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后习题:对话编者,优化教学设计

2020-10-13王晨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后习题教学设计

王晨

【摘要】统编版语文教材清晰地呈现了以语文知识与能力为特质的语文要素,在课后习题中更是由易到难地展现了出来。教师要对课后习题进行正确解读,明晰课后习题的设计意图,从而优化教学策略,展开阅读教学,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课后习题   编者意图   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统编版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单元页、单元导语以及课后习题的编排特点,把握和领会教科书编者的意图,明晰课时目标,有效实施教学。

一、教学实例

《带刺的朋友》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七单元的单元页写出的人文主题是: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第七单元共有三篇精读课文,分别是《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课文分别承担什么“任务”呢?《带刺的朋友》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又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去思考和理清思绪,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体现编者意图”。

以建构主义的思想来看,摸清了课文的“位置”,我们也能初步摸清了学生的学情。学生已经经历了三年级上册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些单元里,学生学习了“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等等。而到第七单元,编者在编写单元页的语文要素时,这样写道: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其中,融入了“积累”一词,“积累”的目标更进一步,它其实勾连了语文园地七的交流平台“读书时,我会画出写得好的语句,记录在摘抄本上”“我喜欢归类摘抄,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经常翻看,对我的习作很有帮助”“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背下来”。

本单元第一次出现“积累”,第一次布置了“摘抄”,其实这些编排都是精心设置,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必须引起教者的重视,使编者意图最大化、清晰化。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来思考《带刺的朋友》一课的教学,应该以什么“样貌”与学生见面呢?以下是两位教师同课异构的教学片段:

[片段一]

1.板书课题,朗读质疑

你有没有好朋友,你有带刺的朋友吗?带刺的朋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出示自学要求一

(1)为课文标上小节号。

(2)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词语

兴许   散落   扎在   圆乎乎   急火火   呼呼作响   噼里啪啦

学习多音字、积累ABB式的词语,以及拟声词的认读。

4.出示自学要求二

(1)读一读,默读课文2~10自然段。

(2)画一画,用“      ”画出具体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做标记。

提示:(    )—(    )—掉—(     )—扎(打滚)—(    )

(3)想一想,刺猬偷枣的事情高明在哪里?

5.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补充板书,理清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表达刺猬的“高明”。

课堂板书:      23   刺猬偷枣

爬—摇—掉—归拢—扎(打滚)—驮—跑

[片段二]

1.板书课题,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带刺的朋友是谁?你喜欢小刺猬吗?

2.读课文

自由讀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交流句子,理解词语

随机交流喜欢的句子,相机正音,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

板书:玛瑙   让人眼馋   斑斑驳驳   一举一动   猜测   诡秘   噗的一声   归拢   急火火    蹑手蹑脚

师:我们感受到课文生动的语言,正是因为有这些生动的词语,仔细观察,并给这些词语分分类,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交流,调整板书)

具有新鲜感的词:让人眼馋   斑斑驳驳   诡秘

具有画面感的词:一举一动   归拢   急火火    蹑手蹑脚

拟声词:哗哗作响   噼里啪啦   噗的一声

4.读一读,想一想

仔细读一读刺猬偷枣的内容,想一想小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在哪儿?

5.梳理小刺猬偷枣的“一举一动”

爬—摇—掉—归拢—扎(打滚)—驮—跑

6.讲述刺猬偷枣

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7.课后作业

积累摘抄本课的好词好句。

课堂板书:      23   刺猬偷枣

新鲜感   画面感   拟声词

高明

二、总结

从真实的课堂教学反馈来看,第一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在一连串动词的寻找和朗读中,学生感受到小刺猬偷枣的本事很高明。但在落实课后习题2时,学生基本都以板书罗列出的動词串联语句,表达不出“自己的话”。第二节课,学生经历了从词语到句子的阅读过程,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理清了课文的内容。在落实课后习题2时,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去表达,课堂发言生动活泼,充分感受到小刺猬的机灵和在偷枣过程中表现出的“本事高明”。笔者认为,比较两节课的设计和课后效果,片段二的设计更加符合学情,更加贴近编者意图。

三、思考

纵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设计,我们不难发现,习题的设计具有逻辑关系,常常必须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才能顺利完成第二个问题。课后习题的编排给予笔者的思考是:

1.洞察课后习题编排规律,明晰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的关系

上位学习是指通过归纳综合,将个体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水平较低的观念都归属到一个概括水平较高的新观念中去,进而使新观念获得意义的学习。上位学习可以称为总括学习。下位学习是指将概括水平较低的新观念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水平较高的适当观念之下,从而获得新观念意义的学习过程。下位学习可以称为类属学习。

《带刺的朋友》一课的课后习题是:(1)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多读几遍,体会生动的语言;(2)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3)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我”对刺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必须要先找出刺猬偷枣的内容,然后多读几遍,接着有所领悟之后,才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课后习题是从易到难,从部分到整体,这就是“上位学习”。

本册教材中第26课《灰雀》一课的课后习题是:(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2)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3)从哪里能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

简单分析一下,学生已经形成了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共识,但是要找出各自有感受的语句,再与同学交流,这就是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根据分角色朗读逐步感悟出人物的内心,从而明白这份“喜爱”,这就是“下位学习”。

不同的课文适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当灵活机动地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同时要理清课文的重难点和课后习题之间的关系,理清学生的已有认知和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的关系。只有根据课文,顺学而导,才能水到渠成。

2.优化阅读教学策略,突显教材特点,让语文要素整体落地

统编版语文教材具有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一般采取“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编排内容。所谓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各单元内容由隐线“人文主题”和明线“语文要素”来组织,每个单元的若干篇课文大致体现一个主题,但不明确命名。而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 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分成若干个“点 ”, 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单元导读”或习题设计之中,使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干货” 落地。在教学时,教师应考虑课后习题的编排特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找到学情的薄弱点,扣准教材的重难点,关注语文要素所指向的注意点,合理结合训练点,认真研究教材的生发点。

【参考文献】

[1]温儒敏. 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8(2).

[2]陈先云,林孝杰,向瑞.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亮点及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主编答本刊记者问[J].小学语文,2017(10).

猜你喜欢

课后习题教学设计
基于儿童立场,让课后习题变变样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初中数学课后习题设计问题分析
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以“课后习题”为抓手,有效突破语文“文本解读”的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