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腮腺切口治疗腮腺肿瘤的应用及临床疗效

2020-10-14崔践英黄志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2期
关键词:腮腺手术过程面神经

崔践英 黄志伟

(1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口外颌面外科,黑龙江 大庆 163453;2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人力资源部,黑龙江 大庆 163453)

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肿瘤类型。在触诊过程中发现肿块呈结节状或囊状。虽然传统手术成功率高,但腮腺肿瘤多发生在头颈部,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目前,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常用方法,但传统的“S”形切口容易在下颌和颌下留下瘢痕,影响患者面部和术后生活,甚至导致抑郁[1];且传统手术术后易出现复发症状,也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症状,需要我们在临床上高度重视。在解剖学上,面神经与腮腺肿瘤关系密切,一旦面神经损伤容易出现面瘫、口眼偏斜等不良情况,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因此,合理的手术方法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入组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共7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腮腺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腮腺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平均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治疗前后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水平、腮腺肿瘤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探讨改良腮腺切口治疗腮腺肿瘤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本院科室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共70例,入组时间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15~80(55.21±2.71)岁。腮腺2~4 cm,平均(3.21±1.45)cm。多形性腺瘤20例,肌上皮瘤10例,基底细胞腺瘤5例。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16~80(55.67±2.67)岁。腮腺2~4 cm,平均(3.27±1.41)cm。多形性腺瘤20例,肌上皮瘤11例,基底细胞腺瘤4例。两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大于0.05。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均单侧发病,无凝血功能和心肺功能严重障碍,除外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传统腮腺切口手术治疗,给予传统“S”形切口腮腺筋膜缝合的手术治疗,垫肩,患者取仰卧位,将其头部偏向健侧,并给予局部麻醉。切口沿耳屏向下缠绕至耳垂,沿下颌角切开1~2 cm,分离腮腺筋膜表面,将皮瓣拉至腮腺前缘显露腮腺。解剖耳大神经和面神经,保留耳大神经耳后支,切断伸入腺体的分支。仔细分离肿瘤,并将肿瘤与部分周边健康腮腺组织一起切除。彻底止血,将切口逐层缝合,放置引流带、绷带加压包扎。

观察组给予改良腮腺切口治疗。给予改良“S”形切口腮腺筋膜缝合的手术治疗,垫肩,患者取仰卧位,将其头部偏向健侧,并给予局部麻醉。从耳轮开始做切口,切口沿着耳屏的前方下达到并绕过患者耳垂,向下到达乳突尖端并往前下的方向达到下颌角的部位,将皮肤瓣翻开,进行耳大神经的解剖,给予耳大神经耳后分支保存,将伸入到腺体的分支切断,进行腮腺筋膜的分离,并将腮腺筋膜瓣往前翻,以对面神经颈面干神经进行有效保护,促使腮腺充分暴露,对肿物仔细分离,将肿物和其外周大概1 cm以上健康腮腺组织切除,实施彻底止血并将腮腺筋膜缝合,将切口逐层缝合之后给予引流条留置,并给予绷带加压和包扎。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平均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治疗前后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水平(分为1~6级,级别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及生活质量水平、腮腺肿瘤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2]显效:面神经功能分级降低3级和以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面神经功能分级降低1~3级,症状改善;无效:病情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手术平均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等)采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等)采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水平、生活质量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病患面神经功能分级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水平比较(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面神经功能分级水平、生活质量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由于腮腺和导管大部分位于浅叶,腮腺肿瘤也多见于浅叶。大多数患者会采取手术治疗切除腮腺肿瘤,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在肿瘤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腮腺的正常功能。相关研究报道[3-5]显示,传统腮腺切除术主要通过解剖面神经分支来切除腮腺浅叶和肿瘤,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康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腮腺良性肿瘤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腮腺良性肿瘤多发生在腮腺浅叶,病理类型以腺淋巴瘤和多形性腺瘤居多。临床上常规治疗方法为腮腺浅叶“S”形切口加肿瘤切除术。但是,“S”形切口切除腮腺浅叶和肿瘤伤口较大,手术损伤严重,并发症较多[6-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以及患者对手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期望良性肿瘤的切除也能在保证面部外观和腮腺功能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8-10]。近年来,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的研究越来越多,并逐渐应用于腮腺良性肿瘤的切除。改良腮腺切除术中,切口从颌后绕过耳垂,从耳屏游离缘绕过耳垂后沟,向上约2/3的位置至耳郭后沟,形成75°角。将发际线转动2~4 cm,在腮腺筋膜浅表面进行锐利分离手术,可有效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和不良影响。术后患者的美观程度也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女性患者,提高了术后美观程度[11-12]。腮腺改良切口可以缩短切口长度,减少对身体的创伤。改良腮腺切除术缩小了腮腺切除术的范围,保留了残留的腺体功能,损伤小,不良反应少,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和青睐,患者面部不容易产生畸形,对称性好,耳屏前的瘢痕可以与患者的皮肤皱纹相吻合,可以获得较好的面部外观,能满足广大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的审美需求[13-14]。而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可以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暴露靠近肿瘤的面神经,不需要暴露所有的面神经总支和分支,因此损伤相对较小,暂时性面瘫的概率也相对降低。同时,改进后的手术方法可以保留腮腺导管和腮腺咬肌筋膜,发生面部凹陷畸形的概率相对较小[15-16]。

本研究成果中,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治疗后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水平、腮腺肿瘤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综上所述,改良腮腺切口治疗腮腺肿瘤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以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腮腺手术过程面神经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常规CT上瘤内囊变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SPECT双探头前、后位显像分别测量腮腺功能的比较研究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中耳胆脂瘤累及面神经的临床分析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