思维能力为旨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
2020-10-14游灵燕
摘 要: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或观点的文体,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逻辑性严密且语言精练的需求和特征。观此而知,“思维性”是议论文区别于记叙文及其余文类的特征,相应的,有效议论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建构亦当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核心旨归。本文便是在此旨归下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模式建构方式做出的分析:围绕主题开展议论活动、议论后梳理所涉邏辑线、依据论证需求查阅资料、依据查阅结果罗列提纲此四个方面的详细阐述。
关键词:提升思维能力;议论文写作教学;模式建构
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及构文原则在“以理服人”,即“说理”是其本质,而说理的能力及作为说理的前提的思维能力为议论文写作对于写作主体提出的关键性能力要求和素养要求。基于此,我们尝试去建构一种以提升思维能力为旨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模式,在此模式建构话题之下,我们亦需要意识到学生思维能力成长的规律,如动态活动中的思维动态性、思想含量之于思维能力的决定性、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属性等。基于此,对此模式建构的方法则可定位为以下逐层递进、自成一线的四个环节。
一、 围绕主题开展议论活动,拓宽论证思维
顾名思义,“议论文”的言语行为本质在“议论”,通常指在文本内以语言文字形式进行的静态化书面议论、学生个人化和独立性的议论,基于其生活见闻经历及思想储备的缺乏,其议论结果往往具有狭隘性和肤浅性,所以,我们可转变教学思路,在书面议论之前,转战文本外的以口头言语形式进行的动态化议论、学生间与师生间的交互性议论,以综合此内的思想和思维资源,利用此内活跃的思想氛围,更进一步地拓展学生思维圈、深化学生思维度、提升学生思维力。
例如:我们借鉴2019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写作的主题“文明的韧性”,对此,若同学们同往常一样径直在书面上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议论,其思维便必然基于其自身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皆具有局限性的知识、思想和思维理解能力,从而只对诸如“中华民族多灾多难,但坚强发展至今”“文明产物多种多样,而皆传承至今”等某一个方面或角度展开论述。而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同学间交互的议论和探讨,其思维则呈现出这样的形态和局面:一组内一位同学说:“中国发展至今,经历过很多风雨,如中国版图在各朝各代战争与发展下的渐趋扩展、中华民族在抗击近代西方侵略背景下的坚强存活与不断发展、在现代各种灾难背景下的坚韧直立。”对此,另一位同学则说道:“‘文明的韧性不仅体现在纵向的整体性的历史发展前进方面,还体现在多种文明层面上,重要的是首先要弄清楚‘文明到底是什么,什么可以称为‘文明。”另一位同学说:“在对‘文明锤炼之外,还需要思考什么是‘韧性,即‘历经风雨,延绵至今,所以,对‘文明韧性的探讨必得以‘在苦难风雨过后,更有顽强的发展为方向。”还有同学说道:“这种支撑文明经历苦难风雨,又支撑其顽强发展的韧性存在和维持内在的动力和原因让人实在好奇,据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还有同学补充道:“过去的历史创造了中华文明的韧性,但这种韧性能不能在现在和未来得到保持呢?”……如此,同学们个人独立性思维的广度被大大拓展、深度被大大增加,其思维力得到了初步的提升,这就将为之后的议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议论后梳理所涉逻辑线,确立论证方向
动态化的生生、师生间议论活动所采用的言语方式是自由的,因而所创造的话题空间是广大的,但亦皆沿袭着一定的思维路径进行,所以在这个话题空间里得出的议论成果不仅多元,而且皆有始有终、有一定的逻辑线,而这恰便是议论文文体的特征需求,即逻辑性。基于此,在议论之后的环节便当为对议论中所涉逻辑线的分离和梳理,以使论证方向,即论点和基本的论证思路确立,同时使学生议论思维力进一步提升。
例如:反观上述第一环节中的议论,我则引导同学们提取出了这样的思维逻辑线:论点为“文明的韧性”——何为“文明”、何为“韧性”、何为“文明的韧性”——“文明的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文明具有韧性的原因——对未来发展中文明还是否具有韧性的观望和判断。这是一条较为完善的思路路径,具有细致、清晰、层层深入的特征,在论据阐述充分的前提下,其完全可尽善尽美地契合高质量议论文的要求。但除此,其余同学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切入,提炼出“文明的‘不韧表现——文明的‘韧性需求——中华文明的‘韧性表现——中华文明能维持‘韧性的原因”“中华文明的韧性表现方面:生命力强大——抗打击力强——包容性超出”“现代社会中‘文明韧性的缺乏——‘文明的韧性是否真的失去了?——现代社会中对于‘文明韧性的彰显”等的逻辑和思路。如此,同学们可在议论中结合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见闻,以及不同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等,提炼出不同的思维路径,从而为有序的议论文书写奠基。且此议论和对于议论中议论成果的梳理过程本身对于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而言亦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对此锻炼方式的长久坚持将必然使同学们包括思维清晰性、条理性、深入性等在内的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思维力作用下的议论文高效、高质写作也便水到渠成。
三、 依据论证需求查阅资料,提升论证质量
一种高水平的思维力不仅表现在对于某一种思维逻辑的完成以得出一个大致的思维框架,还表现在能够对此思维框架进行充分的思想填充,以使此思维外之形式与内之内容相协调而形成一种高质量的思维成果。以思维力作为主要动力的议论文写作亦如此。即在上述环节中围绕核心论点得出的某一完善的思维逻辑线或基本论证方式后,并无法保证其实际论证的成效和质量,此时还必得有充分的、实质性的论据和思想。这便需要学生依据自己论证需求进行资料查阅,以在满足现实论证需求的同时,逐步增加见识,提升思维能力,为之后可以摆脱资料查阅的一气呵成式的论证目标的实现提供条件。
例如:针对上一环节中同学们提取的各不相同的思路逻辑线,我则让同学们在了解自己在此逻辑圈内的思维和思想缺漏的基础上去进行资料查阅,以为之后正式的议论文写作做好准备。如针对上述由对“文明”、“韧性”和“文明的韧性”概念的探讨到最后对未来发展中文明还是否具有韧性的观望和判断的思维逻辑线,我则建议相关同学去通过图书、网络、影视等渠道寻找能够有力说明和解决此逻辑线中所涉及每一观点或问题的事实或言论证据。如透过网络了解“文明”的概念;查阅中华民族分别在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思想文化、历史变迁等方面的文明延续和发展中所经历的磨难与所具有的成就;查阅网络上有关于中华文明延续动力和原因等的文章;对其内所涉及的诸如“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国情怀及由此形成的偌大团结和凝聚力”等的因素再展开资料查阅和探究;基于得出的使得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动力原因对现阶段社会文明的状况及在此内的文明发展趋势再进行查阅和分析……如此,严谨的思维逻辑线亦具有了能够有效填充其深入的思想观点和事实等论据,由此生成的议论文质量亦可知。且在此资料查阅与结合思维逻辑线路的过程中,同学们关于具体议论文写作的整体性的思维能力亦将潜移默化得以提升、思想深度亦将潜移默化得到增加,而此亦将反过来作用于其包括写作、阅读在内的语文学习,甚至利于其生活理解与社会适应。
四、 依据查阅结果罗列提纲,奠基着笔顺畅
若说先前围绕主题的议论活动、逻辑线梳理及资料查阅皆是对议论文写作的奠基与准备工作,是对学生议论文写作所需的思維能力的锤炼与“胸有成竹”资本的赋予过程,那么,继之此的关注对象则必当为议论文写作本身。在上述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中所得的思维成果把控着议论文书写的主要方向,但还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排布与构思,以使之能够清晰明确地接轨具体的文本写作。提纲是对文章思路的直接体现,且能够通过文字澄清和表达学生的思维,锻炼其与语言同步的思维力,因而是使文章能够高效地一气呵成的保证。因此,以提升思维能力为旨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模式的最后一环便为依据查阅结果的提纲罗列,以奠基着笔顺畅。
例如:在上述的资料查阅活动结束之后,我便让同学们将自己的议论文提纲写出,且需在提纲中标明每一部分论证的详或略及在每一部分论证中所要引用的论据和观点,以能够清晰地勾画出文本梗概,从而促动文本写作的高效达成。如继对上述提及的由对“文明”及“韧性”等概念的阐述到对未来发展中文明是否还具有韧性的判断的逻辑线中所涉思想缺漏的弥补之后,我则引导同学们可将此思维路径下的文本提纲罗列为:
1. 正确理解“文明的韧性”的内涵。
2. 中华民族“文明的韧性”的表现。(文学艺术上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元曲等中的韧性表现;历史变迁上周之“德治天下”及汉武唐宗的“休养生息,轻徭薄役”所体现的柔之韧、今天的中国面临美国的贸易战发出的“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态度所体现的柔中带刚之韧等;思想上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处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居江湖之远则忧其民。”等所体现的韧性等)
3. 中华民族“文明的韧性”的原因。(传统家国情怀的根深蒂固、对于异质文明的宽容、国家政策与文明宣传的到位等)
4. 对于中华民族未来的“文明的韧性”的展望。(由现阶段在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共同支持的乐观态度)
如此,同学们的论议论文写作则有方向、有指引、有信心,高质量的文本成果则可水到渠成。
五、 总结
总之,议论文的中心在说理、在思维,因此,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则是在“授之以渔”原则下的议论文教学的核心,这亦是由上述四环节构成的教学模式的合理性、有效性与可行性缘由与依据。
参考文献:
[1]杨盼盼.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2]任海霞.在议论文写作训练中提升思维能力[J].中学语文教学,2018(9):43-46.
[3]李丽琴.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J].当代教研论丛,2018(9):35-36.
[4]赵伟利.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游灵燕,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