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城镇公共体育设施利用效率评价体系构建*
——以浙江省为例

2020-10-13刘雪凯水振炜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利用效率一览

林 丹, 刘雪凯,水振炜

(1.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0;2.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

2013年初,国家发改委和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将中央关于发展群众体育的精神落到了实处。浙江省委、省政府也陆续发布了鼓励全民健身的文件,持续扩大公共体育服务的城乡覆盖面。对浙江城镇公共体育设施的前期调研表明,在有关投入增加、总量提升的同时,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效率不高却是普遍现象——新建体育场地没有真正成为群众“长钙”的地方,反而成为“长菜”和“长草”的地方,这个问题在中小城镇尤其突出。

1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

以浙江省中小城镇公共体育设施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中小城镇指县城和县城以外的比较发达的集镇或乡所在地,浙江省共有中小城镇915个(详见表1)。

表1 浙江省各地级市乡镇数量一览

我国对“体育设施”概念的界定目前比较认可的是:体育设施是指用于体育竞赛、训练、教学和群众健身并满足其使用要求的场地、建筑物和相关固定附属设备[1],“公共”一词,新华字典中解释为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的。结合二者,公共体育设施就可以定义为属于国家或者集体的,不是私人所有的,人民都可以使用的、用于体育竞赛、训练、教学和群众健身并满足其使用要求的场地、建筑物和相关固定附属设备。由此可以得出公共体育设施具有无偿性、公益性、国有性等特点。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利用是指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效率就是两个数之间的比值。基于此,本研究中把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效率可以定义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过程中所费资源与建设完成后所产效益之比。

1.2 文献资料法

依据研究需要,对体育统计学、体育经济学、管理学等书籍进行研读,充分掌握关于利用效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成果。在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两大数据库中分别输入关键词公共体育设施、利用效率、层次分析法,共查询文献231篇,其中59篇文献为本研究所需,并结合需要进行了归纳和梳理。

1.3 问卷调查法

1.3.1 问卷框架

本研究目的是建立一套适用于浙江省中小城镇公共体育设施利用效率评价的方法,要求该评价体系可操作性强,个人主观情感因素影响小,对专家依赖性较小。另外,由于研究对象是浙江中小城镇公共体育设施,出于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人群以群众为主,如果评价指标的权重多以专家参与为主,虽然增加了评价体系的专业性,但同时也忽略了城镇居民的锻炼需求,所以采用编写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的办法与专家打分来确定权重。基于此,选择层次分析法来进行对浙江省中小城镇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率的评价,这样可以使模型定量化,以及降低对专家打分的依赖性,从而增强了可操作性,如图所示。

图1

1.3.2 问卷基本成分构建

通过对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管理学等书籍以及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仔细阅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有关政策文件,并参考有关专家意见,根据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编制了中小城镇公共体育设施利用效率评价内容的基本项目。另编制政府公共体育设施资源投入评价子问卷和公共体育设施效益产出子问卷。

本评价系统包括两个方面内容:1)在中小城镇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过程中政府资源投入;2)中小城镇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完成后效益产出。上述两个方面内容共73个项目(详见表2)。

表2 问卷项目构成

1.3.3 抽样

运用整群抽样法在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浙江省范围内8所大学中抽取10名体育经济学、管理学专家。同时,为减少专家打分依赖性,本研究拟在浙江省各中小城镇中抽取96名群众参与权重打分,为保证群众学历、锻炼意识等主观因素影响最小化,并减少地域范围影响,群众抽取人数根据各地级市中小城镇数量依次减少;基于此原则,在浙江省各中小城镇中抽取长跑协会会长与会员各25人(详见表3),另随机抽取民政厅登记注册的羽毛球俱乐部管理人员18人(详见表4)与乒乓球俱乐部负责人18人(详见表5),共计96名被试者。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其中专家问卷回收10份,回收率为100%;群众问卷回收83份,回收率为96.5%,反映出专家与群众对本研究的高度支持。

表3 本研究长跑协会抽样人员一览

表4 本研究羽毛球俱乐部抽样人员一览

表5 本研究乒乓球俱乐部抽样人员一览

1.4 层次分析法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运筹学家萨蒂(T.L.Saaty)提出一种结合了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系统分析方法[2]。本研究中,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图2

本研究根据这一基本流程构造公共体育设施指标递阶层次结构,确定各指标权重,对公共设施利用效率的评价体系进行可测量化分析,从而确定各个指标之间的重要性。

1.5 专家访谈法

以增加本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目的,走访了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浙江省8所高校的资深专家10人(详见表6)。对评价体系目的、原则以及指导思想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表6 本研究访谈专家一览

2 公共体育设施利用效率内涵

对公共体育设施利用效率的内涵和相关概念全面、科学的认识和界定有利于提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公共体育资源的整合,更有利于公共体育设施利用效率的提高。本研究中,把公共体育设施利用效率定义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过程中所费资源与建设完成后所产效益之比。

2.1 公共体育设施效益产出

公共体育设施是发展群众体育的基础,为群众锻炼提供基本物质基础和条件。效益指效果和利益[3],反映的是设施在建设过程中资源投入和效益产出的对比关系。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研究对象是中小城镇公共体育设施,由于受财政、城市规划等原因影响,在浙江省许多中小城镇并未配备或者具备较少的大型体育场馆或设施,而环境效益往往受大型体育设施或场馆影响。因此,环境效益不纳入本评价体系。

根据《现代经济词典》的定义,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资源利用、劳动消耗与所获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4]。由此可以定义公共体育设施的经济效益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相关部门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中产生的资源利用、资源投入与所获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公共体育设施产生的经济影响不止局限于其本身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由于受公共体育设施国有性、集体性、公益性、无偿性等特点影响,更需要关注的是深层次、高层面、全社会的经济影响。

社会效益则是项目对诸如充分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加社会福利等所作的各种贡献总和,是从全社会宏观角度来考察效果和利益[5]。基于此,在本研究中将公共体育设施社会效益定义为公共体育设施对提高就业率、增加人均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社会福利所做出的贡献。

2.2 公共体育设施资源投入

投入产出技术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提出的一种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它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人类经济造成巨大损失,需要理论界能够在方法论上提出一种新的思想来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促使一些经济学家在原来的数理经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数学和统计资料对经济发展的现象和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和预测[6]。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过程中资源投入可以定义为以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为目的,政府投入的资金和人力等要素在内的投入总和。公共体育设施具有国有性和集体性特点,本研究中资源投入主要从政府投入资源进行分析。

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评价项目构建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汲取各个专家、群众意见以及梳理问卷调查情况后,运用spas19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在计算时使用因素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把公共体育设施利用效率评价指标分为:资源投入和效益产出2项一级指标;联动产业、带动消费、产业结构、就业、人均收入、人民生活水平8项二级指标和31项三级指标(详见表7),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公共体育设施利用效率评价系统。

表7 指标代码一览

3.2 指标层各要素释义

上述32个具体指标中,一些指标仅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其意义和统计方法(如购买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各类材料资金投入总额);另一部分指标是新纳入指标,需要进行解释和定义,具体解释与定义如下:

区域内日常经费投入量(D2):指在区域内用于常规性群众健身活动中进行科学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质监测、体育社会扶持和社区体育设施更新、维修等方面的经费。

区域内专项经费投入量(D3):区域内专项经费指非常规性活动,如运动会、群众体育赛事和活动等方面的经费。赛事和活动的组织推动体育产业优化、弘扬体育文化和提升区域的综合实力,而资金的投入又决定着群众体育赛事和活动的规模、影响力和举办或组织质量。因此,对于区域内专项经费投入的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基础设施增加量(D9):基础设施是指对产业水平或生产效率有直接或间接的提高作用的经济项目,包括交通运输系统、发电设施、通讯设施、金融设施、教育和卫生设施,以及一个组织有序的政府和政治体制[7]。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能否带动基础设施兴建是评价公共体育设施经济效益产出的重要指标。

年均体育中介业占体育产业比例增长量(D18):体育中介是指体育经济活动中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居间、行纪或者代理等中介业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体育中介的形式有体育中介事务所、中介公司及体育经纪人等[8]。体育中介业属于第三产业,对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体育中介业是衡量公共体育设施利用效率的一个需要考虑的指标。

区域内年均体育人口增加数量(D27):公共体育设施的兴建目的在于推动我国体育现代化,区域内年均体育人口增加数量,反映了我国体育体育现代化进程,能够衡量公共体育设施社会效益产出水平,该指标对于评价公共体育设施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内设施建成后人均拥有体育设施数量增长量(D31):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落脚点是全民健身、人人健身,体育设施是群众进行锻炼的基础,有效解决群众健身设施匮乏等问题,该指标还能从侧面反映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位置合理性。

3.3 评价指标权重

3.3.1 构建评价结构模型

层次结构模型有4个层级构成: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同一层次的要素作为基准,对下一层次的要素起决定作用,同时又受上一层要素的支配,并汲取专家意见和问卷结果,建构从上往下的层次结构模型。

3.3.2 建构判断矩阵

在判断矩阵中,由于上层支配下层,两层属于上下级关系,参考saaty给出的9个重要程度等级(详见表8),这样就可以确定模型中两两要素之间的比值,从而构建判断矩阵(详见表9)

表8 1-9标度的含义

倒数 若元素i与元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cij,那么元素j与元素i的重要性之比为cji=1/cij

表9 判断矩阵

3.3.3 各指标值计算方法及公式

根据表5中各个标度,构建判断矩阵。采用几何平均近似计算方法计算该矩阵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计算公式如下:

1)依据判断矩阵,对每行每个元素相乘,计算公式如下:

2)计算向量w值,计算公式如下:

3)对矩阵中各个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算取所求向量近似值,计算公式如下:

4)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计算公式如下:

3.3.4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方法

由于判断矩阵中存在主观性因素,以防止因主观性因素影响而导致判断矩阵出现逻辑性错误,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详见表10)。

表10 RI值表(Saaty)[9]

计算得出CR进行一致性判断,若CR<0.1时,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CR数值越小则该判断矩阵一致性越高;若CR>0.1时,该判断矩阵则未通过一致性检验,需要对判断矩阵做出适当调整。

4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指标权重指用来区分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及表征指标之间确定关系的一组数值,它具有调整平衡和一定的导向功能[10]。根据上述计算方法,确定了浙江省中小城镇公共体育设施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各因素权重系数,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随机抽取10名受访专家与15名长跑协会会长对各个指标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并根据结果确定每项指标的标度和两两比较结果。

2)准则层指标权重的计算(详见表11)。

表11 本研究准则层指标权重计算结果一览

3)要素层指标权重的计算(详见表12-13)。

表12 本研究要素层C1-C2指标权重计算结果一览

表13 本研究要素层C3-C8指标权重计算结果一览

4)指标层指标权重的计算(详见表14~表22)。

表14 本研究指标层D1-D4指标权重计算结果一览

表15 本研究指标层D5-D8指标权重计算结果一览

表16 本研究指标层D9-D12指标权重计算结果一览

表17 本研究指标层D13-D15指标权重计算结果一览

表18 本研究指标层D16-D21指标权重计算结果一览

表19 本研究指标层D21-D23指标权重计算结果一览

表20 本研究指标层D24-D26指标权重计算结果一览

表21 本研究指标层D27-D31指标权重计算结果一览

综上所述,各层次指标权重如表23所示

表22 公共体育设施效率评价指标

5 结语

在研究过程中,把公共体育设施利用效率定义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过程中所费资源与建设完成后所产效益之比。结合定义,再根据浙江省中小城镇公共体育设施利用效率评价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以及对此研究领域专家进行访谈后,构建了中小城镇公共体育设施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基于此,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保证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利用效率一览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土壤水氮调控对盐碱地棉花生长发育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耕地低碳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比亚迪集团扶贫
数据一览
数据一览
数据一览
数据一览
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