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开展综合干预的效果探讨

2020-10-14方红吴娓娓王小冬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综合干预社区护理骨质疏松

方红 吴娓娓 王小冬

【摘要】目的 对临床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采取社区综合护理干预之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对比并分析相关干预与非系统性干预之间是否有效果方面的不同之处。方法 在本院所管理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群体,按照对比实验相关原则及要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所进行研究的病例数是完全一致的,基本情况也都高度相似。在方法方面,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社区基础护理服务,不进行特殊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开展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围绕患者身心健康等情况开展系统性干预,对进行一阶段干预之后的骨密度值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有对比,从而分析是否有干预效果的差异。结果 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值情况是相对相似的,彼此之间并没有疾病程度的显著差异(P>0.05),而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数值明显提高,而且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普遍相关项目评分值也都明显更高(P<0.05),说明干预效果更好,生活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来说,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需要长期开展系统性干预,通过一定社区护理综合干预之后,患者生活质量能得到提高,骨密度情况能得到改善,其自身必要性和作用性相对较为突出。

【关键词】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社区护理;综合干预;临床应用;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028-02

引言: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一类老年慢性疾病,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结构退化、皮质薄弱、骨小梁数目减少和容易骨折等为主要的特征,作为一类系统性骨病,其自身发病率较高,且严重危害中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同时会带来疼痛、容易出现骨折等问题[1]。而此类疾病大多数具备着周期性较长、短期干预效果有限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开展长期综合性的系统干预,理论上来说对于相关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有着积极价值。既往社区护理干预缺乏深度性和系統性,让最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干预效果相对较为有限,当积极应用综合干预之后,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进一步提供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指标和症状等情况[2]。本次研究就主要是围绕着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开展社区综合干预之后的效果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都在本社区所管理的相关群体中选取,然后按照有关对比试验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中患者年龄主要在65-82岁,平均(78.2±1.5)岁,对照组则为65-81岁,平均(78.1±1.7)岁。所有患者都经过上级医院确诊为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等辅助检查资料完整,精神心理与社会功能全部正常,能够配合有关干预,没有严重精神疾患或者痴呆类疾病的患者,排除骨肉瘤等为主的恶性肿瘤,同时排除不能合作和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通过有关情况的观察以及收集可以明确,患者之间没有铭心的不同之处(P>0.05),满足了可比性标准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家庭访视,在访视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督促患者定期体检,有特殊情况随时就诊或来院咨询,并结合病情进行用药,指导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每周一次定期入户指导,每次30min-60min,一个月后每两周一次,指导患者有特殊情况随时来院就诊。首先对患者开展系统性的健康教育,针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等特点进行通俗的详细宣讲,对其危害性、危险因素、疾病转归和治疗要点进行详细讲解,明确系统性的综合干预对于疾病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性其次进行饮食运动和用药的干预,采取高钙、高蛋白饮食,合理配餐并多样性饮食,增加500ml牛奶,不饮用浓茶和咖啡,戒烟限酒。针对患者现有情况进行运动干预,从最小负荷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项目,每次30min到40min左右,每周3-4次左右[3]。每次运动强度控制在自感轻度疲劳,休息后次日能完全恢复为最佳。服药方面,避免盲目服用钙补充剂,每日最多800mg,避免高钙血症的风险,增加饮水量避免出现尿结石和血管钙化。合理指导患者进行运动,避免出现跌倒等损伤,预防骨折,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运动幅度较大或者运动力度较强。最后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干预,对患者常见的黄昏心理等问题进行干预,增加对于疾病的了解,组织讲座和有奖答题等环节,改善患者的心情并愉悦整体干预的全过程。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骨密度值和临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是否有改善的变化。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进行表示,采用t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干预前后骨密度情况对比

在临床干预之前,两组患者骨密度的情况是高度相似的(P>0.05),而进行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骨密度的指标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要比对照组情况更好一些(P<0.05)。两组患者临床干预前后骨密度情况对比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等多方面情况都明显要比对照组情况更好,评分情况明显更高(P<0.05),说明通过一定措施之后患者生活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两组患者临床生活质量情况对比详见表2.

3.结论

骨质疏松是临床老年群体相对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发病率也伴随社会人口老龄化之后有所提高,此类疾病会对患者带来一系列躯体、精神心理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也增加患者出现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很大不利影响[4]。此类疾病的发生与高磷低钙血症有着密切联系,但是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大多数都需要进行综合性干预,短期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很难取得一个较好的效果,同时如果单一进行用药治疗不进行长期生活干预,患者临床指标和相关生活质量情况也无法得到全方位的改善。既往所采取的干预方式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大多数干预缺乏深度性,而通过具备深度性的综合干预之后,能够极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现有的综合情况,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日常生活中跌倒、坠床导致骨折的风险,从而降低患者个人在医疗方面的花销,提高生活质量,全面降低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负担。从实际情况而言,这样的干预可以持续深入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做出保障,配合全方位生活干预和指导之后,患者的骨密度情况也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全方位优化,因此有关方法和措施的效果十分可观。

如上所述,临床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采取社区综合干预之后,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效果相对较为突出。

参考文献:

[1]张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及社区康复效果[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32(7):25-26.

[2]陈海燕,张晶,张丽萍,etal.同伴教育在社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2):137-142.

[3]崔敏,于康,李春微,etal.肌肉衰减综合征对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脆性骨折发生风险影响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9,27(4):204-212.

[4]毛秀英,祝墡珠,杨华,etal.TeamSTEPPS在社区骨质疏松管理团队中的应用效果评估[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7):529-532.

基金项目:上海市长宁区社区特色专项项目“骨质疏松专病”支持(20175002)

猜你喜欢

综合干预社区护理骨质疏松
基于奥马哈系统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问题的评估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新生儿血糖水平影响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的影响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综合干预对青年人高血压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