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语文课内外衔接阅读方案的探究

2020-10-14陈引兄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文素质语文学习阅读方法

陈引兄

摘 要:开放语文教学,多渠道地开展课外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扩展学生语言学习的接触面和语文学习的空间,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根本途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两种形式,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论文主要分析如何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使语文教学在新时代发展中更加顺畅和科学。

关键词:课内外衔接;阅读方法;语文素质 ;语文学习

张志公先生曾提出:“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要根治这一致命伤,只有一条路,开放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利有语文课本,引导学生由精读到博览,由课内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以拓展阅读面。

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学生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交换的过程,但学生仅用课内学习还不能充分获得进行语言信息交换的能力。而语文课外阅读正好为学生开辟了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增大了语文信息量。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语文。”而就学习语文的实际而言,学生并不是以一张白纸的状态进入语文课堂的,在一段时间的母语学习与实践后,学生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忽视这一点,只能是对语文教学潜力的一种罔顾,对学生自主发展的一种阻扼。上述种种都十分明确,在语文学习中放弃或忽视课外阅读无疑是极不明智的,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可行的办法,有效的组织,应该将课内外衔接起来,由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有自行选择、自主发展、自我培养的空间。这样,语文教学才能有效发展。

如何让学生的阅读走向课外呢?

首先,用课内来指导课外。要牢牢树立教材的“例子”观念,使学生掌握阅读有关的知识和方法,由课内到课外,实现知识的横向迁移。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学生凭借这个例子的知识来领会解决同一类文章的问题。因此,在上完课文后,我总是精选一至两篇比较阅读文章,选材的原则一般分三类:文体相同,构思有异;题材相同,体裁有异;文体题材相同,角度有异。要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去独立自学,进行比较阅读,找出异同,这样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类推的能力。以《白杨礼赞》为例,在这篇文章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是重点,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种手法,我选取了巴金的《灯》和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蜡烛》作为课外阅读课文,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加深了学生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强化了教材的“例子”观念。其次,把课外活动引向课内,实现知识的纵向迁移。把阅读课与实际观察联系起来,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新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循序渐进的迁移。例如在教学初一第三册《动物尾巴的功能》一课时,请学生事先仔细观察几类动物的尾巴外形、功能,在课堂上讨论。把学生生活体验引进课堂,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说明对象。

实践中,我以课内阅读为主体,以课外阅读为补充,认识到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相互作用,是初中阅读教学省时高效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扩展性阅读

课内外衔接应立足于课内,辐射课外,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所谓“立足于课内”,就是把教本作为“例子”,学好“例子”,进而举一反三,进行有效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技巧。要学习“例子”,有时光靠教本中提供的资料是不够的,需要向课外扩展,求得帮助,可见这种扩展阅读是以课文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的语文学习。学习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这样,既可以增大信息量,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了阅读实践活动,可谓一箭双雕。

二、延伸性阅读

学生在学习了课文、理解了内容之后,应该说,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他们除了要对课文语言进行积累、运用以外,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仍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这种延伸性的阅读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例如,教完《龙宫索宝》,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等四大古典名著,语文基础好的,鼓励他们看文言版,语文基础较差的,指导他们读少儿白活板,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课堂学到的知识,而且把学生从武侠、言情小说的狭小圈套中解放出来,正确选择课外读物。

三、训练性阅读

这种阅读方法即以课文例子所负载的语文规律为依据,引导学生有意识阅读同类型材料,训练所学的语文技巧。如学了《白杨礼赞》,就可以读读《松树的风格》《小草赞》之类的象征性作品。当然字词句方面也可以强化训练,比如学习《统筹方法》一文,学生积累了成语“小题大做”,这个成语的特点是有一对反义词镶嵌其中,我便要求学生收集这方面的成语,像“大同小异”“是非曲直”“深入浅出”“厚此薄彼”“明珠暗投”等等。再如学习了文言文《岳阳楼记》后,积累了一些对偶句,便要求学生们收集对偶句。这样学以致用,自然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四、注重教师素养的提升

作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自身的阅读基础和文化基础,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阅读能力和感悟的提升。首先在阅读量上,教师一定要有一定的水平,要广泛涉猎各种优秀课外书籍,无论是历史还是文学,无论是哲学还是社会学等,都要积极学习。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阅读是打开学生人文视野的重要钥匙,只有教师自己的心胸是博大的,视野是广阔的,才可能给学生推荐更加优秀的书籍。如果教师给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连自己都没有读过,那么是很难在课外阅读交流中给学生以引导的,更不要说衔接教学了。其次在情感、道德和心理方面,教师也要做一个热爱阅读、热爱人生的人,只有自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才能在和学生的阅读互动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从阅读中发现真,发现善,发现美,进而不但在语文素养上,而且在综合素质上都有很大的提升。此外,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长效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总之,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中的一奶同胞,需要教师重视二者的价值,不能偏废,要同步进行,同步发展。相信随着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推进,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一定会更加紧密,使学生的综合阅读素养得到切实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晶莹.寻课内外阅读契合点,搭兒童有效阅读天梯: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J].华夏教师,2019(8):32-33.

[2]施雅萍.课外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49.

[3]窦婷婷.小学语文课内外链接阅读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9):44-46.

[4]张小平.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2):148.

猜你喜欢

语文素质语文学习阅读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绿色”标准研究
表演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