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屋建瓴 纵横通透评孔飞力《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

2020-10-14姜照王婷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海外华人东南亚

姜照 王婷

摘 要:孔飞力(Philip A. Kuhn,1933年-2016年)教授是西方闻名的汉学家,早期以研究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史、政治史著称,晚年致力于华人移民研究,《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是其观照海外华人移民问题的代表作。该书关注近现代华人移民近500年的历史,视野宽广,观点新颖,为学术界所瞩目。

关键词:孔飞力;海外华人;华人移民;东南亚

一、孔飞力与海外华人研究

孔飞力是在中国学界享有殊荣的著名学者,曾任海外汉学研究重镇——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孔氏早期以研究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史、政治史著称,先后出版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等专著,都享誉国内外学术界。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孔氏撰写了包括《故乡:海外华人历史的思考》在内的著述,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海外华人研究的课程,强有力地推动了后进学人对于华人问题的研究。他认为,海外华人史是中国近代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研究内容广泛,绝不能仅限于华侨捐赠等经济层面,而应该运用多学科方法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同时,他本人及家族的移民史也驱动他对其他民族的移民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孔飞力于2008年出版的《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以下简称《他者中的华人》),至孔氏2016年逝世,堪称其晚年对海外华人研究的绝笔之作。

該书纵贯世界近现代史约500年,覆盖华人移民播迁的五大洲,记述了从1567年明朝正式解除海禁,到20世纪末中国大陆融入世界经济后的移民潮。他以“长时段、大视野、新模式”[1]的大手笔,解答了有关华人移民的一系列问题,其深邃的人类视野,使本书尤其引人注目。201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译本是李明欢教授的心血力作。

二、《他者中的华人》之主要内容

全书按照时间顺序,以重大的历史事件分期,共分八章, 第一章是作者对近代华人移民时空背景的阐述,由此点明研究主旨。第二章到第五章是论述西方扩张与海外华人移民社会的移殖与重塑。第六章到第八章勾勒了20世纪海外华人社会心理的转变轨迹与在地化的调适,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上中国移民链条的思考。

第一章总起概括中国海外移民的近代契机,指出明清王朝专制的意识形态和安全视角等直接作用于民众的移民策略,形成了此时期中国海外移民的增长,尤其强调华商参与的东南亚贸易是近现代世界市场发展的重要一步。华人移民仍然会维系自身在传统社会的根基,保持浓厚的家乡认同,壮大方言群为主的社会网络,同时以满足殖民地统治者的利益需求而获得生存空间。尽管如此,荣归故里仍然是大多数移民的情感内蕴。

第二章以18世纪末大英帝国的东侵为界,列举了移居地不同的体制下衍生出的华侨社会,此间,是否沦为殖民社会对华人的生存影响极大。华人在直接或中间贸易中获取财富,成为统治阶层不可缺少的合作者,但是殖民当局对华人社会的壮大却常常心怀戒惧,严加限制乃至屠戮。在未被殖民的地区,如日本和暹罗等地对华人的管控较为宽松,华人甚至在颇为边缘的地区,建立起了高度独立的华人政体。第三章关注了19世纪中期的资本主义在全球掠夺,中国本土和以东南亚为主的地区在对华人移民形成“推拉”合力的过程中,华人移民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开始出现了保障自身基本权益的立法实践。第四章剖析了19世纪东南亚华人社群的活动日益频繁,他们可以依托于亲缘、血缘、神缘、地缘等原则建立社会组织,在多种纽带的联结中谋求生存发展。同时,新客华人源源不断的输入导致了与土生华人的竞争,华人文化在海外移殖的特定时间、地点中不断地重构。第五章分析了华人移民社会所遭遇的排斥与接纳,并指出他们在殖民地与移民社会的生存环境存在明显差异,东南亚较美洲和澳洲形成了更为稳固的华人社会。作者也回顾了各地发生的排华现象,并指出经济竞争、政治博弈、种族成见及身份认同等因素导致了排华,华人移民则以自卫和融入的方式去应对排斥,利用移民经验在边缘缝隙的比较优势,去巩固自己在环境中的地位。

第六章论述了20世纪上半期,历届统治者认识到海外华侨社会的力量,并通过官方途径加以控制与动员,海外华侨社会的国家意识和民族主义得到了整体提升。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华侨社会的政治化动员了民众参与国内事务,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民族主义的发展也达到了顶峰。第七章探讨了二战后东南亚华人社会转向的性质与原因,东南亚地区风起云涌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的建立起以民族、语言为主的民族国家,加之冷战所塑造的东西方对峙与华人社群的固有印象,华人群体在各国都遭遇到了歧视与排斥。第八章直指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新移民现象,对出现新移民的原因、特征及移民政策的定位等方面予以阐释,认为这一时代应当肇始于北美和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废除种族性的排华法案,并将中国改革开放后出国的人与二战前的“老移民”进行对比。当代新a移民的通道具有不同的类型和规模,当代的海内外联系比传统型通道更加便捷,出现了“国字号”与全球性的海外华人组织。

三、大视野和新理论下的边疆地方史

孔飞力承认中国文化是统一的,他并没有将中国地方史视为单质同一的板块。同样在本书中,孔氏着眼于以闽粤为主的东南沿海,探讨了世界性航海时代以来的500年中,闽粤向海而生的发展史和缓慢演变的社会结构,影响了海外华人移民的组织与网络。作者围绕闽南人、广府人、客家人、潮州人等移民主体展开叙事,聚焦于海疆民众的社会生活,进而呈现出了与陆域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从而试图回答走向现代性之路的多元路径。此外,近现代海外华人社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看作中国社会的延伸,是中国历史面向海洋而不可偏废的一部分。

孔飞力的伟大之处在于驾驭近现代恢弘的世界历史,梳理中国东南沿海的移民脉络,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突出华人移民的重要作用,海外华人在近现代资本主义的拓殖中实现了塑造与被塑造,从而也就凸显了“中国、欧洲与东南亚经济的相互关联构成了近现代历史的中心议题”[2]。他在既有精妙幽微的地方史构建中,顾及到华人在各个地区的生存差异,联接起了一幅华人的世界播迁图景。

此外,孔氏在研究中使用了“通道-生境”这一概念,“通道”用以解释移出地与移入地间人员、资金、信息乃至民俗信仰等精神层面的沟通,“生境”是指华人移民在新旧环境中的生活空间,在移入地可能是成片的商业区、庙宇宗祠或社团学校等,在移出地则是由侨民、侨眷、侨汇、侨务乃至侨团等构成侨乡的基本元素。孔氏对移民文化关于“通道—生境”的整体性阐述,认为近现代以来中国东南沿海移民网络不仅形成了制度性建构,而且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生态。这一理论对研究海外华人社会与移民机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明欢.《他者中的华人》:海外华人的大历史[N]. 光明日报,2016-05-10(015).

[2]孔飞力著,李明欢译.《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6.

作者简介:姜照(1995-),男,山西忻州,在读硕士,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方向:华侨华人史。

王婷(1995-),女,山西太原,在读硕士,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海外华人东南亚
活捉一只“怪怪虫 ”
最新研究称人类可能在7.3万年前就已到达东南亚
跨国网络与粤东侨乡社会变迁:以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为例
家文化的认同与海外华人的生存和适应
全球视野中的新流动:“华侨华人研究”重思
美俄聚焦东南亚
近代以来海外华人慈善活动析论
本 期 导 读
赋予海外华人中国国籍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