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0-10-12郭威董跃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阅读能力学生

郭威 董跃

摘 要:当前的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这也使得丰富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对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巩固学生对以往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此,我校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品鉴美文诗词佳句,从基础入手,培养孩子们阅读能力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 学生 阅读能力

曹文轩曾说“读是一种人生方式,阅读是一种优雅的姿态;读书可帮助我们壮大经验并创造经验,读书养性。”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近年来我校以“吟诵国学经典,营造书香校园”为办学理念,在国学考级基础上,低年组开发了新的校本课程,以此逐渐提升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真正地做到润物细无声。下面就浅谈一下我校是如何具体实施的[1]。

一、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研发校本课程教材

校本课程的研发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设计特色课程。2013年以来,我校深入开展国学活动,孩子们对经典诗词信手拈来,相继产生了多名“国学状元”。学习中,学生们增强了记忆能力,锻炼了朗诵能力,更学会了运用经典诗词!国学带给了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逐步得到提升[2]。

与此同时,我校有了培养孩子们阅读能力的想法。低年组教师开始研发并试行新的校本课程,结合学校国学教材研发出现代文与古诗词相结合的校本课程。研发教师注重学生对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的培养,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维品质等内容的提升,并以此来构建校本课程的实施,切实做到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

二、立足学生认知特点设定校本课程内容

小学低年级学生既有幼儿期的一些心理特点,又开始了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历程。这时期孩子们认知特点体现在感知、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及其品质的发展。它们与儿童的学习活动密不可分,对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效果也有着直接影响。

在研发时,我们立足于低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多选取小学生喜爱或朗朗上口的小诗、儿歌等内容,这样既能提高孩子们的朗诵水平,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上采取以时间为轴的方式推进,如第一单元主题《秋》,九月正值秋季,结合孩子们的感知特点,我们将《秋天的色彩》定为第一篇美文赏析,它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面感也十分强。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纷纷說出了他们眼中的秋天!活动中学生们已不仅仅是停留在赏析的成面上,他们俨然成了一个个小诗人!当校本课程的内容真正符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时,就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品鉴美文诗词佳句发挥校本课程作用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小学作为整个学龄教育的基础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其教学又决定了小学学龄期的发展是否有良好的开端。怎样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更多呢?作为低年教师,在了解、研究儿童的同时,还应以他们的心理发展为起点展开教学并积极促进儿童心理向更高水平转变。教师可通过引领孩子们品鉴美文诗词佳句,让孩子们在日常学习中增加优美字词、语段的储备量。我校一年级校本教材中共设计了八个单元,从《秋》、《星》、《变》、《冬》、《春》、《雨》、《夏》、《趣》八个题目入手,每个单元又分别包括六部分:词语积累、美文赏析、古诗品鉴、悦读欣赏、小结积累、阅读推荐。各单元的内容既环环相扣,又相对独立,但它们又都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逐渐感受到了季节、时间的变化,对阅读课程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他们也尝试运用这样语言模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在课堂上勇于展现!孩子们的可喜变化,正是校本课程所发挥的作用的体现!

四、推进阅读能力发展完善校本课程工作

通过近一年的低年级校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们积累了大量的词语,掌握了一些经典的古诗词,欣赏了多篇美文,同时也学会了自我创作。最主要的是孩子们拓宽了阅读范围,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上有显著提升[3]。

如何更好地完善校本课程工作呢?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课程开发的背景。不断完善的校本课程要做到实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要以学生为主体,多设定符合学生学习的课外阅读资源,帮助提升其阅读兴趣,逐步发展其阅读能力,最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我们要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要注重学生阅读内容的积累、在阅读的同时能发现问题并学会思考、对赏析美文阅读内容的情感体会和对自然科学类内容的观察实践能力。再有,我们要力争做到多选精选课程内容。在内容的设置上要扩展学生阅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呈现校本课程的固有特点。在内容选择上,不一定就只包含文学作品,还可以有关于自然、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文字。我校校本课程不仅是为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阅读,并从中学会思考,进而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另外,我们还应该开展多元化的课程实施方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尝试采用自主学习、展示自我;小组交流、超越自我;教师引导、鼓励思考等多种方法。实施过程中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最后,要加强课堂实施效果的评价。利用评价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体验到自己在阅读方面的进步与成功!在学生逐步形成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之后,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档案,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让学生知道自己有哪些收获、哪些感悟、又得到过哪些评价等。一学期结束时,当学生翻看阅读档案,除了在知识方面有所积累外,也会感悟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总之,阅读是一件终身的事情。有了阅读能力,可以说就有了一切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途径。在鼓励开发校本课程的今天,在注重汉语文化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合理利用校本教材,以此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利民、郑百伟主编.《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89.

[2]张嘉育.《学校本位课程发展》[M],台湾,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9:1.

[3]闰国利.《阅读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87.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阅读能力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