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水利工程建设 推动乡村振兴
2020-10-12吴军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决策,是新时代“三农”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政府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全面部署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计划与行动,明确了乡村振兴中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当前乡村振兴中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要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强化农村供水保障,重视农村河湖管理,全面开展农村水系整治,开展农业节水行动,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与城乡水利一体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支持与保障。
《水利,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与乡村治理》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角度,通过不同农村实例调查,分析农村水利与乡村治理在新形势下进行的方式、思路、政策,资料珍贵,论述清晰,是对乡村治理与农村水利部门有一定价值的参考书籍。该书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为综合分析,第二篇为案例报告,第三篇为调研论文。其中:第一篇综合分析针对税费改革前农田水利的基本体制,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面临的困境以及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的制度选择进行了研究;第二篇案例报告针对不同地区的农村水利改革进行了报告分析,如税费改革前后的村庄水利供给——湖北艾村调查、农田灌溉,土地制度与乡村治理——四川井村调查,农民行动单位与村庄水利供给——河南东吕村调查等;第三篇调研论文收录了旱灾是如何形成的——湖北荆门年旱情调查,村庄水利灌溉是如何实现的——四川省井村调查及相关思考,论政府在农业灌溉中的角色定位——安徽长丰县农业用水制度改革等。
《水利,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与乡村治理》一书提出,水利工程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能够在洪涝灾害来临时起到抵御作用,提升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全面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总体来说,水利工程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利工程是农村产业兴旺的基础。全面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任务,而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对于占据我国国土面积52.5%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来说,水是推动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水资源是连接农业种植中土壤、农作物以及大气系统的媒介,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产量以及品质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农业种植中实现水的收支平衡是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的基础。对于着重开展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农村地区来说,水利更是基础设施,齐全的水利设施能够构建节水灌溉体系以及完善的供水系统,是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第二,水利工程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构成部分。水资源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对象,河流、湖泊、池塘等都是调节农村局部小气候的重要水源,其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起到自然净化的作用,还可以调节空气温度湿度,使得居住环境更加舒适。依托当前农村水系脉络,进一步开展河湖水系工程建设,加大对农村湖泊池塘的建设力度,是建设新农村、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第三,水利工程是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载体。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是基础公益事业,与农村群众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能够起到防洪涝、供水、灌溉等作用。农村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以及管理实践的现代化程度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将水利工程及水环境的相关管理工作纳入农村管理规范中,要求广大农村群众做到禁止乱扔垃圾、禁止乱排污水等,调动广大农村群众的积极性,投入到保护农村水利工程的工作中去。可以看出,水利工程不仅仅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载体。第四,水利工程是农村有效治理的体现。当前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建设充分反映了农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特征,是保障农村水利设施供给、推动农村治理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手段。如农村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用水需求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按照农村登记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由全体用水户来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建设非营利性民间社团组织,实现农村治水组织自主管理,充分体现了农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本质。这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要突出农民群众的主导地位、调动农村群众参与积极性的要求一致。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时期,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果,已经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降渍、供水等工程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防灾抗灾能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变了农村的社会面貌。然而,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水资源短缺、饮水安全性不高、水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阻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因素。现有水平相对较差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农村水环境污染与水生态等问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防洪排涝工程发展有所欠缺。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由于传统农村建设尚未开展整体规划,部分农村群众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挤占河道、池塘等,导致农村部分地区防洪排涝能力减弱。随着水利工程不断老化,无法第一时间进行维修改造,导致水利工程实际效用进一步减弱。第二,农业节水措施发展缓慢。初期的农村节水灌溉综合技术措施推动了农业节水事业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灌溉设施标准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善、老化失修严重等。部分农村地区的水库大坝多建于20世纪50、60年代,设计标准相对较低,工程质量不高,水利工程老化现象严重;又如灌溉技术相对落后,水资源利用率低,尚未普及滴灌、微灌与喷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导致灌溉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第三,农村饮水安全系数较低。虽然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连接自来水,但由于水质问题,仍然有部分农村群众的饮水质量尚未达到国家标准。以往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供水规模相对较小,缺乏后期维护管理,影响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效用。第四,农村水环境治理水平下降。目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存在水系不通畅、水污染严重等问题。但农村建设过程中缺乏水环境保护意识,各类河道、池塘被占用,导致水域面积不断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且部分农村地区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较为粗放,有大量污染物未经环保处理直接排放到水库、农田中,严重影响了农村水环境。杂乱堆放的工业废物还对地下水、地表水造成了严重污染,加剧了农村水环境的恶化。第五,农村水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当前农村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够灵活、灌溉用水管理技术落后等现象。部分农村地区对于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的行政管理处于分割状态,对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力度不夠,导致水利工程难以发挥作用,且多数农村地区灌区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较为落后,水利工程管理职责不清晰,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农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结合《水利,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与乡村治理》一书以及水利工程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农村水利工程发展现状,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指导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全面推进农村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切实做好农村灌区、水源与蓄洪区建设的前期基础工作,加快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争取尽快发挥水利工程效益。积极建设配套工程,拓展水利工程受益地区,强化水利工程对农村供水安全的保障。二是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开发利用农村水能资源。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下,全面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以修复河流、池塘生态为目标,做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作。三是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质量。以提升农村饮水质量为目标,结合农村群众意愿与区域特点,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与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重视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立合理的水價设定机制与缴费机制。第二,全面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开展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与管理体系改革,将水利设施转化为农村组织与群众的资产,根据农村组织与农民群众股权形式,利用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方式让群众分享农村水利产业发展的效益,培育专业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公司、水利合作社等管理服务主体,建立起归属明确、权责清晰、流转顺畅的农村水利管理体系。二是改善农村水利科技应用水平,将农业水利科技有序应用到节水灌溉、水土保持、水资源治理以及循环利用中,强化农业水利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全面推动水利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第三,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组织领导。一是落实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职责,为了全面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各级水利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意识到农村水利工程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将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落到实处,切实落实管理工作,切忌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务求提升管理实效性。二是健全农村水利投入体系,各级水利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落实财政倾斜力度,保证乡村振兴战略中水利发展目标与财政投入相适应,保障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维护与管理需求,积极利用农村金融服务来建设水利工程,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经营主体等,积极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切实强化资金使用管理,保证水利工程投资资金的效益。第四,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修复力度。以农村地区小流域为基础单元,开展山水田林的综合治理,遏制农村地区坡耕地、石漠化等区域的水土流失。当地政府要加大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统筹多方资源来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实效性,坚持“谁投资、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不同渠道资本积极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开展水源地保护,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环境监测工作。
作者简介:吴军安(1978—),男, 河南浚县人,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