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
2020-10-14颜青
●颜 青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要求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与育德育人的职责有机融合,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财经类适用型人才,需进一步开展财经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一、明确课程思政的要求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以及社会需求,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相融合的要求是:
1.教育目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古语有云:“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因此,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适用型人才,并且“以德为先”,育人需先育德。在教学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形成德育文化的氛围,通过不断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们的道德品质修养,进而顺利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教育格局——“三全育人格局”。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三全育人格局”的提出,明确了:教师全员承担德育的教学任务,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单独教学任务;要在教育教学全程中贯彻思政元素,德育与智育的教学任务同样重要;要在理论学习、实践体验、生活锻炼中全方位、全面育人。
二、夯实课程思政的基础
课程思政与财经专业课教学的有效融合,具有客观可行性,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1.职业道德是思政教学的重要内容。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为基础,对财经人员提出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职业道德要求。职业道德的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教育的要素是高度契合的。
2.具有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财经专业课程资源中蕴含着大量可被利用的思政教育资源,可以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无缝对接,并根据专业教学的知识递进,构建课程思政的知识体系。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朱镕基同志在国家会计学院题词的故事,牢记财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职业底线是“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可通过“长生生物疫苗造假”案例分析探讨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三、促进课程思政的融合
专业教学与思政学习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关键点是如何进行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完美融合。
1.找准思政映射与融入点。笔者梳理财经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草拟了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分析表,见下表1 所示。
2.思政元素融入的要求。专业技能教学与思政教学的有效融合,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正确性。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有三观。(2)时代性。与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同时相关的教学资料,要动态更新,要与时俱进,不能总做老生常谈,要贴近时政,有足够的新鲜度与吸引力。(3)实践性。思政内容的插入,要微观具体,切实可行,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探讨性、有足够的说服力。(4)精炼性。思政的教学内容,要少而精,既不能隔靴搔痒,点到即止;也不能喧宾夺主,弱化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了有效利用教学时间,突出教学主题,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案例,让教学案例同时有效承载德育与智育的双教学目标。(5)融合性。课程思政知识的融入,要契合专业教学内容。要做到见缝插针,润物无声,不生搬硬套,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
表1 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分析表
3.形成课程思政的教学规范。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及论证,形成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教学规范。建立专业与思政双融合、双考核的财经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并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教案中。
四、强化课程思政的保障
1.不断修订与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规范。包含课程思政的教学规范,专业实践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此为基础,因时、因生、因专业、因社会需求进行调整,以合理保证专业实践和思政教育融合的规范性、长期性和有效性。
2.完善师资的思政素质建设。教师作为教学的“双主体”之一,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起着发起者和引导得的主要作用,因此,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决定着课程思政的效果和正确性。需要完善师资的思政素质建设,可通过理论学习、时事学习、政治学习等各类理论学习强化思想道理论基础;可通过思政课程建设、思政课题的申报、课程思政的教学比赛、课程思政的教学讲座等形式,进行专业内外的交流,取长补短;也可以向思政专业教师请教学习,丰富课程思政的内涵,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3.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课程思政改革的成效,要通过教学评价来进行研判。应建设包含课程思政考核的专业教学评价体系。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考核指标,具有切实可行性。尽可能可观察、可评估、让学生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