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橡皮》中反传统的故事情节

2020-10-12谢小丰

锦绣·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橡皮

摘 要:罗伯-格里耶在他的首部新小说《橡皮》中勇于反对小说传统,试图建立一种全新的小说创作方式。本文旨在分析《橡皮》这部小说对传统小说故事情节的颠覆,阐释新小说情节的碎片化以及对因果律的颠覆,以理解新小说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新小说;反小说;故事情节;因果律

上世纪中叶在西方出现的新小说运动是一场文学领域的革命,它从一开始就把目标对准传统小说领域,通过对传统小说进行革命性的颠覆来阐释自身的创作理念。罗伯-格里耶被称为西方新小说运动的“教父”,其原因是因为他对新小说的创作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收录在《为了一种新小说》这本散文式的理论著作里。而罗伯-格里耶根据自己的新小说理论来进行小说作品的创作,《橡皮》就是他理论付诸实践的第一部作品。作者在这部小说里面将新小说创作理念贯穿到整部作品当中,特别是小说的情节当中。经典小说的情节是线性的,有逻辑有因果的,但是在《橡皮》这部小说中,小说的情节被碎片化,小说的因果律也被颠覆,成为名副其实的“反小说”。

一、小说情节的碎片化

故事情节对小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扣人心弦的情节进展是能够吸引读者兴趣的重要法宝。贯穿始终的故事线(《悲惨世界》中贾维尔对冉阿让的追捕),正邪不两立的故事构架(《三个火枪手》中火枪手与红衣主教卫队的对峙),结局大反转(莫泊桑的《项链》、《羊脂球》等),这些都是让读者爱不释手的原因。但是,在新小说中往往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有时甚至连“情节”都没有。在罗伯-格里耶另一部小说《嫉妒》里面,只有一个主观视角观察着妻子和客人的一举一动,不交代起因,情节没有进展,故事也没有结局。

《橡皮》勉强还算有一个故事情节,即侦探来调查一起谋杀案,但是被害人并没有死,而是谎报死讯以瞒天过海,最终侦探在受到种种误导之后开枪杀死了受害人。但是,整个小说情节却并不是由案情来推动。瓦拉斯穿梭于小城的大街小巷,只是观察着路人和路边的店铺以及物件,与人闲聊,进入文具店询问橡皮。杀手似乎也并不急于实施谋杀,他与侦探一样,时而观察运河上漂浮的掺杂,时而摆弄桌上的小雕像。故事没有起因,侦探为什么会被派来以及为何人所指派都没有交代,受害人因何成为目标也不清楚,只是“据说”是一起政治谋杀,背后有什么阴谋也完全不知道。小说中一切都是些零零散散的,碎片化的情节,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毫无连贯性,而是打碎了糅杂在一起。

传统叙事中完整的故事情节是一部小说成功的关键,大仲马和莫泊桑的小说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归功于他们所构建的故事情节,基督山伯爵令人唏嘘不已的历险和羊脂球的悲惨经历正是他们小说成功的关键。但是在《橡皮》里面没有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只有一些若有若无的蛛丝马迹,当读者以为就要抓住故事关键的时候一切线索又烟消云散了。正是这样作者与读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猜测相互竞赛的良性互动关系。新小说并不是一种“已完成”的作品,而是在不断与读者斗智斗勇中“动态”的不断完善的過程。

二、对因果律的颠覆

因果律是古典叙事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有因必有果,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而且因果不能颠倒,必须是先因后果。底比斯之所以遭受天灾是因为俄狄浦斯弑父娶母,他之所以弑父娶母是因为他从小被遗弃并不认识自己的父母,而他被遗弃是因为一则预言。在古典叙事里面,因果是环环相扣的,一切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在现实主义小说里面,这种因果律也是无处不在:向往浪漫浮华爱情的包法利夫人必然会私奔并且最终走向毁灭;正义的基督山伯爵虽遭陷害但终将报仇雪恨。但是,对新小说来说,因果颠倒、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都是司空见惯的。

侦探小说作为逻辑性最强的小说类型需要极强的因果律,谋杀案必须要有起因(背后的政治或经济原因),案情最后要有令人信服的结局(犯罪分子最终伏法,正义得以声张)。但是在《橡皮》里面因果关系完全颠倒,侦探的调查却造成受害人被杀,侦探成了凶手,破案过程成了犯罪过程。这样的情节让传统的读者措手不及,难以接受,所以作者又在小说中暗伏了另外一条线,也就是“弑父淫母”这一条线。受害人有私生子,侦探瓦拉斯又多次出入受害人前妻经营的文具店,酒鬼每次碰到他都要让他猜谜“什么动物早上四条腿”...俄狄浦斯对天灾的调查结果最终指向自身,他自己才是天降灾祸的原因;而瓦拉斯也是如此,对案件的调查也指向自己,自己才是最后的凶手。作者正是通过对侦探小说和俄狄浦斯悲剧的戏仿来颠覆因果律的。

因果律是我们日常世界中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也是科学实验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没有因果律就没有我们客观世界的存在。但是小说创作不是科学实验,不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只需要遵循作品内在的规律,有时候甚至是主观规律。原因和结果在小说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故事的走向和人物的情感进行相应的转换。

总之,罗伯-格里耶通过对小说情节的碎片化和对因果律的颠覆来对传统小说创作提出挑战,并开拓出新的小说创作方式,不再拘泥于经典小说的创作构架。小说创作也是随着时代的演变在不断发展的,罗伯-格里耶认为传统小说的创作巅峰已经过了,后人想要超越巴尔扎克时代的小说大师似乎已经不太可能了,但是小说家们可以开辟新的小说领域,让读者领略新的小说美学的魅力,这就是罗伯-格里耶新小说创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法]罗伯-格里耶.橡皮[Z].林青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2][法]罗伯-格里耶.为了一种新小说·快照集[M].余中先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

[3][法]罗兰·巴特.写作的零度[M].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谢小丰(1982-),男,湖北天门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国文学。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橡皮
我喜爱的橡皮
橡皮A的故事
橡皮收了
浅议小学语文课的儿童色彩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试论游戏的故事情节与视听语言
橡皮山
鳄鱼小顽皮爱洗澡之收集橡皮鸭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
橡皮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