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理解词语的层递式教学策略
2020-10-14岑国艳
岑国艳
摘 要 自课改以来,小学语文就一直向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素养不断努力,学生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对词语的积累和理解能力。本文通过探究小学不同学段的语文理解词语的学生学习现状,利用层递式教学法完成对语文词语理解的研究,以此促进提高学生词语理解和积累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层递式教学
近年来,课改计划不断深入而细化,但是在理解词语教学方面还未能引起教育者的广泛重视。词语理解还停留在简单的表层意思上,未能很好地引申到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其表达效果。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层递式教学策略来进行小学语文词语理解教学。
一、教师对理解词语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理解词语教学语境缺乏
很多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时方法过于简单,有的仅仅是作为辅助课文教材理解的手段,有的教师只简单的对词语进行单一解释,或者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将理解词语的这一教学目标设置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让学生自己使用字典对词语含义进行解释,但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完全不讲解词语,使词语脱离课文语境,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在理解词语时因为语境不通而对词语产生问题理解。
(二)词语实践应用练习缺乏
小学生在进行学科知识学习时,其中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即能够学以致用。但是就理解词语这一项看来,学生掌握了词语的音、形、义,但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它们。教师在理解词语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地让学生记住了词语的意思,特别是在学习新词时,更是只让学生查找词语解释、抄写词语,通过这种单一的重复性学习记忆方式让学生对词语感到乏味,对学习新词语感到反感。
二、层递式教学促进学生理解词语学习策略
(一)利用课程导入环节完成层递式理解词语关联、深化
课程导入环节往往是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初始印象”,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完成教师对接下来开展教学的铺垫。在这一阶段,教师无论是通过何种导入方式,都不可避免需要让学生联系到之前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就能够通过课程导入环节,在学生已知词语本义基础上完成相关词语之间含义的关联、深化。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六课《秋天的雨》这一篇写景文章中,在第二节中就出现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学生在预习这一篇文章时,可能并不理解“五彩缤纷”的含义,但是在课程导入中,教师通过视频导入,在画面中展现出秋天里的各种颜色,如落叶、田野、菊花等,并将它们形容为“五颜六色”,学生们自然能够将其进行联系,无需教师在进行过多词语解释。当然,这是建立在陌生词语能够找到相近词语基础上所进行的递进学习。
而在面对学生已知词語本义,却不懂词语其他含义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在课程导入环节通过引入其他学习方法,完成词义学习。
(二)营造语境氛围,促进学生理解词语感悟力的提升
所谓的语境就是指文本语境,是既能在文本中找到的,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创新语境则是目前使学生在课堂环境下接触词语、感悟词韵的有效途径。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吸收新知识和思维思考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低学段的学生思维具象力还比较薄弱,教师在进行理解词语指导时,可以通过摸拟开发情景、借助想象等方式故意制造趣味性较高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中学段学生对基础词语有了一定掌握,但对于重点词语还不能揣摩到词语背后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场景,运用需要学习的词语词义,让学生感受词语张力,更好感悟词语在文章中的意蕴。高学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理解词语的能力,所以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创设情境,敢于想象,在情境中让学生揣摩词语的准确性,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三)课内词语基础学习和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结合
理解词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词语基础能力得到锻炼,因此,仅在课堂内部完成理解词语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课外阅读当中。
首先在课内,虽然当前的小学语文课文内容都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但按照目前的小学语文标准,学生的词语积累量和理解词语能力远没有达标,所以学生还要在常规单元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对选读课文进行独立阅读学习,对文章中包含的生僻词语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查找工具书、查找工具书以及通过想象等方式理解词语。另外,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重在训练。”所以教师还要增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词语的机会,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家庭阅读活动、小组共读活动等,把理解词语这项学习引入到课外,增加学生词语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机会。
三、结语
虽然在过去的层递式教学使用中,这类教学方式更多时候被应用在写作教学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其他的教学内容中,就无法使用这类方法。在词语理解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由浅及深,从词语本意至延展意的一步步教学,将小学整体词语组合成词语库,让学生通过教师逐步引导到自我独立完成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得到训练,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