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后遗症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体会
2017-03-03胡乃宇
胡乃宇
【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塞后遗症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治疗法,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运用中医治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其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脑梗塞后遗症;中医治疗;常规治疗;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5..0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脑梗塞的病发率也以上升的趋势呈现出来,而且还经常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带来较大的压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56.32±12.13)岁;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58~77岁,平均年龄(57.93±11.3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给予两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都展开常规治疗,为其静脉注射175 mg血融通注射液与250 mL葡萄糖(5%),1次/d,一个疗程为14天。对于对照组患者运用脑活素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具体的用量、用法都以药物中的说明书为参考。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法进行治疗,方法如下:
针灸:取患者侧曲池穴位、风市穴位、阳陵泉穴位、外关穴位、足三里穴位、太冲穴位、解溪穴位等,对于伴有失语患者加通里穴、廉泉穴,对于伴有面瘫的患者再加地仓穴、颊车穴以及下关穴,在进针得气之后留针30 min,1次/d。
中药:红花12 g、黄芪45 g、桃仁12 g、当归12 g、地龙10 g、赤芍15 g,對于伴有肢体麻木的患者加半夏与陈皮各12 g,而对于语言障碍的患者加远志与石菖蒲各9 g,对于上肢偏废的患者加桂枝与桑枝各9 g。以此药物加600 mL煎熬至200 mL,连续煎3次,将其混匀之后口服,1剂/d,两周一疗程,共治疗4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5年在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中所制定出来的脑梗塞后遗症的具体指标加以对照。其中治愈的标准为:基本功能缺损评分的降低情况处于91%~100%时,且具体的致残评价为0级;显著好转:基本功能缺损评分的降低情况处于46%~90%时,且具体的致残评价为1~3级;好转:基本功能缺损评分的降低情况处于18%~45%时;无效:基本功能缺损评分的降低情况处于18%以上。总有效率=治愈率+显著好转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的具体情况对比,其中观察组患者共治愈10例,比对照组患者多6例;观察组患者中显著好转10例,比对照组患者多1例;观察组治疗的好转3例,同样比对照组多1例;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的无效2例,而对照组则有1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为93.93%,大约高于对照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通过治疗,对照组患者评分为(15.89±53.79)分,对照组为(12.23±3.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梗塞后遗症有着非常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它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为其生活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脑梗塞后遗症的预防有着较大的帮助。本研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运用中医治疗法能够有效提升相应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建明.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9:138.
[2] 李自华.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5:77-78.
[3] 白志强,任平霞,韩学民.脑梗死后遗症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27:174-175.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