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多元化层次性教学探讨
2020-10-13李必翔
李必翔
[摘要]面对新课标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等教学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研究出许多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文章以多元化教学和层次性教学结合的方式,将层次性分组、教学目标分层、数学概念多元化呈现、教学活动多元化层次化、作业多元化层次化以及多元评价诸方面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层次性分组;教学目标分层;多元教学
多元化教学和层次性教学都是近几年教师们研究的热门话题。多元化教学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将教材、生活元素、信息技术以及教学技巧等多方面进行融合,为小学生呈现简单直观、灵活有趣的教学内容。基于不同生活环境对小学生成长造成综合性的影响,层次性教学是教师将教学客体、目标、内容以及形式多层分化,用以帮助更多学生全面发展和最大化学习知识。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层次性分组
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层的分层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其一,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现实中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千万种,以成绩作为分层标准容易使学生其他能力的成长受到负面影响,也不能顺应新课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要求.其二,在这样的分层下,处于上层的学生往往会居功自傲,下层的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中层的学生容易满足现状从而缺乏学习热情,这些不良影响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都是致命的。
研究表明,学习能力的高低在人数分布方面基本呈现正态分布,拥有很强或很弱学习能力的人数较少,而学习能力处于中间的人数居多。分层教学并不是一味地将学生分为优生和差生,而是从综合性学习能力方面进行考虑,以性格、智力、兴趣为基准,以课堂参与度、学习主动性、新知吸收能力、帮助同学意愿为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层次性分组时,由于小学生在认知方面的限制,教师进行综合性评价考虑后应主动对学生进行层次分组,选择四至五人为一小组,并非必须以成绩排前的学生作为组长,而是挑选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并分配组员。每位学生对于教师教学内容的吸收效率不尽相同,组员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追求共同成长,层次分组组员并非固定不变,一方面要对成员之间不断流动交换,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自愿原则。
这样的层次分组,在教学活动中,组与组之间可以进行良性竞争,既可以削弱成绩的比较在学生心里的负担,也因为竞争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学习与身心发展等方面帮助组员,而能力次之的学生能够成为组中的一条纽带,可以被前者拉动,也可以牵引后者,相互之间不断成长。
二、多元化层次性教学
1.教学共同目标与高层次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最基础的内容之一,与日常生活最为贴近。小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每个学生变得更聪明。要实现最终目标,必须进行一层一层的“升级”。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从低级到高级层层递进,而且要帮助学生从单一能力向全面能力发展。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基准,不仅要对课时目标进行分层教学,而且要对于章节、整册甚至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目标进行分层教学,所以教师必须非常熟练教材,能系统地运用教材内容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手段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教师可以先对全体学生制定共同目标,再对层次分组的各小组进行剖析,然后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多开展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共同目标的设定要与课时的知识点相结合,教师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帮助每个学生实现教学共同目标,而学生对课时知识内容转化吸收也不尽相同,组内成员要相互帮助完成课时共同目标。课堂上很难使每一位学生都掌握课时的重难点,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是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为起始点而进行设定的,将高层次目标作为课时竞赛对象,是因为小学生有很强的求胜欲,能迅速地遗忘挫败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其对重难点知识探索的热情,提高学习主动性以及活跃课堂气氛。探索高层次目标的过程,也是共同目标得以巩固的过程。
2.数学概念多元化呈现
学生在小学阶段所要学习的数学概念是数学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各大教材中呈现数学概念的方式为参考,在熟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自身的教学体系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多元化地呈现数学概念,避免学生对概念理解的片面性。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为例,教材上展示了生活中的几张图片以及一段文字来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学习媒介与路径来呈现数学概念,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驴拉磨的动画,利用3D画板呈现圆的形成过程,指导学生利用圆规体会画圆的过程,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多种生活中圆的实物,从多方面介绍圆之后,再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通过这些贴近生活且有趣的方式来对数学概念进行呈现,有利于小学生接纳数学概念。
3.课堂活动多元化层次化
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成功的教学活动能兼顾更多学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活动可以通过问题串的设置配合课堂进行,将问题串贯穿于复习、导入、新授、练习等环节,然后在各环节植入多种微小的活动,层层递进,系统性地将课堂活跃起来。
利用游戏和故事永进行小学教学远是重要的吸引学生学习的方式。在课堂的复习和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快速吸引小學生的注意,也可以通过讲故事渗透数学文化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最后以问题的形式检验学生此时学习状态是否饱满。
在新授环节,教师要懂得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始终贴合学生的曰常来进行教学,因为学生更愿意学习自己熟悉的事物。比如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新授的乘法口诀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背下来的,两极化的现象一直存在,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和教师教学方式不当。此时开展乘法口诀教学活动,可以在乘法概念多元化呈现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手段,提前下载好乘法口诀的小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熟悉乘法口诀。教师再利用层次分组的优势,要求组间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制作多元表征的形式,对乘法口诀进一步地学习理解。在学生制作多元表征的过程中,教师要将难度递增的问题安排在组内,以促进学生分工合作学习,组员间进行互助,达成课时共同目标。学生制作的多元表征会因个体经验的差异性导致其表征结果多样化,因为学生的认知过程的完整性、阶段性和互动性影响着多元表征的系统性、层次性和互补性,进而导致呈现出来的表征有明显的线性路径不一致。教师可以挑选多种优秀的表征进行讲解说明,帮助学生开阔学习视野,提高思考能力。多元表征系统之间的各元素能起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所以多元表征是小学教师进行多元化教学非常有利的工具,也是小学生认知成长和智慧生长的重要学习方式。
课时练习是知识学习与巩固的重要手段,练习的设置以层次性为基础,配合问题串的形式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从易到难螺旋式地掌握和巩固知识。同时,教师应少设置固定一种模版解法的练习,多种解法的练习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练习多种解法的题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课时知识,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也起到促进的作用。
随着整个课堂的进行,教师可以要把个人的体悟、激情和思想融入教學活动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应该多注意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完善自我学习体系,提高学习主动性。
4.课后作业多元化层次化
课后作业是课堂知识巩固的“定海神针”,作业可以根据基础、综合、开放、扩展从易到难纵向梯度的原则进行设置,基础和综合性的作业用来检验课时共同目标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而开放性和扩展性的作业由层次分组的组员共同完成。另外,形式单一的作业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多元化作业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完成度更高。多元化作业的设置要以适度为要求,采用与生活化或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形式,增加自主式、情景式、主题式等多元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发展能力,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喜爱程度。
三、多元化评价
评价是师生相互成长的重要方式,多元化评价是抛开传统的考试分数与课堂表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对学习过程、成长感受以及性格与能力全方面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在准确认识自己和快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基础上养成自律、自制的品质。教师自我评价能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反思教学漏洞,完善自身教学体系,对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有促进作用。师生之间的评价要以愉悦、自愿的方式进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优先考虑进步,将批评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认真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能给教学提供最好的参考素材,也能显现出学生对学科阶段性学习的参与状态和情绪状态。
因此,小学数学多元化层次性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有完整的教学体系,给教师的耐心带来很大的挑战。多元化层次性教学能兼顾更多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为学生呈现精彩的教学,合理的层次分组在学生成长之时起着互补、引领与共同成长的作用。在多元化层次性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的趣味性而丢失了实用性,不管学生学习的阶段结果如何,教师都要欣然接受,因为存在个体差异的情况,教学目标的实现总有一定的波动。
[参考文献]
[1]姜立刚.一般系统论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07):35-38.
[2]蒋碧云.基于“数学理解层次”的教学路径探索——思维可视化的另一种打开方式[J].上海教育科研,2019(02):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