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渊源
2020-10-12王晓婷马桂芬
王晓婷 马桂芬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工作路径之一,实现话语体系建设的更好发展要求本溯源,深入阐述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渊源。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研究的理论渊源应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话语体系的概念,探究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论述和中国共产党的相关重要研究成果三方面,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渊源。为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提供认识基础和理论保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话语体系建设 理论渊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概念阐释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
在原始人类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逐渐产生,随着人类意识不断觉醒,语言作为意识的载体是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工具。久而久之,话语表达逐渐通过口头、书面等多种形式表达着人们的价值判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需要话语的传播将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传播开来,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这一话语方式是中国人民对核心价值观认识和运用,是广大人民群众作为话语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生活实践中的传播载体,饱含着人民对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容、标准的深刻认识,生动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
当前我国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就是其中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国大地,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与西方价值观截然不同的话语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教育与传播,实施与践行及其过程中运用的语言、文字等多种形式构成的严谨科学的体系。具体可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层面进行划分,既体现人民性和大众性,又具政治性和理论性,体现鲜明的中国智慧和中国主张。从微观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包含的概念、原理、语境、名词等内容,既蕴含深刻的理论内涵又不失亲和力,最终落实到人民群众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影响力也是从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信服和践行中展现出的价值引领力量和精神传播力量。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主要特征
(一)科学性与逻辑性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间兼具科学性与逻辑性。作为中国人民价值观最大公约数,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话语体系的话语主体、话语内容和话语方法是一整套合乎逻辑的科学体系。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主体是全体人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凝结的智慧构成了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内容可以高度概括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十二个词汇,全面系统的反映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价值愿景,体现了话语体系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核心价值观话语方法主要包括口头、书面和虚拟传播方法等。与传统方式相比,虚拟传播方法广泛运用于当前话语体系建设工作中,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极大拓宽了话语体系传播的领域,形成了多样化的传播形式。
(二)指导性与亲和力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体现指导性与亲和力的融合。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重大理论成果的转化和运用,体现着先进性与指导性,是国家、社会与个人发展的根本指引。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指导地位,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要加强人民群众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的引导,这也是“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与教育引导群众相结合”工作的题中之义。在构建核心既直观话语体系工作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与生活化,体现理论的亲和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工作最终要实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入脑入心,就要想群众之所想,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加强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的亲和力,就是要增加人民性话语内容,增强人民群众参与话语体系建设实践,增强人民群众在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中的成就感与获得感。
(三)民族性与开放性兼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兼具民族性和开放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的集中表达,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道德修养和价值理想的精髓,无论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政思想、民本思想,还是廉政理想、贤孝主张,都在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中得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更要体现中国时代理想和价值主张。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在新时代有着更强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集中体现在传播中国价值主张与话语文化上,这一过程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向全世界彰显价值观建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及多次外访中反复强调人类共同价值应以和平、发展、民主、自由等为核心理念,为解决世界性危机提供价值共识,充分说明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兼具民族性和开放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价值观话语体系的阐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和发扬,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价值与价值观相关原理的全新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多部著作中对价值观的主体、内容、载体等内容的科学论述,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工作中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马克思在关于人的异化理论中指出,工人阶级的劳动被资本家占有,是导致自由全面丧失的根本原因,争取自由和解放的革命活动要通过争取政治领导权和文化领导权,这里的文化领导权包含着工人阶级价值观话语权的争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关于“自由”的伪善进行彻底的揭露,论证无产阶级只有通过物质和精神领导权的夺取才能真正獲得解放。关于价值观话语传播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应实现话语传播的大众化,优化话语传播方法,争取无产阶级的广泛认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关于价值观话语体系的观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哲学思想是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历史渊源的重要表现。无论是“百家争鸣”还是“儒释道并立”,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价值主张和判断深刻影响着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例如,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的“忠诚”、“报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贵君轻”等思想,成为核心价值观“爱国”、“民主”、“公正”等表达的思想渊源;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的“道法自然”、“自强不息”、“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等思想,成为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和谐”等表达的思想渊源;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的“守望相助”、“言而有信”、“仁者爱人”等思想,成为核心价值观“文明”、“诚信”、“友善”等表达的思想渊源。中国古代哲学以思想“教化”民众与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精神引领作用也有一定的契合性。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國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意识形态领域,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艰难探索、反复检验,贡献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重大理论成果。
首先,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话语权的归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然而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斗争却从未停止。党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必须牢牢掌握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奠定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的坚实基础;其次,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应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的主体,应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工作,将核心价值观话语融入日常生活实践话语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内容应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核心价值观建设应当与时俱进,在话语内容和话语方法上不断更新,适应人民群众的话语倾向,便于人民群众接受和传播。
近年来,无论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还是适应自媒体时代的多种微传播、直播方式,展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杰出人物事迹的各类成果深受人民群众欢迎,为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方式和内容注入了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工作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同和赞许。
课题基金:
2020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课题编号:2020235
参考文献:
[1]刘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刘素贞.自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特点与教育路径[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8(4).
[3]宋金玲,张迪.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策略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8(2).
[4]周艳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困境与消解[J].思想教育研究,2018(6).
[5]郭瑞,李大棚.重构意识形态话语权: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心与指向[J].继续教育研究,2018(9).
[6]韩英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民美好生活的融通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8).