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其优化治理对策*
2020-10-13赵伟奇张枝尚
赵伟奇,张枝尚
(广东医科大学,广东 东莞 523808)
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必要方向,借助身体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综合身体素质能力是不同地区青少年体育教学的重点。时代的快速发展让青少年的交往方式、出行方式变得更为便捷,然而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问题却变得日益严峻,体育教育危机也更加凸显[1]。这一问题必须得到改善,然而当前青少年身体素质教学活动开展较为盲目,无益于体能教学,无法从根本上提升青少年的综合身体素质。文章以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特点和现状作为现实基础,构建了青少年活动发展评价模型,并以身体活动发展评价模型作为教学依托,提出优化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的对策,从而切实提高青少年的身体机能和素质水平,促进我国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更好地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1 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现状
2010年国家体育部公布青少年体育素质检测结果后,我国开始重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训练和培养,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各项举措相继在不同地区推行[2]。国家教育部联合国家体育部发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树立了“健康第一”的中小学课程展开理念,并伴随国家体育部和教育部颁布的各项政策,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始实施不同形式的体育课程或者测验要求。北京市于2016年开展“一校一品”的体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该项试点工作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1~2两项运动技能,改变以往体育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强化体育和运动之间的联系;上海市于2012年在中考体育教学评测中将游泳等具有运动技能的课程纳入到考察体系中;兰州市于2018年首次启动200个试点学校展开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由上可知,我国当前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受限于体育政策的变化,在政策改革的试点校区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内容样式会大于体育政策改革的非试点校区[3]。
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也结合学校特色来实现,例如部分地区中小学推崇体育教学,重视体育教学,校园中的体育教学活动较为丰富,体育运动会、体育表演、不同类型运动项目的学习等等,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种类和内容也取决于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和开发程度。目前在各项体育教改政策的持续推行下,地区校园正在积极落实体育教学改革内容,青少年身体活动总体发展态势较为良好,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内容、种类以及教学方式等等都在突破,各个地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改变,体育教学理念也在被修正。
2 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评价模型的构建
2.1 评价模型
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评价模型的构建,其关键要素是如何衡量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评价机制的构建是以青少年身体活动为主,还是以身体活动发展为主,如果将模型构建重心放置在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为主,那么评价模型的构建将失去意义[4]。研究旨在通过青少年身体活动去评价不同地区、不同班级之间青少年身体活动的教学差异,以此提出提高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的对策,故而在评价机制的设置应以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的要素为评价指标展开模型构建。
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评价模型的构建,将按照青少年身体活动指标影响要素展开,以教育学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分析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指标的因素,结合我国体育教学课程的设计特点、社会环境、教育政策环境等等进一步设计各项指标,并计算各项权重。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以及体育教学特点、社会环境、教育政策环境将构建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评价模型的一级指标要素[5]。
图1 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评价模型的一级指标
上述三个一级指标的构建结合了我国当前青少年身体活动开展的主要特点,从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角度出发,提取出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开展动机的因素主要有自我情感态度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政策因素,对于青少年而言,政策因素是不可抗力因素,是在外部环境压力下不得不展开的体育活动项目内容[6-7];青少年本身的情感态度则是从自我角度出发,影响青少年在业余环境中开展身体活动的关键;环境因素则是能够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内容和形式产生潜移默化影响要素的主要指标。根据上述三个一级指标,进一步构建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评价模型的指标层建设
从上述二级指标层构建的角度出发,部分二级指标本身就是具有一定复合型的指标。在环境要素中包括家庭环境要素、社会环境要素、学校环境要素,家庭环境指标的量化就是从父母行为、父母对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支持程度和家庭中身体活动的基本频率得出的,这一指标量化过程中支持程度量化具有难度;社会环境指标中权重选取社会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支持程度,不同地区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支持程度具有差异,例如在北京、上海等地对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支持程度与偏远三四线城市对体育活动的支持程度形成明显差异;学校环境要素中包括体育设施的配置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两项内容。在政策和情感两大一级指标之下,二级指标层次的构建较为清晰,围绕政策的支持、推动、发展三个层次进行评判,围绕情感的偏好、喜好两个程度评判[8]。
确定相关指标后,按照采取模糊数学中五分制积分法给不同元素赋值进行分级,得到表2所示的评分标准。
表2 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评价模型的评分标准
最后,对分数进行汇总,得到综合评分,按照上述等级制度,形成综合评分的等级,如表3所示。
表3 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评价综合评分等级
2.2 评价结果
在确定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评价指标层次后,需要进一步对指标层次中的权重进行计算,按照我国体育教学展开现状,询问50位体育学和教育学专家,进行问卷询问,按照层次分析法软件计算得到权重水平。如表4所示,是得到问卷后,汇总结果的判断矩阵基本形式。
表4 判断矩阵表现形式
其中,Cij表示元素Ci对元素Cj来说的相对重要性程度的判断值,Cij是参与调研的专家根据个人对指标的主观判断。
表5 判断指标
根据对50位专家的问卷调研最终结果的收集,对汇总结果进行均值计算处理,并代入到AHP软件展开计算,得到指标相对权重和,并进行随机一致性检验,得到如表6所示结果。
表6 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评价指标权重
λmax=2.912;CI=0.001;RI=0.58;CR=0.001;CR=0.001;cr<0.1,通过一致性检验
如表7所示,是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评价指标各层次的指标权重。
表7
在研究中为了对比验证不同地区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将分别选取一线城市北京和三线城市保定的两所学校,对学校水平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A学校为北京市的一所学校,B学校为保定市的一所学校,如表8、9所示,是A/B两所学校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评价的综合评分结果。最终对两所学校的总分进行对比可知,北京市的A校最终得分为72.66,保定市的B学校最终得分为50.43,两所学校青少年体育活动发展水平存在鲜明的差异。
表8 A学校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评价综合评分得分
表9 B学校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评价综合评分得分
2.3 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从指标层次最终所占权重中可以分析,环境、政策、自我情感中政策因素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发展影响相对最小,环境要素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的影响比重最大,自我情感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的影响比重居中。环境作为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中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相当,社会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最小,这一结果标志着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家庭和学校两个要素;在自我情感对青少年活动发展的影响中,偏好程度所占影响比重远远大于青少年身体运动的一般喜好程度,这一权重结果与现实环境也具有迎合性,多数青少年只偏好特定类目的运动,而非对所有活动项目具有兴趣;政策要素中所得出的结果是,青少年活动过程中青少年运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政策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支持程度,这类支持为青少年身体活动项目的开展提供了硬件支撑[9]。
3 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优化治理的对策
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的评价体系中显示,政策、学校等要素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存在影响,这类影响的存在以地区而呈现出显著差异,故而在上述研究中选取北京和保定两所中学进行最终评分测定,在评分的纵向结果对比中可以看出,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的优化治理对策需要从学校、家庭、自我等多个角度入手。
第一,家校联动提高青少年运动频率。家庭和校园联动的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家庭和校园两大要素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性,同时让家校联动模式下的身体活动效果起到1+1大于2的效果。家校联动模式下的青少年身体运动活动能够极大提高青少年运动频率,从外界环境的角度,刺激青少年运动[10]。
第二,强化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健康意识。健康教育的意识是一种从内部刺激青少年自我情感态度转变的过程,健康教育的作用下能够帮助青少年转变自我对待身体活动的情感,以健康为引导,教育青少年展开积极的运动形式和模式,鼓励健康教育,扭转思想,促进青少年身体运动发展。
第三,实现多样化的身体活动内容,提高青少年活动参与积极性。运动的多样化需要政策支持,需要硬件设施的鼓励等等,青少年身体运动活动的多样化是从政策角度展开的,因为无论从学校还是家庭角度出发,人力、物力的投入难以达到开发其他类型身体活动的程度,故而政策还应该从硬件和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身体活动多样化的发展,提高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参与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受限于政策、环境以及自我三个要素,故而促进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发展需要从满足外部一切条件入手,家校联动提高青少年运动频率、强化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健康意识、实现多样化的身体活动内容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鼓励青少年勇敢参与到身体活动中,实现身体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