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炙甘草汤治疗慢性心律的临床体会

2020-10-14陈立爱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临床体会

陈立爱

【摘要】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慌、心悸、惊恐不安、脉律不齐,伴头晕、气短、胸闷、喘憋等症状,甚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根据中医辩证施治原则,以炙甘草汤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炙甘草汤;慢性心律;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057-02

心律失常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心脏收缩的自律性、兴奋性及传导性异常改变而使心脏收缩频率或节律异常,为临床常见及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心律失常不但加重原有心脏疾病,如加快心力衰竭的进展,还可导致患者突然死亡,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心律失常属于祖国传统医学“征忡”、“心悸”等范畴,临床表现为心慌、心悸、惊恐不安、脉律不齐,伴头晕、气短、胸闷、憋喘等症状,多因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而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造成,中医治疗方面主要以活血化瘀、定悸复脉和益气养阴为法[2]。

临床常将心律失常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两种,缓慢型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它包括有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各种类型。

1.理论依据

《伤寒杂病论》 中对心悸治疗的论述较多, 许多经典方剂至今仍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且治疗有其独到之处,其“辨证论治,随证治之”的思想对后世临床治疗有着深远的影响。 《金匮要略》曰“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 《伤寒论》中所注:“伤寒,脉结代,心悸动者,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又被称为复脉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著名方剂,具有调节气血、协调阴阳的功效,对于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是临床上心律失常的主要中医治疗方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方中的各味中药均具有抗心律失常、抗休克、强心利尿、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加心肌收缩力及抗血栓和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3]。

2.病案举: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炙甘草汤治疗慢性失常心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典型病例1:李某,女,75岁,2017年10月31日初诊。主要症见:胸闷心慌,劳累后则自觉心悸加重,体倦乏力,气短,善叹息,查心电图提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60次/min,心律不齐,杂音(-)。舌淡嫩少苔,边有齿痕,脉浮大、结代。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中医辨证属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治疗宜滋阴养血,通阳复脉。处方:炙甘草20g,生地80g,桂枝l5g,红参lOg,麦冬20 g,火麻仁20 g,阿胶(徉化)lOg,大枣10枚。上方服用2剂后心慌胸闷较前好转,已无心悸,舌淡红,苔薄,边有齿痕,脉浮,结代。上方茯苓20 g,白术20,又服2剂后患者自觉心慌较前明显好转,已无胸闷感,复查心电图提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71次/min,心律不齐,舌淡红,苔薄,脉结代。上方又服4剂后复诊:诉已无胸闷心慌、心悸感,自觉走路有力气,精神较前明显好转,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律齐,78次/min,继续予以上方5剂巩固治疗,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3.临床应用体会

笔者认为从经文上分析,伤寒,即脉象上会有脉浮的表现,脉结代,在《伤寒论》中属于迟脉的范畴,迟脉,津液不足或營血虚所致,血虚,则心失所养,心主神,心血不足则神乱,则见有心悸之症。《伤寒论》中:“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因此脉结代,属于阴血不足的征象,那为什么会有脉浮的表现呢?阴血不足,则阳气浮越在外的征象,故而有“伤寒”,之表现。因此,炙甘草汤治疗的是关乎“心”的疾患。心属南方,后天八卦中,南方为离卦,离卦:三为坤之中受交于乾,乾之中受变阴,即形成离。离为火,属阳,代表着太阳,内阴外阳,光芒四射,居于正南之位,有人君之象,为十二官之尊,万神之宰,人身之主也。有诗云:“地产天成号火王,阴阳互合隐维皇,神明出入真无定,茵里机关只伏藏。” 为何言“伏藏”呢?离本就是火,是外显之象,是阳气开放的状态,而其本源于坎中一点真阳,坎中真阳需藏而用之,坎为水在下,代表着月亮,太阳月亮旋转不停,周而复始,在人体中亦是如此。炙甘草汤条文中,心动悸,动为阳,为离火外放太过而不能收,心在充为血脉《灵枢·决气》曰:“可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心阳外散太过,水谷之精不能奉心化赤,故而血脉不得充盈,故有“脉结代”之征。

《易》曰:“帝出乎震,齐乎粪,相见乎离,致役乎坤,悦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止乎良”。中国古代社会是农耕社会,自我以来,我们的祖先们在长期的农耕劳作中总结出的智慧,帝代表着太阳,日出东方及为震,“相见乎离”即即阳气在离全部释放,正如夏日阳光明媚,万物繁秀;离卦在后天八卦中数九,“离中虚”在人体中即为心血虚,阳气浮越在外,即阳气完全释放在外不能收回。

因此,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机理就在于炙甘草汤可以 “引阳入阴”,将过分外散之阳收回,在此基础上,恢复心脏之“奉心化赤”之能,以充盈血脉,恢复心之阴阳的平衡。

炙甘草汤共有九味药。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九为至阳之数,阳极之数。心为阳中之阳。在洛书中,数九位于南方,《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因此,炙甘草汤用九味药,正是为合南方之数,阳变之数。《说文解字》云:“九,阳之变也。”阳极而生阴,因此对治心之阴阳失衡。在炙甘草汤的九味药中,桂枝,生姜辛温,温禀南方火之气,故其二者为热药,阳药; 人参、生地黄甘寒,炙甘草、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甘平,寒者,冬之气,平者,秋之气,故此七味为阴药。阳药用阴数二,阴药用阳数七,河图言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炙甘草汤中阴阳药的用数正体现出河图所示南方的生数与成数,放到人体中,就是心与之相应。

笔者用炙甘草汤的用量较大,与柯雪帆[4]等考证得出《伤寒论》中汉代的一两折今为15.625克、一升折今为200毫升的剂量相近。是《伤寒论》中炙甘草汤原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笔者曾治一黄姓“心动悸,脉结代”的病人,四诊后符合炙甘草汤证,遂按方剂学中的用量处方。服10余剂却不效。遍览医书以求启发,然偶在一篇治验报道中启发之下,自觉得用量过小,尝试增大用量(即上述介绍的笔者的用量),药下3剂,诸证皆平。至此深思,伤寒论中组方之精细、严谨,不得不深思,甚者在煎煮方法及用水量上都是如此,笔者用黄酒与水各半同煎煮,文火久煎,临床疗效明显好于未用酒煎煮的方法,且往往是2~4剂后诸证皆平。

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笔者常用80-100g,《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甘,寒。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名医别录》谓生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有学者认为生地甘寒,不可多用,然笔者认为物极必反,量太过则变化为性温,因此常常以大量的生地黄,此乃仲景之意,在伤寒论中我们常常看到寒性药大剂量用的经方,如黄连阿胶汤中的黄连亦是如此。方中阿胶是本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药,阿胶有滋阴养血之功效,尤其在重在滋养心血,心为君主之官,心血足则君安,君安则神明,自然诸症皆除。

以上是笔者用炙甘草汤多年临床心得体会,炙甘草汤治疗慢性心律失常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特点,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心律失常症状和心电图症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宝峰.药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08-220.

[2] 颜增莲.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138.

[3] 曹春蕾.炙甘草汤加减治疗61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6):186.

[4]柯雪帆,赵章忠,张玉萍,程磐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药物剂量问题[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2):36-38.

猜你喜欢

临床体会
脑梗塞后遗症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体会
两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小青龙汤治“噎”方证浅析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手术的护理
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体会
17例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体会
蒙医复方治疗痛经32例临床体会
早期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54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