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语文观,助力语文教学走出困境

2020-10-13张世华

教育界·A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科素养

张世华

[摘要]如今教师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越来越不愿学,以致本应受到礼遇的语文学科备受冷遇。文章试图从教师教学层面,通过对学科素养内涵的解读,了解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用大语文观来解开这一魔咒,为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寻找一条健康可行之路,以适应当前高考改革的新形势,为语文教学走出困境助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科素养;大语文观

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历来备受社会关注。语文教学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人气,也说明人们对语文学科教学现状的担忧,同時对语文教学前景充满期待。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语文素养的提升,不仅是语文单科成绩的需要,更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是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主要载体之一。

一、语文教学的困境和原因分析

从理论意义上讲,语文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学习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门学科。但现实情况很让人失望,学生普遍对语文不感兴趣,理由是投入较多,却收效甚微,以至于对待语文学科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知识点多而零碎,规律性不强,考题灵活多变,能力层级要求越来越高;投入与收成不成正比,因此选择消极应付。就教师而言,学生基础太差,无从补起,加之高考又只看分数,综合权衡,退而求其次,教师压缩课本教授时间,以训练代替必要的讲授,唯高考论:高考考什么我就教什么,高考不考,我就不讲,讲套路,教方法。这些看似合理的教学思维,实则埋藏着很多的隐患。机械地刷题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个性,程式化、套路化的答题模式限制了学生灵动的思想,高分低能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以至于很多教师常常扼腕长叹:现在的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情状?难道真的是时代进步了,学生反而倒退了?笔者认为,客观上讲,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时代,传统的诸多语文素养养成确实受到了冲击,比如书写能力、表达交流能力、阅读能力等。但这并不等于学生就倒退了,自媒体时代在带来副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因素。因此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主因在教师,教师对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要求、教育观念、教育手段等,由于没有同步更新,和学生之间有了代差,难以与学生的成长需求相契合,造成交流和沟通上的隔阂,久而久之,便成顽疾。学生几乎是在一种自发的状态下进行语文学习的,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效果可想而知。

有专家调查发现,语文素养好的学生大都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爱读书。除个人爱好外,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积极引导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2)勤积累。孩子会自觉地记忆和收集整理一些东西,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却是语文学习中难得的品质。(3)爱动笔。小时候的随手涂鸦,长大后的生活点滴记录、写日记等,都为以后的语文表达与交流、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大多数的孩子而言,仅凭纯粹的兴趣爱好,要想做到这些是非常少的。这就说明,后天的培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必要手段,教师作为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领路人,无疑也是最大的责任人。

二、教师观念的转变,关键在于对语文学科素养的深入理解

1.语文学科素养的内涵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语文,逐步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在教育活动中以满足学生自我价值实现与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为目的进行系统重建,这是对2003年以来提出的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提升。

2.语文能力的总体要求及理解

高中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集中体现在高考评价体系中,即“一核四层四翼”。“一核”是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核心立场,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是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而“四翼”是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高考是指挥棒,直接指导我们的教学。教师如果不对其深入解读,或浅尝辄止,断章取义,就会让教学陷入盲目与虚无,抓不住中心,牵不住牛鼻子,以至于被动。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研究,就不难发现,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内部却是一脉相承的。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实际上是语文学科素养的外化,归纳起来可以明确以下几种关系。

(1)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立德树人。语文是母语教育,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精美的课文、流芳百世的文化精品成为育人的养料,帮助学生鉴别人性的善恶,积累人生的经验,弘扬人间正气,张扬人情美感……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是语文学科的历史使命。

(2)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为前提,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运用能力。语文学科素养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基础。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地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景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语言的必备知识是由学生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来获取的,语言运用的能力则需要在创设的语言情境中,通过不断地语言实践才能形成。近年来,高考题中的语言运用题目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情景”从哪儿来?从实际的生活场景中来,生活处处是语文。考验的是教师敏锐的洞察力、再现和重塑生活场景的能力。

(3)思维品质、文化审美与创造是通过关键能力、核心价值及创新性来实现的。语文学科思维品质的形成有其天然的复杂性,是感性、理性和创造性高度统一的矛盾体。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学习和感悟,形成个体的语言经验,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与品味,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初步的审美体验,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形成相对独立的思维模式。这里既有文化的熏陶,也有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主动关照,学生通过感性获取、理性判断,从而形成自身的审美意识,而创造性是基于这些思维及经验之外的一种再认识,一种个性化的解读和升华。

三、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基于以上的理解,当前语文教学要想走出困境,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更新观念,树立“大语文观”

大语文教育观,在很大程度上回归到了语文学科的本源,是对唯分数论这种功利思想的深度剖析和反省。这里的“大”,并非对传统教材的一種否定,而是从语文学科素养的根本要求、语文能力形成的根本特点以及学科规律出发,正本清源,这是对语文学习途径的一种扩展,更是语文生活化观念上的一种转变。比如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实用类文本,取材广泛,信息量大,学科跨度大,综合性强,如果学生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阅读体验,或知识的广度达不到,仅凭课本和刷题是很难从根本上提升解答能力的。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跳出课本,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拓宽阅读面,增加知识的宽度。学生有了知识面,视野开阔了,思维也就更加活跃,对现象的认识就会更加全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辅以阅读方法和精读的要领,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大幅度提高。

2.固本培元,抓住语言这个牛鼻子

语言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语文学科建构的基础。小到词句,大到篇章,从字斟句酌到篇章的品味鉴赏,语言司谓魅力四射,这是汉语言的独特之处。学生长期在语言的熏陶渲染中,会不自觉地积累一些个性经验和感性认识,这是鉴赏的必备基础,但学语文光有这种直觉不行,还需对语言进行理论抽象,研究其内在规律,将感性逐步上升为理性,从而形成独特的学科术语和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地品味和鉴赏中积淀,进而形成文化。诗歌语言的建构自然有其内在的法度,而意境的创设手段更是灵活多变,绚丽多彩。无论是《诗经》还是《离骚》,无论是律诗还是绝句,其传承与发展都有着内在的规律性,借助意象,辅之以丰富的表现技法,将世间万物幻化为自身表情达意的载体,都是有迹可循的。教师在教授这些规律的同时,从感性入手,再通过理性地抽象与概括,便可引领学生逐渐揭开诗文神秘的面纱,走进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笔下变化万端而又独具个性的性灵之美。

3.以阅读和写作为根本,系统规划,循序推进

阅读和写作作为教学的根本,不仅是迎合高考改革的需要,更是提升学科素养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弱化阅读和写作,采用刷题这种简单式的提升成绩的办法,势必本末倒置,事倍功半。高考试题的设置,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为国家选拔什么样的人确立的学科标准。语文试卷中,阅读与写作占124分,近83%的分数比例,这一方面反映出阅读与写作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鲜明导向、学科素养的根本点。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拓宽阅读渠道,探寻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根本。

大语文观教学虽说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就某阶段来讲,它又有其鲜明的特点及相对的独立性,只有把它放在整个语文教学系统中去考虑,结合学生的成长历程及认知特点,以高考为指导,科学布局,整体推进,才能在竞争曰趋激烈、目标要求曰益提高的情况下,探究到一条有效提升语文素养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秀芳.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20(18):100-101.

[2]王福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群文阅读策略[J].名师在线.2020(18):12-13

[3]徐桂琴.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性研究[J].学周刊,2020(20):74-75.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学科素养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注重人文关怀点燃生命之光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