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心扬起他学习语文的风帆

2020-10-12王小洁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残障儿童爱心小学语文

王小洁

【摘 要】老一辈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品学兼优的孩子容易,但爱那些玩劣儿童,特别是智力低下的病残儿童非常不容易,要付出比正常儿童多十倍、百倍、千倍的心血。但笔者坚信:唯有爱心,才能让他们的心灵绽放美丽的花朵!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心;残障儿童

开学第一天,笔者指名让第一排最后一桌名叫小华的男生回答问题。班上突然有学生插嘴:“他是呆子。”言外之意是示意笔者不要喊他回答问题。笔者仔细端详这位男生:小小的个儿,瘦弱的身躯,目光有些呆滞,低着头,但一双眼睛分明是怯怯地在朝我瞅过来。难道这样就将他永远放在最后,不闻不问?如果笔者放弃班中的一名学生,只占几十分之一,然而对一个家庭来说,那可是百分之百啊!强烈的责任感不允许笔者这样做,笔者要关注他,走近他。

一、以爱心关注孩子的生活

对于像小华这样的学生,给他一个宽松、和谐、充满爱心的班集体尤为重要。教师的爱护、同学的关心将有助于他树立自尊心,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首先,笔者把他的座位从最后一排调到了前排,让他感觉到教师是关心他的。然后,针对班内学生歧视这位特殊同学的倾向,笔者利用晨会课、队活动课教育其他学生要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同学。残疾儿童也是人,同样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当他们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一段时间之后,班上再也没有人叫他“呆子”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与他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了。以前,他中午总是待在教室不肯去食堂去吃饭,任凭笔者怎么叫唤,他都无动于衷。后来笔者让一个跟他关系较好的同学每次午餐都带着他进食堂,让他每次都能吃饱吃好。学习上,两名班干部还主动当起了他的“小老师”,让小华同学始终生活在一个充满温馨的集体中。看着他呆板的脸上挂起了灿烂的笑容,失神的眼中有了一丝灵气,曾经笨拙的手折叠出了精致的作品,笔者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欣慰和满足。

二、以耐心辅助孩子的学习

如何让随班就读学生学得更科学、更规范、更完善呢?笔者用爱心,耐心实践着多种方法。

(一)以普教为主,兼顾特殊生上课,运用“三多三优”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三多即多一点关心爱护,多一点个别辅导,多一点鼓励表扬。三优即优先让他在课堂上发言,优先让他在黑板上展示,优先给他面批。当然这样做,只能针对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和作业。但这种方法的采用却能使随班就读生感受到师爱,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感受到自己一样有能力与他人竞争。

(二)联系周围环境教学

特殊儿童思维比较直观、形象、刻板,离不开感知的对象。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依据相关的教育理论,注意针对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在进行生字教学时,笔者注意把识字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紧密联系生活的点点滴滴。例如,在教学“进”“出”时,笔者联系室内外环境进行教学,先从教室内走出去,再从教室外面走进来。这一进一出的活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便于理解“进”“出”的意义。在教学“开”“关”时,笔者联系室内环境,演示“开灯”“关灯”“开门”“关门”。在教学动词“坐、立、走”时,笔者请学生边听口令边表演怎样正确走步,让他学习怎样坐得端正,站得挺拔。在教学“苹果”时,出示实物,让他观察苹果的外形、颜色,摸摸质感,尝尝味道。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

(三)联系实践活动教学

社会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课堂教育。把学生带到校外亲身体验社会中的一些生活场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这次秋游活动中,小华一直被带在笔者身边。来到恐龙园门口,笔者相机教他新词“公园”“排队”“买票”等,然后笔者还指导他练习相关口语交际。在公园里玩时,笔者就告诉他湖是什么样子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山”为什么中间一竖比两边高一些?那是因为山是尖尖的。这样,学生既培养了基本认识能力,又进行了语言训练,比起课堂教学中单纯的说教要好几十倍。

(四)手脑并用,以读促画

“我来当个小画家,读读画画真有趣”的创新教学尝试也使笔者受益匪浅。首先,笔者发现,“阅读结合画图”的教法对特殊学生学习语文很有帮助,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人的大脑里有一些富有创造性的特殊区域,通常状态下,这些区域处于“休眠”状态,当手脑并用从事一些精细灵巧的工作时,这些区域才会被“激活”。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课文的内容,就可以调用他们原有的经验储备和知识储备,让其接纳所学的新知识。其次,以读促画、以画解意的教学过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学习既主动,又充满情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较快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文章合适,笔者就抓住让他动手作画的机会。无论他画的是美是丑,都是在教师的点拨下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创作的画面,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是创新的学习。

三、以诚心扬起孩子的自信

所谓自信心,就是指学生的自我肯定。自信心的树立往往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何树立起特殊学生的自信心呢?那就需要教师抓住其闪光点,选准突破口,引导他们跨出前进的第一步。在学校里,学生打扫教室卫生是常事,但小华手脑协调能力差,不能完成扫地这一项工作。笔者就先训练他拿扫把的姿势,然后训练他小范围地扫地,锻炼他的协调能力,及时给予他表扬,使他充满自信。几个月之后,扫地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以后,笔者总尽力用“显微镜”发现他身上进步的“微量元素”,加以鼓励和引导,调动其积极向上的“内动力”。例如,当他第一次说一句完整的话,第一次很快地读出教师刚教的字词时,笔者都及时予以表扬,让他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回那份自信。

四、以真心换取孩子的习惯

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有位科学家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纪元。”教师的爱是博大的爱,会让学生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笔者个人觉得,对于特殊学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真心给予思想上的关爱,为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说小华是特殊,其实就是智障。刚开学,笔者发现他上课不懂听,课后不会说,却经常惹是生非。奶奶将他送到学校,前脚走,他后脚就欺负同学。上课时,他在教室里到处乱窜,打扰其他学生学习。每天,教师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让他在教室里坐好,和其他同学一道听讲、读书、写字。然而,几星期之后,笔者发觉他所学寥寥,各方面毫无长进。后来,笔者仔细阅读了他以前的记录材料,经过家访等调查研究,发现小华目前状况根本无法接受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知识,他需要的是学会最基本的常规,如坐、立、走、听、说等。为了让他改掉不良习惯,笔者一方面关心爱护他,一方面给他讲道理,对他严格要求。经过几个月有的放矢的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面貌一新,穿戴整洁干净,不仅能准时走进教室上课,还学会了不少词语。他上课也能注意听讲了,最近进步特别快,回家能把教师个别辅导的内容反馈给父母,读詞语、课文片段。在学校里,他也能完成抄写的作业了,字迹也端正了许多。他奶奶高兴地说:“这学期进步真大呀!”

笔者不奢求每一次执着付出都会有回报,笔者也不奢求这些特殊的学生能大放光彩,但笔者知道,教育工作者负载着教育的使命,不应轻言放弃,而是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班级中的特殊生,帮助他们取得一点点的进步,品味一次次珍贵的成功,用爱心引导他们一步步走出无知,走向生命的精彩!

猜你喜欢

残障儿童爱心小学语文
尝试“融合教育”
爱心树(下)
爱心
美国拨款250万美元建设残障儿童家长中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谈如何激发中重度智力残疾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爱心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