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去氮技术培训在气道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10-13李玲霞赵菊梅代玲杰李元军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气道麻醉满意度

李玲霞,贺 芬,胡 彬,赵菊梅,代玲杰,李元军

(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2.延安大学基础医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先进设备的引入、各种高选择性药物的研发以及医疗制度的完善,患者在麻醉手术中的风险随之降低[1-2],可是,基本技能在临床抢救、生命支持和维护等方面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3]。麻醉手术中基本临床操作之一的去氮吸氧操作,可为患者呼吸停止后全麻气管插管、建立安全的人工气道、为临床教学观摩、指导等提供充足时间,对抢救、未预计到的困难通气、困难插管患者有着非常明确的价值[4-5],然近年来临床去氮吸氧意识减弱,预充氧不充分,在对潜在困难气道或困难气道患者进行插管时,患者耐呼吸暂停时间较短,气管插管操作时间有限,临床麻醉教学观摩时间较短,而良好的预充氧意识和操作给全身麻醉诱导期恶心、呕吐所致反流误吸等突发事件的处理争取更多的时间。因此对去氮吸氧操作进行强化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延安大学医学院大五麻醉专业本科生60名,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强化去氮吸氧培训组和常规技能操作培训组两组,每组30名学生。学生进入临床后,选择相应的临床操作对学生进行培训。学生临床技能操作的对象为进行全麻气管插管的患者,患者ASA分级为Ⅰ~Ⅱ级,入室呼吸空气SpO2>95%、BMI<23 kg/m2、无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血液系统等疾病。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告知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强化去氮吸氧培训 使用延安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规范化技能(培训)中心模拟人、面罩、普通喉镜等工具进行气道管理相关知识和操作培训。强化去氮吸氧培训组学生在气管插管前重点培训强化去氮吸氧操作,常规技能操作培训组学生进行气道管理常规技能操作培训,培训结束30 min后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使用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对进行培训的两组学生进行满意度评估: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满意;70~80分为一般;60~70分为不太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2.2 临床操作 患者入室,进行心电图(ECG)、血压(BP)、呼吸(RR)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测,开放静脉通路,准备ID6.5~7.5气管导管、吸氧面罩、可视喉镜、牙垫等操作器材,麻醉诱导开始前嘱患者深呼吸3~4次,自主呼吸消失即刻开始左手托下颌:其中拇指位于面罩上缘,中指及食指位于面罩下缘,小指托下颌角,右手捏呼吸囊,2~3 min后,患者意识完全消失,肌松良好,摆正患者头位为以鼻嗅花位,右手拇指、示指和中指提起下颌角并辅助开口,左手持可视喉镜沿口角右侧置入口腔,并将舌体推向左侧,暴露悬雍垂,慢慢推进喉镜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显露声门。右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将导管送入声门,在导管斜口进入声门1 cm后及时抽出管芯,听诊、判断导管位置、固定,连续监测SpO2值;SpO2值下降至90%的时间,迅速进行机械通气[6]。

1.3 观察指标

收集并评估学生培训后相关理论得分、操作考核得分和培训满意度评分,记录两组学生临床操作得分和患者耐呼吸暂停时间,即自主呼吸消失至SpO2下降至90%开始机械通气建立人工通气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资料类型、研究目的等使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以α=0.05为检验水准,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培训理论得分、操作得分和培训满意度

强化去氮吸氧培训组学生理论得分、操作得分明显高于常规技能操作培训组,两组比较,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培训满意度,为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强化去氮吸氧培训组满意度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表1 两组学生培训后理论得分和操作得分

表2 两组学生培训满意度评价[n(%)]

2.2 两组学生进入临床后临床操作得分和患者耐呼吸暂停时间分析

对两组患者去氮吸氧等气道管理临床操作进行评分,强化去氮吸氧培训组学生得分高于常规技能操作培训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去氮吸氧培训组学生进行临床操作的患者耐呼吸暂停时间明显长于常规技能操作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临床操作得分和患者耐呼吸暂停时间

3 讨论

去氮吸氧操作在临床手术麻醉、急、危重患者的救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去氮吸氧操作培训,不仅提高学生的临床专业技能及对此次强化去氮吸氧教改的满意度、延长患者耐呼吸暂停时间,亦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去氮吸氧在气道管理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或者实习学生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7]。而临床技能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其可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解决更多临床问题。临床技能的熟练掌握需要在特定环境下反复练习。然而由于临床技能操作项目较多、培训难度系数高,加之学生进入临床,从学校模拟练习环境进入临床实际操作适应期较长,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8]。因此,本研究选择临床众多操作技能项目中的去氮吸氧操作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经研究发现,强化去氮吸氧培训组麻醉专业本科学生的理论考核、临床操作技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技能操作培训组,且强化去氮吸氧培训组学生进入临床后在操作上表现得更有信心,操作更为娴熟。因此,此次去氮吸氧培训教改是有一定价值的,对学生日后进入临床麻醉进行气道管理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去氮吸氧操作(即预充氧)是指通过吸入一定流量高浓度氧气甚至纯氧,将肺内氮气换为氧气,提高肺功能余气量中氧气/氮气比例[9]。去氮吸氧操作在患者呼吸暂停期间为临床医生建立人工气道和恢复有效通气提供时间。去氮给氧越充分,患者机体氧贮备越高,其耐呼吸暂停时间越长[10]。因此,本研究将患者耐呼吸暂停时间作为判断培训效果的指标。经学生临床实习操作后发现,强化去氮吸氧培训组患者耐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为9.17 min,最短为2.08 min,平均耐呼吸暂停时间为4.96 min,明显大于常规技能操作培训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去氮给氧时间基本相同情况下,强化去氮培训效果较好。本研究耐呼吸暂停时间与既往研究[11]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强化培训去氮吸氧操作在气道管理教学方式改革中有一定意义。然而,去氮吸氧方法较多[12-13],针对不同患者,如高BMI指数、颈椎骨折等,如何选择最佳去氮吸氧方式及进行相关培训,尚有待进一步教学探讨[14-15]。

本研究在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后对学生进行了培训课堂、培训组织安排等方面满意度综合调查,发现强化去氮吸氧操作培训组学生满意度较高,达86.67%,而普通培训组学生满意度低至20%。强化培训组学生认为此次培训课堂目标明确、培训的理论内容与操作分配比例合适,培训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较高,强化重点操作,便于记忆,尤其提高了学生对强化去氮吸氧重要性的认识。而普通技能培训组则认为培训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此次培训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而在培训组织安排上,两组学生满意度得分基本相同。在满意度调查中有部分普通技能培训组学员认为气道管理操作技能的培训过程中受临床病人的耐缺氧时间限制,使得很多学员不能有更多时间进行操作培训,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总之,强化去氮吸氧培训提高了学生对预充氧在麻醉气道管理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明显提高学生进入临床后实施去氮吸氧操作的效率,进而提高临床患者耐呼吸停止时间,技能培训安全性更高,为临床教学提供更多时间。

猜你喜欢

气道麻醉满意度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