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系统的中国科幻文学翻译传播
——以《三体》为例
2020-10-14杨智涵
杨智涵,王 林,2
(1.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2.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武汉 430072)
长期以来,中国科幻文学在文学系统中处于边缘位置。其外译输出困难,与西方科幻文学大量译入反差明显。随着时代发展,科幻文学融入了大众文化、媒介文化以及市场运作等众多现代元素,具有附加值[1]98-107,成为宣传中国文化的一支力量。《三体》在中国及西方科幻界掀起轩然大波,引发学界关注。国内目前对《三体》的翻译传播研究尚不充分,一些学者[2-4]单纯从翻译策略入手,着重分析译本价值;一些学者[5-8]从翻译传播角度对写作主体、传播媒体、客体接受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中国科幻文学外译建议,但是结论较模糊,就具体如何译传欠缺模式支撑。但类型文学属特定文学产品,建构专属的译传模式更有利其海外传播。陈芳蓉[9]从传播层面分析了《三体》作为类型文学在美国成功传播的要素,但分析仅限于外部影响,缺少对译本内部因素的考察;邓健[10]基于多元系统论探讨译介西方科幻文学对中国社会文化风气的影响,但未讨论中国科幻文学如何“走出去”。国外对《三体》研究甚少,Dyson[11]459-475从其政治内涵入手分析国际关系;I.Milojevic与S.Inayatullah[12]439-507讨论了中国科幻文学在西方文化霸权环境下的未来发展趋势,遗憾的是均未讨论翻译。相关研究均未考察中美两国的文学系统,但文学作品翻译传播必然涉及双语文学系统,否则分析难以深入。本文基于多元系统论“三组对立”,分析《三体》在中国文学系统的内部要素转变和译本在美国文学系统的接受,并横向比较《三体II·黑暗森林》,根据论证建构中国科幻文学翻译传播模式。
一 多元系统论与中国科幻文学翻译
多元系统论(Polysystem Theory)是以色列学者伊塔码·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基于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提出的文学理论[13]9-26。多元系统论认为文学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集合体[13]45-52。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交流时,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到文学系统外部力量,即“翻译”与“传播”过程[14]168-173对文学施加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佐哈尔提出了贯穿文学系统内外部的三组对立[13]73-78:经典与非经典,中心与边缘,一级与二级。
(一)理论阐释
“经典”指是在主流价值引导下所产生并具备文化优势的作品。而“非经典”则是围绕经典所产生的“次文学”,其由于复杂因素的限制,传播力受限。
在多元系统整体中存在诸多子系统。处于中心的系统起着支配及稳定的作用;处于边缘的则偏向于流动与调节。然而两部分的运动并非恒定。中心具有离心倾向,而边缘具有向心倾向[15]60-64。在一定时间内,各边缘系统互相调节,保障中心的稳定。当中心无法维护系统稳定,便会逐步“边缘化”并被新中心取代。反之,当边缘符合内部需求,它便会通过逐步“经典化”靠近中心。
在边缘向中心靠拢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的是“一级”与“二级”的对立发展。其中“一级”代表革新元素,“二级”代表传统元素。每个独立系统中,都拥有其对应的形式库(Repertoire)。形式库包含对应系统中所有会被运用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措施和技巧。当形式库趋于“一级”,内部流动性及革新能力较强,因而包容度与吸收力能维持在较高水平,内部重构更加灵活,文本的可预测性低,可读性高,新奇感强;反之,当形式库趋于“二级”,流动性和革新能力均减弱,排斥外来元素,文本可预测性较强,可读性欠佳。
(二)三组对立下的《三体》外译传播情况
在三组对立概念的基础上呈现的中国科幻文学外译视角,如图1所示。
图1 三组对立下的中国科幻文学外译传播情况
《三体》属于异质文化“入侵”西方“经典”科幻领域的“非经典”作品。其成功离不开西方促进外来作品靠近“经典”的社会背景。因此必须注意,中国科幻文学译介为目标语后,其作为翻译文学显著增强的边缘性和处于中心的西方科幻文学的稳定性。目前,中国科幻外译时首先要考虑缓解其边缘倾向。从单一文化背景的元素层面来看,科幻文学的“一级”元素是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的崭新内容;“二级”元素是时间跨度较大、识别度较高的内容。在《三体》中,“一级”内容体现为科幻新造词,“二级”内容则体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二 《三体》文本翻译过程——内部因素分析
在《三体》翻译中,“革新”与“传统”相辅相成,在保障“一级”创新性内容吸引力的同时,积极开发“二级”中国传统内容翻译的潜力。本节首先对科幻文学创新性元素——新造词(作者通过一定手段与价值取向创作出的现实世界无直接依照的词汇[16]33-34)的翻译进行分析,然后就作品背景与传统知识的翻译进行归纳分析,并展开阐释。
(一)新造词翻译——“一级”内容的译介
在科幻文学中,新造词是作者所构思的与现实情境不同的科幻元素在词汇层面上的具体体现[17]55,是作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新造词的优劣关系到科幻作品世界架构的丰满度和读者阅读体验,是创新度与科学合理性的评价标准之一。出于创新价值,在多元系统理念下,它被视为科幻文学文本创作及翻译时极为重要的“革新内容”。《三体》中的新造词翻译根据构词法主要分为词缀派生类与直接组合类。
词缀派生类指运用英语构词法(添加前缀、中缀或后缀)所创造出的全新单词,如生造概念“智子”(Sophon)。“soph-”词根来源于古希腊语,表示“与智慧有关的”,如“Philosophy(哲学)”“Sophist(诡辩家)”都有其加盟。而“-on”后缀,表示物化学科的部分粒子概念,如“neutron(中子)”“pronton(离子)”。译者准确地利用了英语词缀的天然价值,使部分全新的概念能够以单词的形式呈现。
直接组合类的概念相对宏大,翻译时或无对应有效词缀,构成方法趋于保守。通常采取“1+1”或“1+N”的做法。如“恒纪元(Stable Era)”与“乱纪元(Chaotic Era)”两个词及其对应翻译均为一对一的阐义结构。这两个概念用于表示三体文明中的太阳运动模式的不同周期,前者为三个太阳的规律性运动,后者为太阳暴动。“stable(稳定的)”与“chaotic(混乱的)”辅以对应的时间概念“era”从而完成搭配。此类用法相对保守,因而出错率更低。
在科幻文学翻译中,大量英语词缀带有术语意味,因而词缀派生类造词通常显得更为正式和专业。
(二)中国文化特色内容翻译——“二级”内容的译介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其内容较保守,意义较稳定。笔者在对原作和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后,对两个文本中出现的中国文化特色内容进行了分类与提取。
图2 中国文化特色相关
在《三体》中,中国文化特色内容主要有三类:历史文化元素及思想、社会元素和语言特色元素。
1.历史文化元素
原作中涉及大量的文革词汇,而美国普通民众对“文革”的认知水平有限,大多停留在美国媒体报道及两国政府意识形态差异层面[18]19-21,因而翻译时,要避免错译讹译,做到传本达真。
表1 直译及意译词汇
第一批为直译例子[19-20]——大字报(Bigcharacter Poster)、黑五类(Five Black Categories)、两弹工程(The Doubt-bomb Project)。这三个文化负载词采用逐字对应翻译。其有“报”“类”和“工程”的可观测概念,采用直译简洁明了,但考虑到其背后隐藏内涵,因而译者在文后采取额外注释的手段进行含义解释与补充说明[21]152-153,从而使美国读者体会一定历史阶段中国社会及语言表达风格的同时,还能完整体会源语传达信息,弱化语际障碍。
第二批例子[19-20]以意译为主——大串联(Revolutionary tours around the country)、大检阅(Seeing chairman Mao in the great rallies in the Tiananmen Square)、革命小将(Revolutionary youth)。这三个词语偏概念化。在文化层面,即便中文读者不熟悉概念,但仍能感受到这些词的时代价值。而对于外国读者来说,意译尚且需要推敲和联想,直译就更让人雾里看花,如:大串联译为The great connection,大检阅译为The great inspection,革命小将译作Small revolutionary general。中文是意合的语言,中文读者很容易就能理解上述词语为何要采取此类翻译手段。但外译时,哪怕注释,这些词语的特殊引申或隐含义也会给思维偏具象化的外国读者带来挑战。
2.思想及社会元素
原作含有大量的中国古代名家理论——“阴阳”理论、儒“礼”、墨家的朴素科学观等,甚至杂糅了哲学观点,对本国读者都略显晦涩,要想对外“达意”,绝非易事。
例1[19-20]:原文:他(此处指孔子)认为,一切都要合乎礼,宇宙万物都不例外。
译文:He believed that everything had to fit Li,the Confucian conception of order and propriety,and nothing in the universe could be exempt from it.
“礼”的观念是随着“鬼神”“祭祀”等观念逐渐形成的。《说文》解释道“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丰”,后逐渐演变为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之一。它作为异国了解中国思想的途径,能够在当代传播中发挥巨大影响力。
在上例中,翻译手段为音译加文内解释。音译“礼”采取了异化的手段,保留其源语性质,缔造新鲜感。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上来看,《三体》作为拥有相当数量受众的中国科幻作品,能够对美国受众强力输出我国的本土观念,弱化目的语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宣传中国传统价值。
例2[19-20]:原文:铜烟锅里的关东烟和莫合烟、厚实的高粱饭、六十五度的高粱酒……
译文:The Guandong and Mohe tobacco stuffed in copper pipes,the thick and heavy sorghum meal,the sixty- five- proof baijiu distilled from sorghum……
例2所示原文均为中国社会中特有项,英文中无对应表达。译者在翻译出现地名相关或习惯相关的概念时,采取了音译,留存源语特色。而后对“烟”的概念进行了细致区分,由于英文中与中文“烟”概念对应词较多——具体可细化为烟草、烟丝、香烟等。而关东烟与莫合烟均为粗加工的烟草制烟,使用tobacco能与源语对照。第三组中“高粱酒”译为baijiu distilled from sorghum,关照源语,并采取后置定语进行修饰,完成了达意的基本要求。
3.语言特色元素——成语的翻译
成语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翻译不仅要考虑到承载的基本含义,还要考虑到文本语境附加价值。表2选取并分析了《三体》中的五个成语。
表2 成语翻译分类
《三体》中的成语翻译通过成语的结构、表达、意指等方面可分为结果称述类、含义诠释类、本族对应类、程度表达类和中心体现类五个类型[22]172-173。每部分给出对应案例。
结果陈述类——“石沉大海”翻译为“never answered”。原文是描述信件,从结果上来看是未能得到回复。译者翻译时,明显考虑到这个成语是用来说明结果。因而,就其信件最后面临的结果进行了意译。虽然未能体现中文源语中“石”与“大海”的意象,但是已经传达了内涵,而倘若翻译成“sank into the ocean like stones”,显得过于刻意,而原因就在于英语中没有对应表达。这种非具象概念应当着重满足翻译的“经济”原则。
含义诠释类——“飞黄腾达”翻译为“see their political fortunes rise meteorically”。该词比喻骤然得志,官职晋升速度快。在小说中,“飞黄腾达”指在仕途晋升上迅速顺利,因而译者在翻译中突出“political fortunes”,并与“meteorically”达成阐意。“收获政治财富”即仕途得助,“如流星般”修饰其速度之快。译者没有拘泥于语词形式,而关注其比喻义并进行调整,采用更符合目标语习惯的副词“如流星般地”替换“飞黄”的源语表达,从词语深层结构入手,实现双语文本之间的无缝衔接。
本族对应类——“言多必失”对应翻译为“The less said the better”。本族对应类意为分别在源语族和目的语族中有传达含义类似的表达。只要贴合语境,可优先考虑此译法。然而,译者需要拿捏“异化”与“归化”的度,进行本族对应翻译并不是无条件的,要做到应时、应境而变。
程度表达类——“仁至义尽”翻译为“extremely well”。此类翻译中,大多数源语需具备以下条件:①带有对大小、多少、高低、如何等修饰的程度类字词。②在必要语境背景下,动作或语言施加者实际上想进行对既定事物的程度上的评价。在原文中,此成语是说话者向倾听者称述希望其能够了解到军队对其的照顾,带有解释与通知的意味。“至”和“尽”对应“extremely”,程度上产生对照。而“仁”和“义”虽在中文中为有现实概念的实词,但对其阐释势必耗费大量篇幅。再者,由于目标语社群对这两个概念认知与源语社群不同,生搬硬套还可能导致受众理解出现偏差。
中心体现类——“自以为是”翻译为“arrogance”。在这类成语的翻译中,译者针对其核心,直接摘出。“自以为是”表示认为自己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描述的是行为操作。译者从该行为推导并翻译核心要素——傲慢,从而体现成语的中心。
三 《三体》译本传播阶段——外部因素分析
文学作品外部分析需要从“经典与非经典”和“中心与边缘”的角度出发,探讨其文学系统外部的推动作用。本节分析中国科幻的翻译文学在美国的基质土壤和美国原生(经典、中心)科幻文学与中国科幻翻译(非经典、边缘)作品《三体》相关指标对比情况。
(一)文化传播的社会背景
美国是移民国家,其文化背景相当复杂。整体来看,这种复杂性让诸多非本土文学作品能在一定范围内传播并进行范围外散射。美国人种构成复杂,不同的文化习俗与倾向已在日复一日的交融中缔造出了多元化的文化背景。诚然,文化多元化也导致了个体、群体之间差异化的价值观,但大多数个体都能尊重他人正当的个性化追求。在此前提下,科幻作品的受群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其追求也能够脱离简单市场化娱乐的表象,形成一个稳定且不断扩大的受群。
(二)宣传效应
知名学术杂志Science书评栏目于2015年10月30日刊登了一篇名为“Culture Shock(文化休克)”的书评专门点评《三体》。顶级刊物Nature的子刊Nature Physics在2015年11月号上刊登书评介绍《三体》故事梗概并提炼主题。马克·扎克伯格将其纳入个人书架,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将其作为假期读物,美国科幻界内也对其赞赏有加。五获雨果奖的美国科幻大师麦克·雷尼克斯在本人Facebook中评价道“THE THREE BODY PROBLEM deserves all of its plaudits.It's an exceptional novel,and Ken Liu's translation is both smooth and unintrusive”(《三体》担得起所有的赞誉,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优秀小说,同时刘宇昆的翻译也流畅自然)。与此同时,多家美国知名媒体对《三体》系列撰写报告及书评。
表3 部分美国媒体对《三体》评价时间
(三)市场及接受度对比
《三体》是近年来中国科幻的现象级作品,反响空前,与美国原生科幻在获奖等级等指标上保持同等水平。本文抽取2014年在美出版的The Martian为对比项。
图3 《火星救援》与《三体》评价对比
Andy Weir所作The Martian(汉译:《火星救援》)为标准的美国原生科幻文学作品,仅亚马逊上的总评价就多达31113条,读者评分为4.7(5.0)。根据概率统计来看,更多的评价反映更准确的市场反应。在所有评价中,四星及以上好评占据了所有评价的94%,最低评分仅占1%,读者反馈优秀。
《三体》则是文学系统中非经典的外译文学。总评价与前者相比数量较少,读者评分为4.2(5.0)。好评率为80%,较前者低了14个百分点。最低评分占5个百分点,按条数算已近前者二分之一,但其总评价不足前者十分之一。
上述数据未能统计到实体渠道及其它的销售情况,可能存在误差。总体来看,《三体》确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然而,这是建立在它几乎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长篇科幻文学的基础上,因而中国科幻文学对外传播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四 《三体》系列内横向比较
《三体》续作《三体Ⅱ:黑暗森林》在美国的译介却并未引起过多反响,这值得讨论。
(一)译者文化背景差异
《三体》译者刘宇昆属华裔美籍,拥有双重的文化背景优势,因而源语理解与目标语翻译水平较单一背景译者更佳。《三体Ⅱ:黑暗森林》则由单英语背景译者Joel Martinsen负责。Martinsen虽然译技高超,但与《三体》对比,部分译文显得不太得当,甚至在极个别地方过于拘泥源语,不利于受众接纳。如新造词“大低谷[23]308(Great Ravine[24]357)”,原作中指人类种群数量骤减的一段黑暗时期,但ravine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释义仅“a deep and narrow valley with steep sides”一项。虽可从语用学的角度引申,但过于照顾汉语源语很可能会导致英语受众兴趣的丧失。此处不妨采用意译,译作“chasm(深深的裂缝)”“abyss(深渊)”这类英语中本身具有对应比喻义的词语,令译本更加贴合语境。
(二)宣传效应对比
原因之二是外部的宣传效应程度不同。得到更多奖项、名人推荐、报刊报道等更多曝光度的作品才能在对外传播中获得更多关注。
表4 《三体》与《三体Ⅱ:黑暗森林》对比
由上表可见《三体》一、二部的宣传层面差距,第一部得到了诸多形式的宣传——美国乃至西方媒体的争相报道,Science及Nature的书评,扎克伯格、奥巴马的推荐,雨果奖入围及得奖。反观第二部,仅在少数外媒中得到简短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科幻界及文学界对《三体Ⅱ:黑暗森林》的褒奖较第一部虽略显弱势,但并不逊色于大部分科幻文学。国内大型影视书评评分网站豆瓣数据显示,《三体》与《三体Ⅱ:黑暗森林》分别为8.8分与9.3分(数据截止于2020年3月)。事实上较多中国读者认为第二部内容更佳。
五 中国科幻文学外译传播模式建构
前文运用“三组对立”进行了分析例证,挖掘了作品内部价值与外界推动因素。基于以上论证,本文提出“中国科幻文学翻译传播模式”。
中国科幻文学的翻译和海外传播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在创作阶段,作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着重凸显“中国性”“科幻性”与“文学性”。换言之,就是要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追求现代科学属性并保障作品思想内涵。随后,作品进入译者翻译阶段。此阶段为译者主导、作者协同。译者要对“一级”“二级”内容针对处理,其余基本内容则参照普遍指导策略。产出译本后,来到了媒介宣传层。在此阶段,译本要利用西方文化多元的基质背景优势,争取获得一些业界奖项、报刊报道推荐、名人推荐等,以此获得更高的曝光度。在结果反馈阶段,作品主要通过市场表现与读者评价实现传播。
图4 中国科幻翻译传播模式
此外,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六点。第一,作者要文笔与构思兼具。作品要能凸显中国科幻特色,且在国内科幻界具有一定的影响;第二,译者的身份以“外籍汉学家+华裔科幻作家”为最佳,兼具“汉语+目标国语言”背景,而复合的文化背景能减少因文化差异所引起的壁垒;第三,翻译策略应以“照顾目标语文化背景”为主。在处理通识型语段时最大适应译入语国家文化背景而选择归化,适度采用异化保留中国文化专有项,减少受众反叛心理的同时保持吸引度;第四,译作传播时,应分析译入国文化背景及层次,明确传播对象与目的;第五,发行商或出版社的选择则要重视其在科幻作品出版方向的成绩;第六,在进入译入国市场前需要媒体助力。无论是自然报道或商业渲染,通过媒体提高知名度是增强市场表现的良方。
六 结语
中国科幻文学外译传播模式分析了科幻文学作品在各个阶段各主体的作用。模式将“一级”与“二级”视为文本内在因素,在传播中以“边缘”靠近“中心”的方法论为指导,完成中国科幻文学在西方社会“经典化”的蜕变。此外,模式中四个阶段的主体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相互协调,从而推动作品传播更加顺畅。当今多元文化交流日趋密切,合理利用系统要素,有助于中国科幻文学在对外翻译传播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增强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