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气管道抢险作业过程中安全监督管理要点分析

2020-10-14王平安谢俊云周宏宁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油气管道

王平安 谢俊云 周宏宁

摘 要:做好油气管道事故应急抢险,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和不良影响,修复受损管道,尽早恢复生产是管道应急抢险的主要工作。然而油气管道应急抢险作业具有风险高,时间紧的特点,抢险人员易忽视各类潜在风险,这时就需要发挥安全监督的作用了,加强管道应急抢险安全监督管理对于保障抢险作业施工安全来说同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了油气管道抢险作业特点基础上,就加强油气管道抢险作业过程中安全监督管理的几个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油气管道;抢险作业;安全监督要点

1.油气管道抢险作业特点分析

1.1作业风险高

油气管道输送的是易燃易爆介质,如果抢险作业过程中安全隔离不严密、管道置换不彻底、现场防火防爆措施落实不到位,抢险作业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火灾爆炸二次事故。同时作业现场还可能存在塌方、中毒、淹溺、触电、机械伤害等风险。

1.2作业环境复杂

油气管道事故发生的地点往往没有可预见性,农村、城市、山区、平原、沙漠、沼泽等所有埋设管线的地方都可能发生管道泄漏事故。不同的作业环境存在不同的风险,需要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

1.3社会关注度高

发生油气泄漏后,往往会引起较大的社会关注,抢险作业点可能会有人员围观聚集,给抢险作业带来一定的妨碍,围观的人员和车辆也会增加抢险作业的难度。

1.4作业时间紧

油气管道发生事故后,对事发所属企业及下游用户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需要立即开展现场应急抢险,控制事态扩大,并在短期内完成管道应急抢修。紧迫的作业时间可能会造成部分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引发意外事故。

2.应急抢险作业不同阶段的安全监督管理要点

2.1应急抢险处置阶段安全监督管理

2.1.1减少介质扩散,控制环境污染

油气管道泄露事故发生后,大量输送介质外泄扩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抢险人员到达现场后,要根据管道输送介质的特性,采取切断、隔离、围堵、拦截等相应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输送介质的外泄量,防止外泄的油水类物质进一步扩散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应急处理过程中,应急措施应科学合理,处置方法应得当有效,作业中要严格监督抢险人员落实各项安全环保措施,确保处置有效。

2.1.2杜绝火种,防止火灾爆炸

油气管道泄漏应急抢险现场属于易燃易爆场所,应严禁烟火,夜间照明应采用防爆灯具;严禁擅自进行打磨、切割、砸打等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如需要切割混凝土或受损管道,应采用冷切割技术。现场作业过程中应采用防爆工具,以防止产生火花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同时,作业过程中应配备足量的消防应急器材,安排专人进行现场消防值守。

2.1.3做好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发生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后,应根据油气泄漏的扩散范围大小,设置多级安全警戒线,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封锁,设专人现场警戒值守,防止無关人员进入造成伤害。

2.1.4加强检测和防护,防止人员伤害

油气管道泄漏现场必然聚集了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冒然进入可能会造成缺氧窒息或中毒。因此,抢险人员进入现场前,应做好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佩戴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应急器具,防止造成人员中毒。

此外,如果现场存在高处坠落、塌方、触电、淹溺等其它风险,抢险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安全。

2.2管道抢修过程安全监督管理

经过第一阶段的抢险作业,管道泄漏情况基本得到控制,管道已进行放空置换,进入到破损管道的修复动火作业阶段。该阶段安全监督管理的重点主要是管道修复施工过程的管理

,包括作业队伍和人员资质审查、施工设备设施状况检查、应急器材配备检查、动火作业安全措施核实、现场气体监测等方面。

2.2.1作业方案及安全措施的检查

对输油气管道修复动火作业要编写专门的动火作业方案,经过各相关部门及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现场安全监督过程中,对工艺隔离措施、置换结果、现场作业坑防塌方措施及逃生通道、作业点的警戒隔离及消防应急器材等进行了检查确认。监督过程中,如有隔离措施

未落实,气体监测不合格,现场光线不足,应急逃生通道不畅通,防坠落措施未落实等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均不得作业。

2.2.2队伍及人员资质审查

从事管道抢险修复作业的队伍必须是有管道施工资质的专业队伍,焊工、电工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作业开始前,现场安全监督人员对参与抢险施工的某专业化施工队伍的资质和作业人员资质都进行了检查确认,杜绝了无证上岗。

2.2.3设备和工机具检查

现场施工设备和机具应状况良好,能满足安全作业的需要。作业开始前,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对抢险施工用的机械设备和工机具进行了认真检查,确保状况良好方准使用。任何存在安全隐患的工机具均不得使用。

2.2.4关键人员到位检查

管道应急抢险作业会涉及到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和沟通,抢险施工方案中确定的现场负责人、安全监护人等关键人员必须到场。施工作业开始前,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根据批准的方案落实相关人员的到位情况,落实各岗位人员的安全责任,如现场负责人、现场监护人等未到场,不得作业。

2.2.5个人防护设施的检查

个人防护设施是保证应急抢险人员人身安全的必要防护装备,应按照抢险作业方案确定的内容进行认真核查。核查内容包括人员劳保、气体监测仪器、安全带、空气呼吸器等。如个人防护设施不齐全,不得进行作业。

2.2.6作业许可证的检查

油气管道应急抢险作业属于高风险作业,必须根据相关规范和管理制度要求办理作业许可,落实各项安全控制措施。如相关安全措施未落实,作业许可未签发,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始作业。

2.2.7动火作业前的气体检测确认

动火作业开始前,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对动火点的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含量等进行检测确认,确保监测结果符合相关规范及抢险方案要求。作业过程中,还应根据方案确定的频次定时开展气体检测,并做好记录。如发现气体检测不合格,要立即停止作业,查找原因,排除隐患后重新办理作业许可方可继续作业

2.2.8抢险施工作业过程安全监督管理

抢险施工作业包括作业坑开挖及动火作业两个步骤。作业坑开挖前,应做好地下隐蔽工程的探查必要情况下采取人工开挖探查,防止开挖过程中挖坏地下光缆、管线、电缆等隐蔽设施。动火作业过程中,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全程旁站监督管理,一旦发现作业人员有违章违规行为或现场出现气体检测超标、塌方、滑坡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叫停作业,督促现场人员排除隐患后方可作业。

2.2.9施工结束后的检查

管道修复施工结束后,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对现场进行收工检查,施工完成后的现场应做到无杂物、无隐患、无油污。

2.3管道恢复投产作业安全监督管理

管道修复施工完成后,经过焊口检测及试压合格,即进入到恢复生产阶段。在进行恢复投产作业前,应根据投产技术方案要求对管道进行吹扫置换。气体置换检测合格后,严格按照投产技术方案要求及相关规程恢复生产流程。此阶段要防止流程恢复不正确、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意外事故。

3.结束语

油气管道应急抢险是一项高风险的作业,做好油气管道应急抢险作业安全监督管理是保证抢险作业安全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各级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严把关口,确保管道抢险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措施得到落实,才能保证管道抢险作业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刘景凯,王俊亮.石油石化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应急经验分享[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油气管道
油气管道冲刷腐蚀分析与防护对策研究
低温地区油气管道焊接安装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
油气管道腐蚀的检测技术
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加强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的若干思考
某油气管道广西段用地压矿调查评估研究
基于有限元法的含凹陷油气管道应变分析
油气管道及站场完整性管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